说到“别人家的孩子”,在很多孩子眼里,“别人家的孩子”是个谜:他学习好,他懂事,他会唱歌,他会跳舞,他精力永远充沛,他智商情商超高,他学习成绩优异,似乎都有数不完的优点。父母常常拿“别人家的孩子”来激励自己的孩子,让孩子看到别人身上的闪光之处,从而虚心学习。但是,如果这种比较没有用智慧处理好的话,很容易让孩子反感,不仅不能达到激励效果,还会相反。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为什么孩子不喜欢父母总是拿自己和别人比较?为什么教育专家不建议父母用这种简单粗暴的方式来“激励”孩子?当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学习别人家的孩子的优点时,要怎么做才合适?
比较是有维度的,一种是和做得比自己好的人比,另一种是和做得不如自己的人来比。我们常常面临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情况。其实,孩子不喜欢父母一味地只拿自己的缺点和别人的优点相比较。“你看别人家谁谁谁这方面做得多好”,言外之意就是“你怎么不行呢?”。这是一种打击式的比较,让孩子从心里感觉很失落,也会认为父母为什么都看不到自己的优点?也许别人家的孩子数学成绩好比我好,可是我热爱阅读;也许别人家的孩子跳舞比我好,可是我爱绘画;也许别人家的孩子足球踢得比我好,可是我会打篮球。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如果父母经常拿自己孩子的不足和别人家孩子的优点做比较,会打击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对被做比较的事物产生抵触情绪,甚至让孩子认为“在爸爸妈妈眼里,我哪里都不如别人”。
另外,这其实是一种不对等的关系:父母总是拿自己的孩子跟别人家的孩子比较,而孩子却很少有机会发声来比较自己的父母和别人的父母。父母也不是完美的,孩子也希望自己的父母能像别人的父母那样对自己更有耐心,希望自己的父母像别人的父母那样给予自己更多鼓励而不是批评,希望自己的父母像别人的父母那样给自己好多零花钱,等等。因此,孩子有时候也会想,我都没有拿你们来比较,为什么你们总是拿我和别人比较呢?这不公平!
首先,我们要知道,孩子会做什么不会做什么很大程度上并不是孩子自己的问题。孩子能不能做好一件事以及孩子性格上的偏好,和他们所遗传的基因,所接受的教育,成长的环境有很大的关系。模仿是孩子学习的重要途径之一,父母做什么,做得怎么样,孩子就有可能学着父母的样子做;父母提供了什么样的教育环境,孩子就有可能达到什么样的水平。国际上已有很多研究表明,父母的教养方式和孩子的发展有很大的关系:积极的教养方式不但能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还可以减少孩子的问题行为;相反,消极的、打击式的教养方式可以预测孩子的自信心缺失以及更多的问题行为(Sangawi, Adams, & Reissland, 2016)。 甚至有学者纵观31篇发表在同行评议杂志上的相关文章后发现,儿童的体重和父母的教养方式都有很大的关系(Shloim, Edelson, Martin, & Hetherington, 2015)。可见看似很直接的孩子的行为背后,受到了父母非常大的影响。也许您看到别人家的孩子会讲故事会说英语,会唱歌会跳舞,会说话又乖巧;可是这些表面现象的背后,是这些孩子的父母提供了相应的教育和训练,没有机会接受这些教育和训练的孩子很难表现出这样的行为。
第二,单纯的比较解决不了问题。就像我们前文说的那样,您看到的只是一个行为或一个现象,这个行为或现象背后的根本原因在于您给孩子提供的教育机会、环境以及您的教养方式。如果只是单纯的拿现象来比较,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一方面父母需要反思自己提供给孩子的教育和机会,另一方面也需要反思自己的教养方式。有研究表明,父母给孩子提供数学上的学习动机可以正向影响孩子未来的数学成就(Ing, 2014)。而这种动机又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内在动机包括兴趣、自我实现的成就等;外在动机包括惩罚和奖励。研究表明,外在动机通常无法让孩子的行为得到持续,当外在动机撤去了之后,孩子通常无法继续保持原先的行为;而内在动机能让孩子更持续地完成一个目标。
第三,这种单纯的比较不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给孩子造成很多负面影响。比如:失去自信心,叛逆。因为孩子无法区别这是自己的问题还是别人的问题。长时间让孩子认为自己什么都不如别人好,孩子会以为自己不够努力,或者自己不够有天赋,因此逐渐失去信心,并认为这是很难改变的。另外,用贬低的语言进行比较,会让孩子产生叛逆、恐惧、害怕和抗拒的情绪,从而让问题行为更加根深蒂固。
当您看到别人家的孩子做得非常棒并且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这样的时候,先别急着比较孩子,先想一想别人家孩子的父母是怎么做的。从自身找原因,以身作则,而不是一味地责怪孩子。另外,要思考希望孩子改善哪种行为?希望孩子做到什么程度?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是什么?针对具体问题,给孩子制定教育目标,帮助孩子一起来实现。
有时候父母也希望孩子的同伴能给孩子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那就要注意“积极的榜样”和“贬低式的比较”之间的区别。在这种情况下,父母首先要善于发现自己孩子的优点并让孩子知道,真诚地告诉孩子他们是有很多优点的,爸爸妈妈为你感到骄傲;然后告诉孩子还有哪些问题需要引起关注,与孩子沟通爸爸妈妈期待孩子有怎样的改进,让孩子知道自己独一无二的前提下,也能正视自己的不足或需要改进的方面;第三,可以引导孩子自己去观察和发现,身边是否有在这方面做得比自己好的同伴,可以虚心向他们学习。每个人都有优点和不足,有优势也有弱势,我们需要榜样的力量。但是榜样也不是完美的,人与人之间需要相互学习。
比较在我们生活中到处都是,不仅是孩子的考试、孩子的才艺,父母之间也有很多比较,父母在自己的单位也会有各种考核和比较。比较存在的合理性在于它可以让我们知道自己在特定群体中的位置。但是因为每个人都是不同的,每个人的成长速度、接受的教育环境不同,这种千篇一律的比较很多时候是没有效果的,它也不是我们孩子成长的全部。考试排名也好,会不会展示才艺也好,与其事事都拿来比较,不如用心去发现孩子的优势和特长。在孩子需要改进的方面,给予理解,也给予支持和引导。
延伸阅读: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游戏与儿童早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