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一起学猫叫,一起喵喵喵喵喵~
在你面前撒个娇,爱要喵喵喵喵喵~ ”
是不是特耳熟,几乎跟着唱出来了?这是早期的抖音神曲《学猫叫》,不论是萌妹御姐,小鲜肉老大叔,还是萌娃,抖音就像个巨大磁铁,吸着你刷视频….
一个接一个,转眼点赞了上百个,感觉好像就刷了几分钟,全然不知已经过去2个小时了。
什么也没干,乐乐段子,看看颜值,感慨人生,2个小时经历了别人的喜怒哀乐,关掉手机,却堕入无尽的空虚。
抖音、快手等短视频的出现,让我们脚打后脑勺的焦虑生活好像突然出现了光彩,累了一天,终于下班回家,看看好玩的视频,捧着手机刷到停不下来。
孩子在屋里做作业,你在客厅刷着视频哈哈哈;
孩子在练字,你在卧室刷着视频哈哈哈;
孩子在学钢琴,你在沙发上刷着视频哈哈哈;
无形中你和家人、和孩子的关系越来越远….
为什么抖音有这么大的中毒性,因为视频里的人都在用尽全力的取悦你。质量上乘和蝇营狗苟的视频混杂在一起,似乎刷个抖音就看遍了世界和人生百态,可却忽视了你最该重视身边人。
这些短视频的出现让本应该有极强自律性的成年人开始“失控”,自律这个词越发的陌生。
父母不自律,怎么有底气叫孩子自律?
我们算一笔账,如果人一辈子活到83岁,那么就是如果你是20岁,那么只剩22800天,如果你30岁,就只剩下19150天,如果已经40岁,那么只剩15500天,满打满算,我们陪伴孩子的时间有多少?
曾看到过一个视频,叫做:我还能拥有孩子多少年?视频中这样说道:
孩子会不停的长大,过了这个时期他就再没有这个时期的习性。你是不是常常在他断奶后怀念喂他吃奶的日子,可是那时你却觉得好累好辛苦好厌倦。是不是常常看他以前吃手的照片觉得好可爱,可是你曾经却为要不停的给他洗手而烦恼透了。
是不是在他褪去童声后,特别想念他曾经奶声奶气的声音,可是他以前撒娇的时候你却很不受用。是不是当孩子去上学后你特别怀念他黏在你身边的日子,可是以前你却总在想他要什么时候才能去上学啊!时间无法倒流,过去了就只能永远过去了。
你荒废的时间却是用多少金钱都买不回的孩子的童年。
相信大家已经看了无数文章表述父母的表率有多重要,但有时候明知道这个道理却做不到!
其实教育孩子的另一面是在挑战自己。工作繁忙、喝酒应酬都是千千万万家庭的常态,可在这种情况下真的就没有时间去到自律,去给孩子做表率吗?
不是的。想想鲁迅先生的那句话:时间是海绵里的水,挤一挤总会有的。
我曾见过在接孩子放学时候认真阅读的爸爸,也见过在火车候车大厅专注阅读的妈妈,当别人都在看视频、小说,打游戏的时候,他们的样子与周遭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我不禁感慨:有这样优秀的父母的孩子真的幸福。
家长的自律是在繁忙的时间里挤出来的,优秀的孩子是在家长的表率下成长起来的,每一步都是一环扣一环。
你躺在床上刷2个小时的抖音,然后转头呵斥孩子一句:快去看书,好好学习! 换位思考,若你是孩子,你觉得有说服力吗?不仅没有说服力,甚至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自己就知道玩手机,还说我!?
没有什么是容易的,教育更是。
透明式陪伴和没陪伴没什么区别
什么是透明式陪伴?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陪孩子在屋里写作业,但你坐在一旁玩手机,有的家长可能还躺着戴耳机看剧,这种行为就是透明式陪伴。
没有同步、没有交流,这种所谓的陪伴根本就是“形同虚设”。
西尔斯的亲密育儿法则里有这样一个理论:所有被亲密育儿法长大的孩子,安全感一定比较强,与人的亲密度也高,因为他们在幼年就得到了妥善的对待,而幼年,是人类最脆弱的时期之一。
当你刷抖音刷的无法自拔的时候,根本不会去注意身边的孩子,这个时候孩子就会去做一些动作让你注意到,比如用力摔打手中的玩具,突然大喊,甚至“假哭”。
他们做这些动作的时候,安全感已经处于低值了,你随声应付着却没有马上去陪他,那么下一次,孩子还会以同样的方式去让你注意他。
久而久之,这种不好的心理感知在孩子的心里逐渐固化:你不理我,我就吼!长大之后,这样的孩子多数就会变得自卑、极度缺乏安全感。
那什么才是有质量的陪伴?
孩子既然在写作业,那么你可以在一旁读书;还有一种比较有趣的方式,就是把孩子的作业打印下来或是用手机拍下来,和孩子一起计时PK做作业,这样能激发孩子的“胜负欲”,还能提升孩子写作业的效率。
如果没有陪伴孩子写作业的机会,那么可以在睡前的时候一起共读绘本(最好是英文),页数不用多,3、4页即可。
每天坚持不仅能提升孩子的学习能力,还增进了亲子关系。
让他觉得你在和他一起成长,真切的感受到你是在关心他、呵护她,给孩子一个陪伴的实感尤为重要。
总之,用心的陪伴,才能给孩子最大的安全感,最能促进孩子成长。
你要相信父母爱情的力量
现在都强调一个有仪式感的家庭才能给孩子带来幸福,殊不知除了仪式感之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父母相敬相爱。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一个有爱的家庭主要来自爸爸与妈妈之间的相处。
现在的孩子不同前几十年,手机、网络、身边的大环境让他们的视野更开阔,身心自然也在潜移默化的发生变化,他们更加敏感,一点点“风吹草动”,孩子们都能有所察觉。
父母亲之间的互相尊敬和欣赏是孩子最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的榜样。
如果孩子每天看到的都是爸爸妈妈各自窝在家里某个角落自顾自的玩手机,家里明明三个人却没有一点温度,想想这种氛围真的特别压抑!
哲学中说到:环境影响人,也塑造人。一个家庭环境是人一生中待得最久、对人影响最大的一环,这个期间如果没有康有爱的家庭环境成长,孩子长大后非常容易变得有性格缺陷。
你可以在妻子带上新耳环的时候给予一份爱与美的夸赞;
你可以在丈夫回家的时候给他一个温柔而温暖的拥抱;
你们可以在吃饭的时候给孩子夹完菜,也给对方夹菜….
孩子或许不懂爱情,但他都看在眼里,都能感受到,这是父母爱情的力量。
孩子教育是一生的需要探索的课题,更是门艺术,没有任何一个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好,父母在教育上的着力点不应仅仅是孩子这个个体,而需先自省。当你是个好爸爸好妈妈的时候,才能培育出好孩子。
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父母亦如此。
本文内容转自公众号:人本家庭教育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