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教小朋友认识人民币本组 图片 均由本报记者 马力 摄
小丹在寝室准备午休
本报讯(记者刘占良)“来来来,我给你们发奖金��!”前天早上,九龙坡区一名4岁男童小丹在去 幼儿园 的校车上,突然拿出一叠百元大钞给同车的小朋友们“发奖金”,这一幕吓坏了随行的老师……
男童行为吓坏随行老师
“当时我坐在前面,隐约听见后面有人说话,听声音像是小丹。”昨日,事发时在校车上随行的张老师说,她回头一看吓了一大跳,小丹手里拿着一叠百元大钞,正在分发给同车的小朋友们,嘴里还嘟囔着说是给大家“发奖金”,而接过钞票的几个小朋友正忙着把钱往口袋里塞。
“一个4岁的小孩手里哪来这么多钱啊?”张老师说,见状,她赶紧上去制止小丹,并重新把钱收集起来。到达 幼儿园 后,令张老师更为震惊的事情发生了:当她清理小丹的书包时,竟然发现包里装着满满一包百元大钞,共有8800元。随后,她又在小丹的书本夹页里及其他小朋友的身上发现了600元现金,全部现金加起来共计9400元。
“钱是在妈妈房间里拿的”
经过“审问”,小丹终于交代这9400元现金是从家里拿出来的。“钱是在妈妈房间里拿的,放在相册里面的。”小丹说,他知道这是钱,能买东西,但是却不知道一共是多少钱?究竟能买什么东西?
老师问小丹拿钱能干什么时?小丹的回答是“买东西”,当被问到为什么要发给小朋友时,小丹则一直低着头,抿着嘴笑。
随后, 幼儿园 与小丹的家长取得了联系,当天中午,小丹的妈妈来到 幼儿园 取走了现金。小丹的妈妈一直认为儿子不是偷钱,而是为了好玩。“我们钱包里的钱 孩子 从来没动过。”小丹的妈妈说。
幼儿园 紧急补“认钱”课
昨日, 幼儿园 老师紧急给 孩子 们补了一堂“认钱”课。老师拿着纸币,教会小朋友们认识不同面值的钱币,还告诉他们,不同面额的钱,都能买些什么东西。
“钱能够换来很多好东西,能做很多事情,但如果你想用钱来买什么东西的话,一定要通过自己的劳动来赚钱。你们知道了吗?”听了老师的话,小朋友们纷纷很严肃、很用力地点着小脑袋。
专家 分析:
孩子 为什么会发奖金?
“4岁左右的幼儿模仿学习的欲望较强,发奖金的行为有可能是从电视上或是从周边接触过的人身上学到的一种模仿行为。”西南大学心理学院副教授张仲明分析认为,这个阶段的 孩子 只模仿行为,而不管行为的结果。张教授认为,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应该以自己的言行引导 孩子 ,什么该模仿,什么不该模仿。此外,在管理现金方面,家长也应该有所注意。
专家 建议家长应注意观察 孩子 的日常行为,耐心地引导幼儿认识错误的行为,千万不可简单粗暴地下结论,以免强化错误行为。
var cpro_id = “u2085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