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指之间
“编”玩“编”乐
编织是中华民族传统手工艺术
蕴含着深厚的中华文化
幼儿在想想、学学、玩玩中
编出童趣,织出创意
01
课程缘起
午睡起床后,老师像往常一样为小女生们梳头,当老师为李梓铭小朋友编麻花辫子时,小朋友们突然讨论了起来~
“老师给李梓铭编的辫子真好,好像我吃过的麻花耶!”
“好像我奶奶家的麻绳”。
“老师这样一扭一扭就可以扎出漂亮的发型了!”
“麻花辫是怎么编织出来的呢?”
“编麻花辫就是绕来绕去哟~”
“就是像绳子一样的交叉吧!”
孩子们滔滔不绝地讨论着
抓住这个兴趣点
我们开启了
一段编织之旅……
02
寻找生活中的编织
编织物品在生活中随处可见。采用家园共育的方式,让宝贝们和爸爸妈妈一起搜集资料,共同完成了《趣味编织 “编“玩”编“乐》调查表,以此进一步了解“编织材料”、“编织工具”以及“生活中的编织用品”。
幼儿园里也有很多编织物品哦!让我们一起去把它们找出来吧!
教师思考:
在幼儿园和家里一番寻找后,孩子们发现幼儿园里和家里的很多地方都藏着编织物品,其中有很多是用绳子编织而成的。孩子们经过观察,发现这些编织物品的材质各不相同,有的粗、有的细、有的有弹性、有的没有。每一根线、每一条绳都有其特定的用途。而且每种编织品都有着独特的花纹和不同的编织方法。
03
编织知多少
在绘本《织毛线的多多》和《织毛线的猫》中,孩子们感受了一团团毛线变成编织物品的神奇过程,进一步激发了幼儿的编织兴趣。
为了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大家一起观看了编织的视频,了解到编织是一门传统的技艺,凝结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04
编织初体验
宝贝们,你想编织什么呢?
我想编织一条小鱼。
我也想试试,可是用什么材料呢?
我知道可以用毛线!
还可以用绳子编呢…
了解编织材料
通过集体讨论发现,幼儿对编织有了初步认识,带着对编织的浓厚兴趣,让我们一起去看看都有哪些可以用来做编织的材料吧!
经过探索孩子们发现一个秘密——万物皆可编。
探索编织方法
编织材料和工具都有了,那我们应该用什么方法才能编出好看的物品呢?我们组织幼儿集体观看了手工艺人编织的视频,小朋友们发现编织的方法有很多种。
竹编
柳编
藤编
上下交叉编织
三股辫编织
教师思考:
在初探编织的过程中,孩子们积极展开调查,深入探索讨论关于编织的一系列问题,并且收集到了各式各样的工具与材料。这一过程不仅丰富了幼儿对编织的认识,还培养了幼儿的分享习惯和表达能力。老师与孩子们共同寻找到了生活中众多可以用来编织的材料和工具,为接下来的编织之旅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编织小能手
为了支持幼儿进行深入探索并实现持续发展,在区域中创设了“编织坊”。依据孩子们的兴趣和想法,我们为孩子提供了充足的时间以及丰富的材料,以支持幼儿持续、深入地进行编织研究。
编织与春天的邂逅
春游的路上,当孩子们漫步在小花园里的时候,突然,有几个孩子兴奋地叫了起来:“看呀,那是什么?”大家的目光都被吸引过去,原来是垂落在池塘边的柳条。细长的柳条就像绿色的丝线,孩子们开始热烈地讨论起柳条来。
“老师,柳条就像我们编织用的麻线一样,长长的、细细的。”
“我觉得柳条比我们的线更粗一些,而且它是从树上长出来的。”
“那我们能不能用柳条来编织呢?”
孩子们都瞪大了眼睛,充满了期待。于是,回园后我们决定开展一次用柳条编织的活动。
教师反思:
通过开展编织活动,孩子真正走进编织,感受到了编织文化的源远流长。不同种类的工具及材料、复杂的编织方法都让孩子们感受到了挑战的乐趣,燃起了他们深入探索的火花。通过自己的双手编织出的好看的作品,孩子们充满了满足感与成就感。
课程反思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间”,通过班本课程的开展,我们惊讶于孩子们的表现,也感动于他们的成长。孩子从不会到会,从会到熟练,不断挑战自己,相互合作,在点滴中进步成长。
一经一纬编出无穷创意,千丝万缕织成多彩童年。孩子们在编织艺术的熏陶和生活的体验过程中,感受编织的魅力。通过编织提高了幼儿的综合实践能力,培养了幼儿的观察、思维、个性、习惯等方面的品格和魅力,同时促进了幼儿审美情趣的养成。在游戏化、生活化的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们用兴趣引领,用爱心浇灌,孩子积极主动地探索实践,一起见证课程故事从无到有,落地生花。编织给幼儿打开了一扇五彩缤纷的大门,带给幼儿无尽的奥秘和魅力。
我们的“编织”探索之旅还在继续……
编辑|中一班
初审|盛璐瑶
复审|刘 欣
终审|缑雪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