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龄前儿童应该以玩为主,还是要侧重学前的智力开发?怎样让孩子成为会学习的孩子?家长们在孩子的教育中有哪些误区?幼儿学前班该不该把小学一年级课程列入教学内容?“六一”儿童节马上来了,这些关乎孩子们康、学习、成长的话题又成了家长、学校和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
幼儿教育“重”在哪里?
孩子是父母的希望!现在的家长往往从胎教开始,就小心翼翼、千方百计地要给孩子最好的启蒙。到底幼儿教育的重点在哪里?当日的论坛上,这是幼教专家们讨论最热烈的话题之一。
某幼儿园校长秦志红举例强调了幼儿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有一位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对他影响最大的,是幼儿园的老师曾教育他‘东西从哪里拿的,要放回哪里去’。有一句话,叫习惯成自然,有好习惯就有好的人生。在幼儿阶段,培养孩子好的习惯很重要。”
另一校长李向东则用数字形象说明了幼儿教育的重要性,他说:“在6岁之前,正处于孩子生长发育过程的敏感期和关键期,例如,孩子阅读认字的关键期在5~8岁,我们必须抓住这个时期让孩子学好。”
那么,家长在孩子教育中该怎样做好启蒙呢?答案只有一个,就是和孩子一起成长。
学龄前儿童应以玩为主吗?
启蒙教育很重要,那么,学龄前儿童应以玩为主还是以学为主呢?
某家庭教育指导中心首席指导师王萍认为,游戏应是幼儿的主导活动,幼儿通过游戏来发展身体和心理,而学习是一种抽象思维活动,孩子不到年龄时,他的抽象思维就不到发展的时候,硬让孩子“学”,就是典型的“拔苗助长”!我们不能忽略的一个问题是,我们教育孩子的目的在哪里?是要让孩子笑到最后,赢到终点。教育孩子应该是一个十分漫长的教育过程。学龄前儿童的教育关键是怎么学,学多少。这点上,一定要根据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来定。如果教育不当,对孩子的心理会造成影响。”
某教育机构校长程冠三也强调说:“教育的目的有两种:第一是适应各种情景的能力;第二是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要想孩子优秀,就要在不同的年龄段,用不同的教育方法。”
学前班该不该讲一年级课程?
针对有些幼儿园将一年级课程纳入学前班教学内容的做法,不少专家认为不可取。
某校长郭建霞说:“幼儿园把小学一年级的课程列入学前班,这其实是‘提前学’,这对孩子的学习并不好。到了一年级以后,孩子就会缺乏新鲜感,重复学习也是一种浪费。”
她呼吁说,我们不能只看孩子学会了几个生字,而应该去分析孩子们真正的能力,要看到孩子在感知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能力这些方面康协调的发展。
家长如何配合学校教好孩子?
除了学校,家长对孩子的影响更为重要。家长们在教育孩子上容易陷入哪些误区?怎样配合学校教好孩子?专家们也有话要说。“真正的教育专家,是跟孩子一样大!”很多时候,一个人人格全的标准就是自我人格认知和情绪的协调统一,同样的,影响孩子思维的也是他的情绪。怎样培养孩子良好的情绪自控能力?有句话说,跟你的孩子一样大,这样你的孩子才能真正感受到你的接纳、平等。如果家长本身就没有情绪自控能力,对孩子大吵大嚷,也很难培养出孩子的情绪自控能力。
某区校长祁欣则提出了家长们最为困惑的一个问题:即对正确的教育理念有了认识后,怎样才能真正做到?她认为:“一些机构针对家长推出了一些行为习惯、思维习惯的训练课程,效果是非常好的。家长与孩子要有一个好的沟通模式,谨记一点,孩子做到三个方面就可以了,吃好、学好、玩好。”
很多家长很关心孩子的教育,但客观现实是很多家长不懂得教育,也没有受过专业培训。家长往往在很有责任心地做错事,建议家长多接受一些专业指导和培训。
var cpro_id = “u2085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