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上学期教研工作分析
连续两个学期,我园一直围绕“教师如何运用有效的教育策略,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进行了园本教研活动,通过观摩、学习、讨论等多种方式探索开展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研究幼儿,研究教育内容,研究教师的教育策略,使我们的教育能够真正满足幼儿的需求和兴趣,在活动中,有效地促进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成绩与优势:
1、教师能够认识到“运用有效的教育策略,能够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如:情境激趣策略,在语言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故事情境进行教学,可以大大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语言催化策略,语言在教师与幼儿的互动中是一个重要的支持因素,教师应当运用生动形象、富有感情的语言激励幼儿的活动兴趣。
2、园里年轻教师参加了北京市《快乐与发展》教学活动的录像评比活动,然而评比并不是目的,最终是让老师们通过一遍一遍的研磨,意识到自身的不足,同时有积极向上的态度,通过评比达到年轻教师整体队伍都有提高的目的。
3、利用观察记录反思自己的行为,有目标的改进。我们特意用一次教研活动的时间学习如何写好一篇学习故事。在观察和指导的基础上,做好反思和调整尤为重要,老师要做好记录,及时地分析和反思。
4、结合教研活动,我们还组织老师们观摩小中大三个年龄班的语言活动,通过集体观摩、研讨,提高教师组织教育活动的指导策略。
存在不足:
1、教师的参研积极性和参研能力还不够高,组织的形式单一。
2、对问题研究的深入程度还不够,大部分还停留在问题的表面。
我园的园本特色定位于“传统文化”,《指南》中强调,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本学期,我们想利用园本教研、业务学习等形式,以区域游戏和语言活动为切入点,特别关注幼儿游戏中语言的发展和提高。《指南》中还特别提出注重幼儿学习品质的培养,其中就包括幼儿学习的主动性。那么教师在指导幼儿活动中该如何更好地发挥“引领者和支持者”的角色作用呢?所以我们将本学期的教研活动内容定为:“教师在指导活动区中的适宜行为”,让老师们通过集体教学、区域活动等形式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指导水平。
二、教研工作目标及研究重点
1、在活动区材料投放的实践研究中不断提高教师活动指导的有效性。
研究重点:在活动区活动中,教师主要是通过投放玩具材料来引导幼儿活动,幼儿则通过自主选择区角、材料,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中获得知识与经验。因此,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区域活动的教育功能,如何科学地投放材料是关键,教师应把材料投放视为指导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玩具材料的投放在遵循幼儿学期发展目标“普遍性”规律的基础上进行“预设”后,更重要的是教师必须依据对幼儿具体发展能力的观察来投放材料,根据幼儿发展的“特殊性”来进行个性化投放。
2、教师在活动区的行为进行客观、科学地评价,并从中思考改进策略,提高自己组织开展活动行为的有效性。
研究重点:组织活动区观摩,活动之前先请本班教师进行区域情况介绍(包括预设目标、材料投放及操作的介绍、幼儿进区规则等),活动后其他教师针对该活动进行评价。大家通过共同参与评价,让教师明确“什么是有效行为”、“有效行为如何体现、如何评价”、“活动区中教师如何进行有效指导”等问题。
3、在研讨中不断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逐步引导教师向自我评价发展,促进提高活动区活动指导的有效性。
研究重点:教师根据幼儿兴趣、幼儿实际发展水平等投放活动区的材料,突出区角活动的目标性,还需根据幼儿的兴趣和发展状况随时进行调整。加强教师对区角活动开展的反思,记录情况分析以及活动反思,研究其材料投放,并通过观察记录活动中幼儿的语言、行为、兴趣保持程度、活动持续时间等表现,具体分析材料投放的合理性,并及时调整投放及指导策略。
三、具体措施及各月安排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内容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