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至4月1日,“幼儿教育科学化”课题新 加盟 实验大会在北京召开。以下是与会 专家 的精彩发言摘录,与您共享。
张光鉴(国家教育部“科学教育”课题组首席科学家,中国思维科学学学会筹备组组长)
相似论是在辨证唯物主义指导下的认识的方法论,幼儿教师理解相似论,参加这个课题最要紧的任务是研究教育教学活动如何保持与幼儿心理、认知发展规律高度的相似性。
薛焕玉(中央教科所研究员,中国未来研究会教育分会理事长)
幼儿教育不能仅盯着3岁,教3岁,它是未来的教育。幼儿教育更需要站得高,看得远。
对在职教师进行培训最有效的途径就是组织教师参加课题研究,这能有效促进教师综合素质的进一步提高,促进教师从教书匠到研究型教师的角色转变。
祝士媛(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原世界学前教育组织中国委员会主席)
我从教50年,一个感受是我们的 幼教 一直在学外国。1903年湖北幼稚园建立伊始到五四前,我们是在学日本;五四以后,杜威来华讲学,我们又学美国(30年代,陈鹤琴先生致力于建立自己的体系,提出课程标准,他倡导的单元教育与现在的主题教学很相似),建国后,多年学习苏联,以往的分科教学就是从苏联学来的,也是“进口”的。学外国没有什么不好,但不要不顾国情盲目学外国。
幼儿教育的发展要有继承,不能搞虚无主义;要博采众长,分科教学也有其可采取的一面;要脚踏实地地学习、研究和实践,不能照搬一切。比如幼儿教育是不能完全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本身应该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搞整合课程不能只抓形式,结果整合后的水平反而比以前差……
“幼儿教育科学化”课题的目标是建立一整套科学的幼儿教育体系,意义深远。这个课题要符合我国国情,考虑中国幼儿的家庭背景,符合中国幼儿发展规律。
课程改革搞了20多年了,很多教师有困惑,不知道怎么改革。有很多老师照着《纲要》抄上一条,设计一个活动。 幼儿园 和教师要正确理解《规程》和《纲要》的精神实质, 幼儿园 工作的出发点是如何为幼儿一生发展奠定基础。这个问题想清楚了,就工作到点儿上了,我们在日常的工作中要考虑,哪些教育会影响 孩子 一生?
赵献荣(北京幼儿师范学校副教授)
站在未来思考现在的 孩子 在十多年二十多年后将面临什么样的社会?仅仅是传授知识吗?他们将怎样适应社会?我国1986年颁布《 幼儿园 规程》后,幼儿教育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幼儿教育的目标是帮助儿童实现其潜在的可能性,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要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尊重幼儿的主体学习地位,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仍然存在,迫切需要人们改变自己的陈旧观念。
var cpro_id = “u2085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