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教育家们的启示
——陈鹤琴“活”教育思想对当今幼儿教育的启示
READING
亲爱的老师们,做教育从来离不开对教育理论的学习、理解和运用,因为这关乎我们所有教育者做教育的根基与方向。这些理论经过了时间和实践检验与印证,是古今中外一代代教育家的智慧结晶,是人类社会的宝贵财富,是我们所有教育者的智慧宝藏……然而,一直以来我们广大一线教师对于教育理论的学习一直处于一种比较尴尬的境地——不是不想学,而是学不进。许多理论书籍因为翻译以及年代语言习惯的问题导致很多老师读不进去、读不明白,因而常常是浅尝辄止,望而却步,甚至忘而生畏。
在《自主生活:为幼儿一生幸福生活奠基》一书的第二章,董旭花教授基于幼儿园自主生活教育的需要,结合幼儿教师的专业特点,重点选取杜威、陶行知、陈鹤琴、张雪门、蒙台梭利、斯坦纳和华德福的教育思想进行了介绍。董旭花教授广泛而深入地研读了各位教育家的理论专著,内化、总结并转述出来,语言通俗易懂,毫无艰深晦涩之感,可读性非常强。今天起小编将陆续刊发其中的小部分内容,在与老师们分享的同时,期望大家能够燃起对这些教育理论的兴趣,回到书中,重温整章的理论学习部分。大家可以从中汲取精华,开拓自己的思路,反思自己的教育实践,从而确立和践行自主生活教育的理念,引导每一个儿童成长为幸福快乐、有自信心、有掌控感、有责任感、有能力的人。也期待大家能够更有热情、也更有信心地展开自己对教育理论的学习,让我们一起走近理论、学习理论、理解理论、运用理论,一起成为更专业、更有思想的教师。
——本刊编辑
陈鹤琴“活”教育思想
对当今幼儿教育的启示
陈鹤琴(1892—1982)是我国著名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毕生致力于学前教育研究和实践,是中国现代学前教育的奠基人和开拓者。陈鹤琴立足于中国社会现状,吸纳现代儿童心理学和教育学的先进理念,扎根于儿童教育实践,探索中国现代幼儿教育的现实之路。他被誉为“中国的福禄贝尔”“中国幼教之父”,对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巨大。
陈鹤琴的“活教育”思想的主要观点:“活教育”的目的就是“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活教育”的课程强调学生应该直接向大自然和大社会学习,陈鹤琴反对分科教学,倡导整体教学;“活教育”的方法就是“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
陈鹤琴“活教育”的 17 条教学原则
1. 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
2. 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
3. 你要儿童怎样做,就应当教儿童怎样学
4. 鼓励儿童去发现他自己的世界
5. 积极的鼓励胜于消极的制裁
6. 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
7. 比较教学法
8. 用比赛的方法来增进学习的效率
9. 积极的暗示胜于消极的命令
10. 替代教学法
11. 注意环境,利用环境
12. 分组学习,共同研究
13. 教学游戏化
14. 教学故事化
15. 教师教教师
16. 儿童教儿童
17. 精密观察
“活教育”理论是陈鹤琴教育思想的精华,也是他经过长期研究、实践的经验总结。“活教育”理论是一个完整的教育理论体系,既有心理学、教育学、哲学的理论基础,也有具体可行的方法、策略和对教师的指引。虽然“活教育”理论是陈鹤琴针对旧式教育的弊端提出来的,发端于近百年前的旧中国,但对于今天我国的幼儿教育改革仍有重要的启示价值。
1. 培养“现代中国人”的目标与自主生活教育
陈鹤琴提出了培养“现代中国人”的教育目标,而“现代中国人”要有健全的身体、建设的能力、创造的能力、合作的能力以及服务的意识和能力,并非仅仅拥有较高的考试分数就足够。这个目标启发我们去思考当下的幼儿园教育到底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能应对快速发展的科技时代和全球化带来的挑战。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成就十四亿人的“中国梦”,每一个教育人都需要持续思考培养什么人的问题,这既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也是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自主生活教育秉承陶行知、陈鹤琴、张雪门等先辈的教育思想,结合我国的教育方针和培养目标,考虑当代社会发展的趋势和历史使命,既要培养具有爱国精神、建设能力、创造能力、合作能力、服务意识与能力的社会公民,也应注重儿童个体的生长力、生活力、自主性、灵动性、完整性的培养,成就“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
2.大自然、大社会既是“活教材”,
也是生机勃勃的生活来源
在《我们的主张》一文中,陈鹤琴提出的两个教育主张是“幼稚园的课程可以用自然、社会为中心”“我们主张幼稚生的户外生活要多”。从课程建设的角度理解,幼儿园应打破封闭的“鸟笼”,破除“教死书”“读死书”的旧思想,以大自然和大社会为中心建设幼儿园课程,变死的文本(教 材)教学为活的儿童的生活。从幼儿生活的角度理解,走进大自然和大社会就是幼儿最有意义和趣味的生活,符合幼儿好奇、活泼、好动的天性。当下我国很多幼儿园仍然存在注重教材(文本)的教学,忽略幼儿走进自然和社会的现象,割裂了幼儿的学习与生机勃勃的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这值得我们深刻反思。
3.“做中教,做中学”是教法和学法,
也是知行合一的生活法
无论是陶行知还是陈鹤琴都倡导“教学做合一”,并视之为知行合一的路径。陈鹤琴通过研究青蛙的生动案例阐释了“做中教”和“做中学”的基本原理与步骤,值得我们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借鉴。年龄越小的幼儿,越需要依靠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等方式来学习,直接经验的累积有助于幼儿更好地理解和接受间接经验,也有助于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品质的培养。自主生活教育更需要教师给予幼儿机会自己去体验,在自主的感知和操作中获得自主生活的技能和品质。
4.鼓励儿童去发现他自己的世界,
沉淀自我生长的力量
陈鹤琴始终坚持以儿童为中心,希望在深入了解儿童身心发展变化特点的前提下,尊重儿童的个性发展,使每个儿童都能得到全面发展,这是“活教育”的基石。陈鹤琴批判传统教育把儿童看作“小大人”或不把儿童“当人看”,他认为“儿童不是‘小大人’,儿童的心理与成人的心理不同,儿童时期不仅作为成人之预备,也具有它本身的价值,我们应当尊重儿童的人格,爱护他的烂漫天真”。践行“活教育”就应该培育“活儿童”,成人只有真正懂得尊重儿童、信任儿童,鼓励儿童去发现他自己的世界,儿童才有机会感受到自己的存在,沉淀自我生长的力量,这是自主生活教育的核心。
本文节选自《自主生活:为幼儿幸福生活奠基》P60–69。陈鹤琴教育理论的主要观点在本书第二章P61–P66有更全面而具体的介绍,大家可以自主扩展阅读。欢迎大家在评论区讨论对教育理论价值的理解,以及学习理论时的感受,也可以分享自己比较喜欢的理论学习方式。
——本文照片来自于山东省淄博市汇英幼儿园
购书信息
想了解更多信息
请扫描下方二维码
制作|燕子
朗读|徐桂萍
2025年11月19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