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迎来了大家最盼望的暑假。在这个一年最长的假期里,幼师可以选择安逸地休息,也可以选择在假期里“弯道超车”。然而,决定能否成功“弯道超车”的关键因素不是“速度”,而是“技巧”。
我们选出了市面上容易购买、且适合绝大部分幼师阅读的10本书,从自然教育到儿童哲学均有涉及。
01 / 《儿童的人格教育》
《儿童的人格教育》【奥地利】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推荐语:本书作者,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先驱,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美国正面管教协会认证高级导师,从事正面管教培训工作30多年,有20多年学校教学工作的经验,教授过小学到高中的学生、特殊儿童、高风险儿童……他的个体心理学影响了很多人。
《儿童的人格教育》称得上是部世界教育名著,作者从个体心理学的角度研究儿童教育问题,从“人格的统一性”、“自卑感”、“优越感”、“社会情感”,这几个贯穿始终的关键词,来解读儿童行为背后的心理。
02 / 《教育的目的》
《教育的目的》【英】怀特海
推荐语:怀特海对于教育的思考是人本的,是从着眼于个体发展来进行的。在这本书中,他充分阐述了分科制教学对现代课程的生命力的扼杀,以及对真实的生活和人性的忽略。
在本书中“生命力”一词被反复提及,教育需有了“生命力”才会有“创造力”、“灵感”、“感悟”,但日渐程序化、机械化、模式化的教育大大地扼杀了“生命力”。我们现在的教育就像一场大型的赛跑,每个人从统一规定的赛道上出发,有的人是擅长跑步的“猎豹”,有的人是擅长游泳的“海豚”,但在这个比赛中,只有跑步这唯一一个运动选项,对“猎豹”来说自然是游刃有余,可对“海豚”来说,这个看似公平的比赛却一点也不公平。
03 / 《妈妈的心灵课》
《妈妈的心灵课》【美】唐纳德•W.温尼科特
推荐语:在书中,温尼科特教授探讨了童年时代的基本人际关系,他从母亲与婴儿间的爱谈起,并认为这是人格全的关键。他以轻松简单的口吻,揭示哺乳、哭泣、游戏、独立和害羞等日常行为中所蕴涵的心理机制。他特别强调父母天赋心智与性格对孩子的重大影响,并告诉我们:本着自己的天性去实现亲子间的互动与沟通,才是最好的亲子教育模式。
对于幼师而言,这本书可以帮助你在自然快乐地做自己的同时,引领孩子同样地去“做自己”,这样就一定能实现属于你和孩子的天性律动。
04 / 《林间最后的小孩——拯救自然缺失症儿童》
《林间最后的小孩——拯救自然缺失症儿童》【美】理查德·洛夫
推荐语: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无疑是迅猛的,高速发展城市建设的副产品是绿地大面积的消失。可比绿地消失更为严峻的问题是现代人在心理上对自然的缺失:我们关心更多的是孩子们能不能得到良好的教育资源;能不能在和同龄人的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能不能在食物中获取最充足的营养,而完全忽视了他们和自然的接触。
这本书,会让我们明白如何在滚滚而来的城市化大潮中把我们的孩子带出门外,让他们遵从天性的呼唤,追求同自然的和谐相处。
05 / 《爱和自由》
《爱和自由》孙瑞雪
推荐语:孙瑞雪是蒙特梭利幼教法的倡导人,她是在中国把蒙特梭利教育和中国本土文化结合得最好的人之一。我们能通过她的这本书,了解到蒙式教育的精髓。 孙瑞雪的这本书引用了蒙特梭利本人做过的一个非常美妙的比喻,她说:“如果一个人在森林里散步,空气清新,满目青翠,阳光明媚,这个人感觉到心旷神怡。
这时,从远处村子里传来教堂的钟声,一下子,这个人体验到,他心中的那当下的美好感受被深化、提升了,而一位蒙式教育的教师要成为的,就是那远处的钟声。”
06 / 《把华德福带回家》
《把华德福带回家》黄晓星
推荐语:作者以自身教学经验讲述如何在家庭开展华德福教育,让孩子身心得以良好成长,从而建立一个有规律、温暖、安全且充满爱的家庭。书中通过丰富的实例分析,详细解答了父母如何真正滋养孩子,如何通过自我教育完成对孩子的教育,孩子需要的究竟是什么,如何创造简单的生活,什么是真正的自由,自由的界限在哪里等诸多现实问题。
07 / 《共读绘本的一年》
《共读绘本的一年》 【美】薇薇安·嘉辛·佩利
推荐语:这本书并不会系统地教育你,如何系统地引导孩子进行绘本的阅读,它更像是一部小的“读书记录”。作者薇薇安是一位教龄30年,马上就要退休的幼儿园园长和一个五六岁的小女孩瑞妮之间因为绘本阅读碰撞出奇妙的火花,她们因为绘本而结缘,在书里你可以看到很多薇薇安和瑞妮之间有趣的相处过程:
“从来没有哪个孩子像瑞妮一样,如此乐意地引领我。我好奇她怎么会指导,学校教育的关键,就是要在不破坏每个人个性的基础上,找出共性的教学方法。”
“她能很清晰地描述自己:这就是我,我长这么大了,我很了解自己。瑞妮如此轻易地就发展出自我认同的能力,这正是我一直渴望却困惑了大半辈子的事。”
“这个叫瑞妮的小女孩究竟是何方神圣?她怎么知道蒂科的问题会让我陷入困境,迫切需要解决?”
一位5、6的孩子转眼成为了园长的老师,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你难道不好奇吗?
08 / 《食育:从摄取营养到重视饮食行为》
《食育:从摄取营养到重视饮食行为》【日】藤森平司
推荐语:《食育:从摄取营养到重视饮食行为》介绍了日本时下最为流行的婴幼儿饮食新理念——“食育”。让孩子“吃什么”、“吃多少”,强调的只是摄取营养,而“食育”专注的是“怎么吃”,怎么让孩子有吃的欲求:既爱吃的东西,又爱吃的过程。
朋友圈看到一个很经典的小段子,大意是这样的:一个小朋友问另外一个小朋友:“为什么挑食的都是我们小孩,家长怎么都不挑食呢?”答:“因为他们买的都是自己爱吃的呀,还挑什么食?”我们往往会以“营养均衡”为由,强迫孩子吃下他们不爱吃的食物,但让孩子能够自主进食的关键是让他们爱吃且吃得快乐。
从来不喝牛奶的孩子,如果最后剩一点奶给他,鼓励他“还剩一点点,喝了吧”,或许他就真的喝了,再夸夸他“嘿,真棒!”,也许他从此会一直喝下去。所以,吃饭的心理也很重要。不要担心孩子毛手毛脚,大胆地让孩子参与做饭的过程;培养孩子感恩食物的心;营造一个大家一起吃饭的环境,让孩子不偏食、不独食;在吃饭的过程中认识食材,学会礼仪,养成习惯。这就是《食育》——吃的知识、吃的行为、吃的智慧。
09 / 《给童年留白》
《给童年留白》胡华
推荐语:这本书的封面上写着两句话,一句是:所有的留白,都是为了让孩子能够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另一句是:只有回归到人性、人心的谦恭中去,才有可能实现留白的教育。而这正是本书的作者——中华女子学院附属实验幼儿园的胡华园长,在教育的理想之路上不断且思且行的动人回答。
这并不仅仅是一本学前教育的专业性的书籍,它更蕴含着教育的哲思、人生的智慧、生命与生活的真谛、对于成长的接纳……它让我们看到,花草园(中华女子学院附属实验幼儿园)的成功绝不是偶然,而是一群对教育保有共同期待人,在时间的日复一日里,将理想的教育悉心化为现实的结果。书籍语言生动、质朴,是每个学前教育工作者都值得细细研读的,在回归教育本质之路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作。
10 / 《哲学与幼童》
《哲学与幼童》【美】加雷斯·B·马修斯
推荐语:《哲学与幼童(修订版)》是一本“大家小书”,收集了3—12岁孩子提出的漂亮问题和三十来个有趣的生活故事。孩子对自身有着最为纯粹的好奇心,对自然有着极为敏锐的观察力,所提出的问题几乎是哲学式的:宇宙有边际吗?午餐会长在树上吗?我有两只眼睛,为什么看不见两个你?……对孩子来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问题比答案更重要。
孩子是天生的哲学家,在他们面前我们很容易显得“无趣”。通过这本书,或许能拉进你和孩子在思想上的距离,成为懂得儿童内心世界的、有趣的大人。
思想因阅读而丰富,阅历随书本而展开。通过阅读,我们打开了无数扇平行世界的大门,看到世界的多样性,同时也“补全”了自己。
在这个信息更新频繁的媒体时代,因为抖音、今日头条这类直白的快速阅览的软件出现,大大节省了我们的处理信息的时间,却也让我们逐渐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
为自己赋能的第一步,从重拾阅读做起,愿你在这些“有点好”的精选书目中,通过阅读,让自己更加“完整”,并找到未来的方向。
本文来自微信号:日敦社幼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