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班幼儿的数概念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幼儿数概念学习缺乏系统性,并且教师对幼儿数学教育的规律发展了解不深等现状。通过在生活常规中渗透、在集体活动中引导、在自主学习中强化等多种形式,有效得促进幼儿数概念的获得和数学经验的发展。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逻辑思维学科,有自己独立的理论系统和严密的逻辑体系。
而小班幼儿年龄小,思维方式主要以直觉行动向具体形象思维发展,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差,数学对于他们来说是一门枯燥、深奥的学科。
幼儿园小班的数学教育中的核心内容是促进幼儿数概念的获得与发展,数概念的学习在儿童早期认知发展中有重要的地位。数概念包括数数、给物取数、按数取物、集合比较、书面符合表征、加减运算、数量守恒和估算。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本阶段的发展目标是发展有意义的对数量的感知,包括数数、按数取物、给物取数、集合比较等。
幼儿数概念的发展不仅影响着儿童后期的数学学习,同时也影响着幼儿的逻辑思维的发展。数学因其学科的逻辑性、抽象性、复杂性等,幼儿在该年龄阶段的具体形象思维与数学内容的抽象性形成了一种矛盾。所以在幼儿园实施数学教育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影响幼儿的发展。
(一)小班幼儿受到的数学家庭教育参差不齐
研究表明,在没有系统的数学课程和教学阶段,幼儿已经通过物体和他人交往和接触,开始发展非正式的数学理解。在进入幼儿园之前,也接受了关于数学的家庭教育。但是有相关调查发现,小班幼儿的数学教育观念存在偏差,教育方法违背幼儿年龄特点,将加减运算和数字书写练习强加给小班幼儿,还有部分家长根本没有家庭数学教育的意识,认为数学教育完全是幼儿园的任务。这些都是导致幼儿进入幼儿园之后数概念的基础存在参差不齐的状态。
(二)幼儿园主题课程模式导致数概念学习杂乱零散
在幼儿园传统教育活动中,通常采用的是主题教学的课程模式。数学教育目标附庸于主题的需要之下(表1)。
问题:1.数学教育内容每个主题分布不均。
2.对于小班幼儿需重点学习的数概念内容特别少。3.数学学习的核心内容数概念部分直接跳跃到数数。
表1 教材分析
(三)教师对数学学科属性关注较少,教学模式单一
从教材编纂与课程实施的过程来看,在该种教学模式中,教师较多关注于主题活动的趣味性和流畅度。对于数学学习的内在逻辑联系缺乏深度的理解。
在开展数学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多采用集体教学模式,存在教学模式比较单一、不能帮助所有层次水平的幼儿进行提升的问题。
(一)理论研究证明:数学课堂教育与日常实践之间存在非常明显的差异
除此之外,这些研究都强调了知识的情景性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特征。正如 Hawkins & Roy 所说,儿童对世界的观念从他们对事件的直接经验中,从他们的文化所提供的对事物的解释中建立起来,这些解释多半依赖于儿童周围的文化背景—物与事、人、媒介和非正式的学习情景。
Reif & Larkin(1991)比较分析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和科学领域的目的和有关认知方法,认为在这两个不同领域对应的目的和认知方法有显著不同。幼儿对这种差异的无知将导致其学习科学时的困难。综上所述,从日常生活入手学习数学,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也能在亲身体验、实际操作的过程中获取更多的数学经验。
(二)现实要求:通过对班级中幼儿的数概念发展的摸底调查发现
例如:部分幼儿能够数清楚10以内的物体,并能做到按数取物。同时也能通过数数等方式进行两个集合之间的对比。部分幼儿只能数清楚3以内的物体,并且不能做到按数取物,在数数的过程中存在手口不一致的现象。幼儿之间的差距决定了数学教育的方式更需要在一日生活中进行个别指导、区域小组学习等方式。
综上所述,幼儿数概念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一日生活的情境中,在不断习得数概念技能和经验积累的过程中,获得自己对于数概念的抽象理解。
(一)在生活常规中渗透
1.晨间自主点心——按数取物
每日的晨间点心,是学习和练习数数的重要环节。在完成数数的过程中,幼儿的发展遵循实物表征—图画表征—符号表征的过程。所以在制作点心牌的过程中,也遵循该原则。在第一阶段(图1),投放实物——点心“标本”。
在第二阶段运用图片(图2),引导幼儿进行数数。在第三阶段(图3、4)提供数字等符号来表示点心的数量。
在点数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点数实物要比点数非物体的东西容易,因为实物不抽象,是可见的。不断重复3块饼干,3块苹果,3颗葡萄的经验,能使幼儿更有意义得理解数字“3”。
2.晨间点名环节——数数
晨间点名环节中,教师都会把点名作为一个练习点数和唱数的绝佳机会。在点数同伴的过程中,每一个幼儿都能够参与到数数中,在点数的过程中,幼儿积累了点数大集合物体的经验。
同时也练习了点数的技能。点名游戏一:数小羊 老师扮演羊妈妈,数一只小羊就摸一摸小羊的头,鼓励大家一起点数和唱数。 点名游戏二:请幼儿做成一排,第一次点数时从幼儿A开始,数出总数。第二次点数从幼儿B开始,猜一猜总人数相同吗?
每个班级中点名的方式不同,不同的教师会运用不同的游戏形式与幼儿一起来数数班级中的人数。
3.就餐准备环节
就餐准备环节是幼儿区别部分与整体,感受数量的重要时机。请部分幼儿帮忙摆放当天就餐的餐具。幼儿在手口一致点数座位的基础上,了解到吃饭的人数,并从盛碗筐中数出相应数量的饭碗和菜碗。并运用一一对应的方式从勺筐中领取相应数量的勺子。在手口一致点数、按数取物的过程中,不断提升数数的能力和积累数数的经验。
(二)在集体活动中引导
1.主题教学过程中遵循数学的内在逻辑
在教材的选择过程中,我们发现有部分教材已经将数学教育单独罗列在最后。比如《幼儿园体验式学习与发展课程》这一书中,我们可以看到(表2)更注重数学的逻辑性。同时通过有趣的、多样的数学活动吸引幼儿的兴趣,在课程中更注重幼儿运用已经掌握的数学经验和方法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教师在教材的选择上,可以选择后者。
表2
2.提高教师对于数学教育的规律和目标的理解
教师可以通过阅读《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数学学习与发展核心经验》等书籍加深对幼儿数学学习的发展规律和认识。同时需要对需要集体教学的数学内容进行甄选,选择适合集体教学模式的内容。
3.丰富教师的教学模式
数学虽然自带有自己的学科属性,但其逻辑严谨性并不代表着枯燥乏味,幼儿园里可采用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来学习数学。比如唱数数歌这类听觉活动能够帮助育儿学习数字顺序的活动、如听着节奏踏脚前进也可以感知一一对应的原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帮助幼儿借助手、脚、耳朵、眼睛来学习数学。
(3)在自主学习中强化
数学并不是可以通过成人口头阐述,儿童背诵记忆来获得的。有意义的数学学习,是对抽象的数学体系的理解的主动建构,儿童主动的探索发现和操作的过程是儿童的主要学习方式。在区域中投放各类关于数概念的操作材料,供幼儿在区域活动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如表3)
表3
将数概念学习融入一日生活之中,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它具有操作性强、感受真实,更能够让幼儿感受到数学的有用和有趣,让孩子真正得活在真真切切的数学生活之中。
将数概念融入一日生活中,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弥补现存的数学教育比较缺乏、形式单一、实践性不强的缺陷,同时教师从生活中选材,随机引导,尽量与幼儿的生活经验相结合,结合游戏的方式呈现,让幼儿在游戏中、情境中学习和运用数字。
【参考文献】
吴去贫.如何有效开展幼儿园正式数学活动.学前教育,2016,(3):59
刘艳芳,张苗.如何把数学活动融入到幼儿的一日活动之中.课程教育研究,2015,5:126
车艳.小班幼儿家庭中数学教育的研究.硕士论文:苏州大学,2009
杨小涵.小班幼儿数学教育生活化的实践研究.硕士论文:沈阳师范大学,2016
高蕊.幼儿园大班生活化数学教育的研究.硕士论文:鞍山师范学院,2016
霍力岩.我比你大,我5岁.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
黄瑾,田方.学前儿童数学学习与发展核心经验.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梅艳.美国幼儿园中“数概念”的课程设计特点及其启示.硕士论文:华中师范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