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学笃行 勇毅前行
浦南教育集团
“追随儿童系列培训”
什么是儿童哲学?儿童哲学可以培养孩子的哪些品质?一年半之前,浦南教育集团的老师们齐聚一堂,开启了儿童哲学的探索之旅。我们从云朵老师那里学到了儿童哲学的内涵以及儿童哲学的实践活动可以从哪些方面开展,从高教授团队中我们了解了儿童哲学的相关理论知识、刺激物的选择以及思考工具,这些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我们也在实践中探索如何更好地践行儿哲理念,在过程中也积累了一些儿哲案例,初次尝试儿哲模式的课堂教学。
热身游戏启思考
首先浦南幼儿园的张灵丽老师现场组织了一场儿童哲学的热身游戏“如果我有一瓶水”。
在游戏中各位老师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让儿童哲学游戏现场充满了很多“哇时刻”,游戏中老师们的互相倾听、耐心等待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儿哲活动所创建的智力情感安全基地。
儿哲课堂初探索
接着是未来之星幼儿园的汤佳妮老师为我们演绎了儿童哲学教学活动“关于哭的那些事”。在活动过程中汤老师利用发言球明确活动中的发言规则,通过出示刺激物“哭的照片”引发孩子们的思考和讨论——哭是好事还是不好的事?大人可以哭吗?在讨论中孩子们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且尝试站在不同角度看待“哭”的问题。
案例分享融理念
儿哲培训班的老师们也将儿童哲学的理念渗透在了一日的教育教学中。未来之星幼儿园的陶云霞老师发现班级中的孩子们存在“说脏话”这一现象,于是以此为契机从定义什么是脏话、探讨说脏话的影响、分析说脏话的原因以及如何不说脏话等方面和孩子们展开了思维的碰撞。
上钢新村幼儿园的何佳老师捕捉到了班级中孩子们在面对道歉时的不同态度,由此展开了一场以“原谅”为主题的探究活动。何老师分别让孩子们代入道歉者和被道歉者的角色,通过对话倾听了解孩子们作为道歉者和被道歉者时的不同需求,探究的主题又从“原谅”延续到了“朋友”。
就像华东师范大学古儿老师所说:儿童哲学在幼儿园看似是一项新生事物,但实质就像幼儿园的游戏革命一样,是把集体交流需要的爱与安全,把对丰富生活意义的思考权利,把儿童天然百种语言的表达权利还给儿童,同时帮助我们从重视传统教学或自我观察诠释的老师,向更重视倾听的思考同行者和促进者去调整,这样才能逐步、真正地把心向每一个儿童的生活世界敞开。在学习与实践中我们也相信未来会有更多让我们感到惊喜与幸福的收获!
撰稿:张灵丽
美编:朱岚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上海市浦东新区浦南幼儿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