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闭小区内,他们举目无朋;游走于各类补习班间,他们无暇交友;家中独苗的“至尊地位”,使他们缺失交友能力……
1月18日,大连市中小学生的寒假生活将正式开始。记者调查发现,在大多数三年级到六年级的小学生中,“和小朋友玩”并未被他们列到假期生活的重要位置。 与从前相比,这群享有更优越物质条件和更丰富教育资源的家中独子,正面临一场“同伴危机”。
低年级学生基本无玩伴,特长班、补课班成了 孩子 们新的交友场所
不愿放假
交友空间“幽禁”深宅
两个八九岁的 孩子 努力吸引记者的注意。被问到为什么喜欢放假时,他们毫不犹豫地分别喊道:“放假我可以去博物馆学习知识。”“放假我可以去新华书店看四大名著。”但是他们的小脸紧张地绷着,并没有与年龄相称的真诚。
孩子 ,你是否真的喜欢放假?
面对这个问题,被采访的11名三年级到六年级的小学生中,赵瑾给出了否定的答案。“我不愿意放假,没有意思。”8岁的赵瑾像大人一样叹了口气,又扮了个鬼脸。她觉得在学校里可以找到更多的人玩,“在家里就是成天看电视,哪有那么多好节目可看呢?!”
目前城市居民独门独户率高达53.99%,相对而言,赵瑾的交友环境算是宽松的。她的家是老居民区的四层楼房,邻居们互相熟稔,赵瑾有不少“大院”里的朋友。宋美慧不但是她从小到大的玩伴,而且是同班同学。
必须承认,像她们这样长期交往的密友,在当今 孩子 中越来越少。她们班里,70%以上的同学在所居住小区里没有朋友。
但是,赵瑾和宋美慧在一起能想到的可玩的东西并不多。家长不允许她们离家太远,赵瑾只单独坐过一次公交车。宋美慧说,大家可以一起捉迷藏,玩家里的玩具。
一项针对国内小学生生活的社会调查显示,对 孩子 凡事都管、担心 孩子 出事的家长占了72.2%,绝大部分家长采取的是把 孩子 “关”在家里的做法,认为这样安全,少操心,还便于“遥控指挥”。
不敢放松
忙碌假期 孩子 无暇结交玩伴
大连市中山区某小学三年二班的张博恒是班里为数不多的期末考试成绩超过100分的学生。张博恒的母亲刘女士说:“其实,他并没有多少玩的时间,更别说结交玩伴了。”
张博恒刚刚在上海举办的一个国际范围的拉丁舞大赛上获得亚军,寒假期间,除了每周一次的训练外,培训班将办一周左右的封闭集训。此外,他还要参加每周两次的剑桥英语补习班。
“在我们家那种楼层较高的封闭小区里,邻里间连大人碰面都很少打招呼,更何况 孩子 。”刘女士说,每天下午放学后,张博恒直接被家长护送回家,或参加补习班,做完作业后天色已晚。
一旦发现自己的成绩落后了,张博恒就会立刻表现得很着急。刘女士苦笑说,“缺少玩伴”是现实决定的,身边的 孩子 都在学习,自己哪里敢放松。
不像 孩子
特长班成交友“平台”
“ 孩子 放假,意味着我们开始忙了。”大连市中山区某小学三年二班的一名家长在接 孩子 放学时说。该班班主任告诉记者,全班25名学生均报了一个以上的特长班或补习班。
所有被采访的 孩子 均表示,自己新朋友来源的主要场所,除了学校,就是特长班。
去年暑假开始学跆拳道的六年级小学生王瑜说,自己在跆拳道班里交了许多大朋友,有的甚至比她年长20多岁。王瑜说:“和她们可以聊的话题很多,比如她们会给我讲工作和家里的事,我给她们讲小学生活,一点都不拘束。”
王瑜的同班同学宋丹妮说,假期里,她要参加英语、钢琴、美术、天文等特长班,几乎每个特长班里都有校外的朋友。
对于目前紧张的生活节奏,两个 孩子 的理智和现实让记者吃了一惊。“虽然参加补习班经常要17点以后放学,但是这非常有利于我们适应初中生活。”她们说,在特长班里,年长的同学早就和她们描述过初中的学习氛围。
这些十一二岁的 孩子 都显得“老成”。被采访的 孩子 中没有一个愿意看幼儿节目,有的小学生甚至迷上了《大长今》。“不过因为学习时间安排,电话剧看不全。” 孩子 们与朋友交往的手段,已经与成年人的方式有所接近。
王瑜和宋丹妮都有手机,家里为她们配了电脑。手机除了用来联系家人以外,还可以和朋友间发短信。此外,她们说如果放假在家觉得寂寞就会和朋友“煲电话粥”。
不应逃避
驱除“危机”家长有责
宋丹妮和王瑜的班主任――桃源小学六年二班班主任刘锦华说,家长们为 孩子 安排的各种活动客观上冲淡了“交友”在整个假期中的位置。
“现在的 孩子 已经不可能有十几年前、甚至几年前同龄 孩子 交往的那种单纯了。”刘锦华说,整个社会在发展,教育的大思路、家长的心态、外界环境的压力等等,让 孩子 的眼界、心态、社交范围都有改变。
刘锦华认为,能否将“同伴危机”从 孩子 身边赶走,家长的力量不可低估,甚至某种程度上说,一些家长不恰当的做法可能成为这场危机的始作俑者。她说:“父母对 孩子 交友的引导至关重要。如果一味强调文化课成绩,对日常的娱乐严加限制,交友的空间就会大大变窄。”
作为一名15年教龄的班主任,刘锦华感觉,小学高年级的 孩子 中,部分已经具备自己解决危机的能力。但从班里学生的表现来看, 孩子 的交友能力的确受制于父母。“思想比较开放的家长并不反对 孩子 玩,并鼓励他们多交朋友。其实,‘懂玩’的 孩子 学习成绩往往领先。相对而言,部分父母视‘玩’为洪水猛兽,一味加以阻拦。这是个教育方法的问题。”
刘锦华说,班里许多家长已经意识到了 孩子 玩伴的重要性,并全力为 孩子 营造日常交际的氛围。一些家长经常不定时地招集 孩子 和班里的同学去游泳、爬山,还有的家长干脆主动组织 孩子 们踢球,并承担看守衣物的工作。记者苏琳
不擅交友
“小皇帝”交际能力差
中国目前有8000万以上的独生子女。
大连市中山区某小学一位不愿意透露身份的班主任说,前段时间,美术老师组织 孩子 做“爬杆”游戏――一个纸制小人,“手”、“脚”附在两根杆上,必须由两人配合,有规律地上下移动,小人才能爬到杆顶。大部分 孩子 玩得兴高采烈,但是有三五个 孩子 表情木然地坐在一边,或者刚开始玩就和搭档产生了矛盾。
“必须承认,部分独生子女养尊处优的心态,对他们的交友有负面影响。”该班主任说,令她意外的是,和其他人无法配合“爬杆”的 孩子 中,有的平时表达能力很强,在师长面前表现得非常懂事,经常抢着帮忙拿教具、把班级物品摆放整齐,但是在平等的和小伙伴相处中,习惯“要尖”,处处要占上风,结果和周围的同学关系比较紧张。
但是,“吃独食”的性格并不意味着 孩子 们不愿意交朋友。一项社会调查结果显示:几乎所有的 孩子 都喜欢有同伴与自己一起玩耍;有46.7%的 孩子 由于缺乏玩伴,经常一个人玩;平时只有9.7%的家长经常和 孩子 玩,节假日也只有15.6%的家长能陪 孩子 玩。
“ 孩子 可能在交际方面能力有些缺失。”这位班主任说,这个基本技能,需要家长、社会在各个方面对 孩子 引导和配合。
var cpro_id = “u2085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