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好遇见“泥”
/泥是大自然赋予孩子的礼物/
缘 起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关心周围世界,亲近大自然,珍惜大自然”的科学教育目标。大自然是人类最好的老师,日月星辰、风云雨雪、山川原野这些都是大自然给予孩子们天然的学习成长环境。我们不能每天遇见一些奇特的自然现象或环境,但我们每天都能与泥土“亲密相处”,为了让孩子们走近泥土,了解泥土,大一班的班本课程故事应运而生。
“
遇见“泥”
寻找泥土
暖暖的午后,阳光如约而至,孩子们午餐后走到了“魔法菜地”散步。正值春季,“魔法菜地”里植物在慢慢地发芽,孩子们不由自主地蹲着观察了起来。突然传来孩子们的声音:“看,泥土捏起来就像棉花糖一样,软软的!”大家都好奇地凑上前去试一试:“哇!真的耶!”
老师:在午餐散步时,你们遇到了什么有趣的事呀?
姚俊朗:在看植物的时候,发现里面的泥巴干巴巴的。
李昕瑞:我觉得那里的泥土一定刚浇过水,软软的!
老师:为什么这些泥土会不一样呢?到底会有什么秘密呢?让我们一起开启泥巴探究之旅吧!
揭秘“泥”
(一)识泥
与孩子们的谈话交流中发现,孩子们对于泥巴有着“想玩而不敢玩”的心理:有的觉得里面会有小虫子,感到有点害怕;有的则是怕弄脏了衣服……
泥巴真的像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害怕、那么脏吗?赶紧和爸爸妈妈一起来做一个“遇见泥大调查”来一探究竟吧!
1.泥土有哪些种类?
2.泥土可以做成什么?
3.泥土有什么作用?
泥土的种类
有沙土、粘土、壤土;
可以制成砖头、杯子、沙雕城堡……
可以种植植物、建造大坝…..
“
寻泥
对泥土形成了一定的认知后,孩子们对泥土迸发出了前所未有的兴趣,基于孩子们想玩泥巴的迫切心理,我们便踏上了寻找泥巴之路。
通过集体分享,我们发现幼儿园有泥土分布多的地点分别是:种植区、小树林以及班级内的盆栽里。
教师的思考
儿童是天生的发现者,他们对幼儿园一草一木、一花一果都充满了好奇,冬去春来,孩子们就像挖宝藏一样开始在美丽的春天里玩耍探究。
“
挖泥
我们知道了哪里有泥土,就迫不及待地想要去挖泥,于是孩子们开始为挖泥土做准备工作。
“我们需要什么工具呢?哪些工具可以挖泥土呢?”
“铲子”“锄头”“小铁锹”……讨论结束后,孩子们绘制了自己挖泥要用到的工具,并回家和爸爸妈妈共同准备挖泥土工具。
第二天,孩子们带来了各种各样的挖泥土工具,通过统计发现数量最多的是:铲子。有了工具我们就开始挖泥土行动吧。孩子们来到户外,使用工具开始挖泥土,一边挖泥土一边兴奋的说着自己的发现。“我挖到了树根”“这里有小草”。
筛泥
孩子们用泥制作属于自己的作品时发现了一个问题:
屈辰泽星:老师,泥巴里面好像有其他的东西,玩的时候很硌手。
教师:那有什么办法解决呢?
张谦亦:把不是泥的东西挑出来。
徐熙竣:可以用筛网把泥筛出来。
经过讨论、实验,孩子们发现用挑的方法时间过长,会减少了玩泥巴的时间。最终采用了筛选泥去除泥中杂质的方法,比较便捷。
孩子们利用筛选后的泥进行塑性,制作属于自己的泥土制品。
教师的思考
孩子是天生的观察者,泥土作为大自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孩子们有着天然的吸引力。对他们来说,泥土是充满未知的宝藏,是能够肆意涂鸦的画纸,是可以拥有百变造型的宝物。作为孩子的支持者,应该打破固有场地,跟随孩子们的脚步,将大自然作为天然的学习场域。
“
探玩——泥
除了利用泥土进行简单的游戏活动外,我们还将泥土这个元素融入到了其他的领域活动中。
泥浆画
泥巴像个不定型的小精灵,给了孩子们更加多元的创作空间。把适量泥巴加入大量水变成泥浆,变成了孩子们的天然“墨汁”,那一抹抹土黄色的线条,散发着质朴、纯粹之美。
遇见“泥”以后
泥土带给了我们无尽的欢乐,它是我们的好朋友,但总有一些人外出游玩时,喜欢随手乱扔垃圾,让泥土遭到了污染,小朋友应该怎么保护泥土呢?
教师的思考
一次偶然的契机,让孩子们遇见了泥,他们感受着泥土的芬芳,领悟着泥土的情怀,表达着对大自然的热爱……相信,泥土只是孩子们深层次探索自然的一块“敲门砖”,今后还有更多的自然奥秘等着他们去发现、去探索、去揭秘!通过与大自然的交流互动,幼儿获得身体的发展与情感的陶冶,大自然对于幼儿的成长有着潜移默化、不可估量的价值。也使教师更多地意识到大自然在幼儿生活中的重要性,幼儿园作为促进幼儿发展的重要场所,理应更加重视对幼儿“亲自然”的培养。
供稿:大一班
编辑:杨紫静
审核:郭翠
终审:张旭萍
长按关注
用阳光的教育培养阳光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