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冉今年3岁半,平常比较胆小。
今天轮滑课,学习踏步前行。穿好装备的小冉站在原地,却丝毫不敢前行。看着其他的小伙伴自如的滑行,心里很是着急,不由得两行泪珠滑落面颊。
燕子老师看到了委屈的小冉,来到她的身边鼓励帮助如何迈出第一步,小冉小心翼翼的尝试着挪动着左脚往前,但是却怎么也抬不起脚来。
在一旁协助其他小朋友的轮滑老师也来过来帮助小冉,告诉小冉说双手扶膝盖,屁股往后身体前倾。集中注意力缓慢的抬起右脚,小冉听了轮滑老师的讲解,深吸了一口气跟着要求照做了起来,哇!真的!脚竟然离地了呢!燕子老师在一旁给小冉加油鼓励着,可能是用力过猛了,刚抬起了一只脚身体就左右晃了起来,吓得小冉再也不敢尝试了,憋得小脸蛋红红的,眼睛也红红的。
尽管燕子老师和轮滑老师一直在旁边鼓励着小冉,但是由于刚才的尝试让胆小的她更加不敢前进了。这时候多多滑了过来,询问小冉怎么了?小冉嘟嘟自己的小嘴没有回答。
多多安慰她说你不要着急,慢慢来,你看我也是慢慢才滑好的。小冉听着多多的话语,竟然伤心的又哭了起来。
多多看着泪眼汪汪的小冉,给了她一个大大的拥抱。
燕子在旁边看着被小朋友们纯真的表达自己的情感所感动了,露出欣喜的笑容。
最后多多拉着小冉慢慢的往前滑动了起来,小冉在多多的帮助下慢慢的也大胆了起来,松开了多多的手,滑到了小伙伴的中间,脸上也露出了自信的表情。
作为旁观者的我看到这些画面的时候,不禁在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燕子老师和轮滑老师做了那么多的努力和尝试却不及多多的一句问候和一个拥抱?
其实小冉缺失的不是有关轮滑的技巧,而是来自心理的恐惧。当然也不可否认燕子老师和轮滑老师的功劳,只是孩子更懂孩子,来自伙伴之间的鼓励和安慰会让他们减少焦虑感,增加安全感。
在蒙台梭利的混龄班里,大孩子往往成为“老师”保护者、示范者,小孩子则成为“学生”学习者,欣赏者,在彼此的相互沟通、彼此模仿、互相学习合作中,形成一种自然的“心智渗透”。
在年长儿童与年幼儿童之间有一种沟通与和谐的状况,这是在成人与儿童之间很难见到的。年长儿童对于年幼儿童的需要以及要接受帮助的程度都比成人还要敏感。他们的互助行为与成人的做法不同。他们会尊重对方的努力,只在对方需要时才给予帮助。这一点非常具有启迪作用,所以有时候当成人对孩子的帮助达不到理想中效果的时候,不妨让孩子出马,因为孩子才是孩子做好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