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由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主办的2025年浙江省幼儿教育新课程“关键问题解决”专题研训暨“走向优质:浙江省幼儿园保教质量提升与评估”研讨会第四分会场活动在杭州市西湖区转塘幼儿园进行。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幼教教研员虞莉莉老师,浙江省幼儿教育专委会专家胡瑛特级教师,浙江师范大学儿童发展与教育学院刘宝根副教授,杭州市基础教育研究室幼教教研员刘雯虹老师,西湖区学前教育指导中心主任沈颖洁特级教师及多个市区教研员、园长与教师代表共计80余人参会。
活动视频快剪
01 区域自评推动园所自评经验分享
看见过程 赋能成长
——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生态化评估
杭州市西湖区学前教育指导中心主任 沈颖洁
西湖区创新推行学前教育生态化评估,构建了“基于保教日志的教师自评、基于班级视导的园所自评、基于现场视导的区域自评”的自评体系。区域研制评估指标、研发评估数据采集与分析平台、开展区内自评、分享一园一报告,以推动《评估指南》落地,助力园所与教师动态成长。
从“他评引路”到“自评生长”
——以评估推动保教质量全域提升的西湖探索
杭州市西湖区学前教育指导中心教研员 舒 沁
西湖学前积极助力园所自评,通过区域引领、集群研修、循证决策三种行动,将评估从外部评判转化为园所发展的内生动力,区域以三大行动支架激活园所自评内驱力,借三类联动研修破解自评与提质难题,并最终将评估结果转化为培训、教研、行政维度的精准行动。
02
园所自评现场展示
转塘幼儿园现场环境
幼儿活动现场观摩
在杭州市西湖区转塘幼儿园李芳园长的带领下,专家组与参会教师一起走入幼儿园进行实地观察,并对园所自评素材采集现场:中一班的“石头游戏”进行重点关注。
园所自评现场研讨:
以美育空间支持幼儿深度学习
杭州市西湖区转塘幼儿园自评团队
紧接着转塘幼儿园的自评团队及区域观察团向大家展示了西湖区园所自评及区域入园观察园所自评的流程。
自评团队结合中一班的石头游戏,聚焦“美育空间支持儿童深度学习”这一提质点展开现场研修。在前期工作中,幼儿园已制定了结合区域生态化评估指标与园所特色的自评指标体系,开发了“美育空间动态评估图”作为自评工具,并在首轮自评中初步识别出教师在“材料动态调整”方面的问题。因此,本次研讨聚焦“教师如何在美育活动中进行有效动态调整”,以促进儿童从浅层探索走向深度学习。
杭州市西湖区教研团队
研讨后,西湖区幼教教研员孙兰飞老师和区项目制工作室导师何单翡老师站在区域支持的角度,从自评体系架构、评估工具设计与使用、评估氛围创造三方面分析了园所的自评工作,并结合区域优质实践经验,提出适配园所实际的发展性建议。
区幼教教研员
孙兰飞
区项目制工作室导师
何单翡
03
主题论坛:基于评估的幼儿园保教实践
多位来自杭州市各区幼儿园的园长及副园长共同分享了基于评估的幼儿园保教实践案例,内容涵盖循证对“标”内生循环新范式、“深”学评价模式、证据图谱实践路径等核心环节。
循证对“标”:幼儿园
保育教育质量提升的内生循环新范式实践
杭州市富阳区富春第四幼儿园副园长 李红波
李红波老师基于《评估指南》精神,构建了“循证对标”体系,以“循证-对话-赋能”的螺旋模型融合主题课程全流程:主题前循经验建目标,主题中循行动促生成,主题后循成果助延伸。以此激活多主体参与,形成常态化质量自监体系,推动园所内涵式发展。
三级进阶·循证支持:
幼儿园项目活中“深”学评价模式的创新实践
杭州建德市更楼中心幼儿园副园长 谢 月
谢月老师以创新“三级进阶·循证支持“的评价模式,围绕项目活动构建“表层行为-深层能力-进阶效能”的三维评价维度,通过循证对话收集幼儿学习证据,实现“评价即改进”。达成师幼双向赋能,形成可复制的保教质量评估范式。
证据图谱:
幼儿园高质量运动环境建构的四维循证路径
杭州市富阳区富春三桥幼儿园书记兼园长 詹国芬
詹国芬老师以“证据图谱”构建四维循证路径:发展对标图谱转经验判断为证据支持,环体数据图谱优化运动强度,印章统计图谱促主动挑战,四宫叙事图谱深化运动思维。该路径推动教师专业视角升级,打造均衡且具挑战性的运动环境。
04
专家视角及互动
浙江省学前教育研究会学前教育管理专委会主任
胡 瑛 特级教师
胡特高度肯定了西湖区保教质量评估工作,认为其契合评估从“外部要求”到“内在需求”、从“主观经验”到“多维度证据”、从“静态评估”到“共同发展”的三大走向,并呈现如下转变:
一是从“管理”到“治理”的转变:以教师反思为“土壤”、园所个性化自评为“植被”、区域视导为“气候”,构建活力生态,打破被动单向检查模式。
二是从“备课”到“备学”的转变:教师借助保教日志记录师幼互动、反思言行,实现“沉浸于儿童研究”的专业状态。
三是从“数据孤岛”到“数据群岛”的转变:分层分析海量数据,形成评估数据生命循环,支撑循证决策,实现行政资源精准对接园所需求。
胡特提出,未来评估还应从关注“有什么”到关注“做得怎么样”再到关注“意义与改进”,最后形成注重“立体画像、交互关系、动态循环、文化建设”的系统生态。
浙江师范大学儿童发展与教育学院
刘宝根 副教授
刘教授表示西湖学前的评估工作的多维探索令人印象深刻。
1.在评估内容上,紧扣真实性与“应做之事”,从区域、园所到教师,层层聚焦幼儿园教师应做、可做、想做的评估工作,以班级保教日志为关键评估抓手,精准对接教师日常实践与发展需求。
2.在评估机制上,强化“元评估意识”,形成“自评+再评估”的闭环,助力评估者与自评者构建系统的“元评估的意识”。同时,构建起学、评、教、督、管、研、训一体化体系,将督导、行政、评估与教师成长、区域发展、培训深度联动。
西湖区的实践折射出:真实是评估的生命线,需扎根日常、依托证据;闭环是核心的驱动力,要构建“评价—反思—优化”循环;融合是价值的最大化关键,应推动“学评教督管研训”一体;对话是落地的落脚点,要以平等开放交流激活内生动力。这些经验为全国学前教育评估体系完善提供了重要启示。
05
主题论坛:评估方法探索
6位来自浙江省各地的教研员、园长及教师代表从评估方法探索、助力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的评估实践两个维度,呈现了评估如何推动保教质量提升的落地实践。
指向幼儿行为内化与素养进阶的表现性
评价实践——以“珍惜粮食”主题活动为例
舟山市教育学院市幼教教研员 孙梅琴
教研员孙梅琴以“珍惜粮食”主题活动为载体,通过“‘可测’评价指标锚定方向、‘进阶式’表现性任务培育素养、‘可操作’工具检验目标”的表现性评价实践,推动“学-教-评”一致性落地,有效助力幼儿核心素养发展。
托幼一体化背景下
马赛克方法支持循证评估的实践研究
嘉兴市第二幼儿园教科室主任 李 静
李静老师针对2-3岁婴幼评估难题,融合马赛克方法与循证评估:构建多主体评估网络、长时段追踪发展轨迹、关联群体平衡差异,形成“看得见儿童、循得到证据、做得到支持”的路径,是理解幼儿的人文教育实践。
06
主题论坛:助力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的评估实践
循证教研:破解教师提问与回应困境的实践探索
武义县北岭幼儿园副园长 王文婷
王文婷老师以“三维循证(行为/需求/过程证据)+三阶推进(共析/共研/验证)”的教研模型,破解教师提问回应难题,实现师幼互动质量升级,推动教研从经验型向证据型转型。构建有证据、有温度、有生长力的“暖教研”文化。
动态适配:教师自主游戏支持力提升的评与行
温州市第二十八幼儿园园长 何 丹
何丹老师通过三轮迭代的“评-研-行”闭环机制,以“评估先行、教研跟进、行动反思”为路径,分阶段转变教师观念、升级支持经验、构建适配策略,破解游戏支持“理念行为脱节”难题,形成可复制的教师能力提升模式,实现师幼需求的灵动匹配。
基于循证对话的新教师专业成长叙事
金华市李渔幼儿园书记兼园长 季小静
季小静老师构建“四个反思”维度,依托“石头铺”游戏案例助力新教师从主观判断转向客观观察,从情绪焦虑走向理性反思,由被动干预迈向专业支持,用“四步循证”对话助推师幼双向成长,同时推动园所教研实践发生质性转变。
三阶发展:幼儿园生活活动中
教师评估素养提升的实践探究
慈溪市实验幼儿园教育集团园长 宓玉燕
宓玉燕老师以“循证思维建立-行为解码深化-共情洞察生成”三阶路径,逐步推动教师能力进阶式发展,提升教师生活活动评估素养,同时从教育教学管理、教研共同体等维度构建长效机制,形成保教质量提升的可持续生态。
07
专家视角及互动
杭州市西湖区学前教育指导中心主任
沈颖洁 特级教师
沈特指出各地分享的经验涵盖儿童发展评估与教师专业提升两大维度,呈现多主体、多视角、多场景的特点。
在儿童发展评估维度,体现了当前评估实践的两大趋势:一是评估的情境化与过程化,强调在真实、自然的场景中观察和解读儿童的行为;二是评估的系统性与整体性,通过多渠道、多视角的信息整合,构建儿童发展的完整画像。
在教师专业提升维度,揭示了一个核心命题:教师的专业成长基于证据的反思与对话。评估不仅是对儿童的评估,更是促进教师自我认知与专业迭代的重要途径。
未来还应将评估深度嵌入保教全过程,将工具设计充分贴合儿童真实发展情景。
浙江师范大学儿童发展与教育学院
刘宝根 副教授
刘教授提到自2022年启动保教质量评估以来,浙江走出了一条以实践为导向的特色路径:教师以持续观察为基础,筑牢循证评估意识;园所则将评估有机融入游戏、生活等保教全环节,实现学评教一体化,并通过深度教研对话推动“以评促改、以评促建”,让评估真正服务于教师成长与幼儿发展。
未来,浙江将继续紧扣《评估指南》,细化指标,做实过程;回归教育本真,理性精简评价任务,在真实场景中聚焦教师核心能力。同时,他提出我们需警惕的三大陷阱:一是过度评价的泛化倾向,二是数据崇拜的工具主义,三是追求完美的精英主义。
每一次对话背后,都是思维在迸发火花。未来我们将以评估为镜,在持续复盘与改进中慢慢沉淀。
版权说明
本文系杭州市西湖区转塘幼儿园原创作品,版权归杭州市西湖区转塘幼儿园和《西湖儿童研究》公众号所有,转载需授权,如有抄袭、照搬等侵权行为,我们将通过法律手段进行维权。
往期链接
XIHUERTONG
扫二维码|关注我们
一个爱分享有态度的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