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网
受访 专家 :卢勤,中国少年儿童 新闻 出版总社副总编辑、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专家 委员会委员、全国“更新家庭教育观念报告团”成员。30岁调入中国少年报社,34岁起担任“知心姐姐”栏目主持人,被广大少年儿童及父母称为“知心姐姐”。
聚会上的可乐
聪聪妈妈带着聪聪和朋友一家吃饭,朋友点菜时问 孩子 ,“小家伙,想喝点什么?来个可口可乐。”妈妈赶紧说:“不给他喝可乐,在家也是不让他喝的。”朋友说:“今天大家高兴,喝一点儿没关系的。”妈妈不好意思再拒绝,就这样,聪聪借机满足了自己的“可乐瘾”,一人喝掉一个大桶可乐。
妈妈支招:想办法让 孩子 自己说出“不喝可乐”的话,这是最成功的。既不会驳朋友的面子,又让 孩子 很高兴,然后乘机再表扬 孩子 ,这是一个良性循环。当然,如何让 孩子 自觉表达自己不喝可乐的想法,这要家长在平时生活中,根据 孩子 的情况,多做些工作才行。
专家 建议:家长吃饭前可以跟朋友说好,不给 孩子 要可乐。最好平时就常给 孩子 灌输“白开水最康”的认识,当 孩子 在饭桌上能自动说喝白开水的时候,需要在场朋友配合夸奖一下 孩子 的做法。另外,如果 孩子 实在爱喝,可以在家里适当喝一点,因为越禁止的东西, 孩子 就越想得到,以至于想尽办法。 孩子 的行为,通常靠心理决定。比如限制喝可口可乐,限制出去玩,这时他的心里就会积累不快,就算被迫去看书、写作业,注意力和学习效果也不会高。而且这种不愉悦感会越来越重,甚至产生厌学的后果。相反,如果让 孩子 痛快地玩一会儿,获得愉悦感后会更听话,服从家长的管理。
朋友给的果冻
奶奶带顶顶上街,正巧遇见多年没见的朋友。朋友非常喜欢丁丁,转身到超市买来果冻。小 孩子 当然喜欢这些五颜六色好吃的玩意儿,高兴极了。因为在这之前,奶奶和妈妈都知道小 孩子 吃果冻,发生意外会危及生命,所以顶顶从来就没见过果冻。奶奶很为难:顶顶认识了果冻,以后经常吃可怎么办?
妈妈支招:我的宝宝第一次吃果冻也是邻居给的,所以这种好心的“诱惑”还真是不容易拒绝。因为没有拒绝,而且 孩子 也一再要吃,后来我想了个办法�D�D把果冻放进冰箱冻上,让 孩子 吃“果冻冰淇淋”,吃之前把果冻切成小块,而且 孩子 吃的时候一定要在妈妈的“监视”之下。
专家 建议:像果冻这类小食品最好不让 孩子 吃。回到家里要想办法“处理掉”。比如为了避免他吃,可以引导地问:“是不是爱吃果冻呀,分奶奶、妈妈吃点好不好?”以分散他的注意力。
禁止 孩子 做某件事,一定要让他清楚其中原因。不然 孩子 不但不会听还会对家长产生逆反心理。
要重复正确的认识,加强练习。如果 孩子 又犯同样的错,当时就要给予明确的态度,如果 孩子 改正了以前做错过的事,也应该及时给予表扬,让他在赞扬声中不仅感到愉快,还强化了他的道德行为。家长要抓住机会,让 孩子 养成好习惯,把习惯了的道德行为当作自然而然的事,自觉自愿去做。
小朋友家的电脑
同班小朋友家买了电脑,小飞觉得新鲜,经常泡在小朋友家玩,叫都不肯回来,我们怕影响 孩子 的视力,本来打算稍晚一点再让他接触电脑。可现在是严令他不去玩呢,还是给他买一台?
妈妈支招:我认为还是应该买的,关键是如何让电脑“为我所用”。在 孩子 完成一些任务后以奖励的形式满足他的愿望,这样 孩子 知道机会来之不易,也会在以后提出要求时多加考虑。
专家 建议:家长要做的是帮 孩子 学会控制玩电脑的频率和时间,可以定个计划,并且最重要的是,要让他完成一件规定的事情才可以给他买电脑,比如学会一项家务、考试成绩高等,让他从小就知道只有付出才会有收获的道理。
给小朋友送礼
女儿刚上 幼儿园 时,班上的小朋友过生日时会请大家吃蛋糕,后来逐渐发展到发碗装方便面。眼看着女儿的生日要到了,女儿迫不及待地问我:“妈妈,我们干脆给班里的小朋友每人送一个书包吧!我想让别人都知道我过生日啦!”我不知道如何应对女儿,答应吧,肯定不对,不答应吧,是不是有些小气了?
妈妈支招:女儿的攀比其实是“逼”出来的。最好用自己的体谅化解 孩子 尚未成型的攀比心理。可以与女儿商量:“妈妈有个好办法让大家都能给你过生日。我们给班里的小朋友每人送一支铅笔,然后请他们用这支铅笔画幅画,送给你作生日礼物好吗?你想想,如果大家都给你画画,那该多有意思呀!”女儿肯定会一脸灿烂的。
另外,还可以规定用一定的钱让小朋友来祝贺生日,给 孩子 一些“权利”,让他自己做主,自己支配,自己选择。有一次,我和女儿一起回家,女儿想打车又要喝饮料,我就说:“我身上只剩下10元钱了,现在把钱交给你,要么打车,要么买奶茶,你来决定。“这时女儿接过钱,想了想:“妈妈,我们先买两杯奶茶,你一杯我一杯,喝完了再一起走回家,好吗?”我觉得让她学会取舍比我给她任何建议要好。后来,女儿走累了,就坐在超市的投币摇摇车旁休息。以前,她一看到投币摇摇车就想坐,而这次她却说自己长大了,不坐了。由此一来, 孩子 管理和规划能力得到了锻炼。
专家 建议:当 孩子 有某种欲望时,要引导他从别的方面思考。比如引导 孩子 思考送铅笔是不是比送书包更好,是不是又节省效果又好。又如当你决定给他买一样玩具之前,试着让你的 孩子 画出他想用这样玩具派什么用场,然后和 孩子 一起讨论这件玩具的用处。通过这些引导, 孩子 能更好地表达他想从玩具中得到些什么。接着你就可以谈一些重要问题:“是不是因为在电视上看到了,你就想要它?是不是因为它看起来很好玩,所以你想要?”这可以帮助 孩子 判断和思考事物好坏,也是提高抗诱惑能力的第一步。
(摘自《康时报》 2007-04-02 第12版)
var cpro_id = “u2085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