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华
Q1
儿童的灵性
灵性是儿童与生俱来的一种与自然相通的纯粹的、鲜活的气质。——晁妍老师
儿童的灵性就是他们对待世间万物的善意和虔诚。——张晓敏老师
灵性就像是夏日荷叶上晶莹的露珠,有它,荷叶好像就活了。儿童也是如此,有了灵性,生命就生动了起来。——王玉洁老师
灵性是孩子沉醉于游戏当下所展现的一种状态。那时,他们像是一个拥有属于自己世界的英雄,他们只能随心而动。——阎玉新老师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灵性的一面,要看什么环境下,和谁在一起。灵性也是身心与环境合一时的美妙瞬间。——李文老师
灵性是孩子身上散发出的一种天然特性,因为没有经过大人的雕琢,因而也最真实。——张焱老师
Q2
什么是灵性?
通俗版
学术版
宗教版
@通俗版解释:就是指一个人机灵、有活力,眼睛里有光。
@学术版解释:
1.“灵性”(spirituality)从词源上看正是来源于“精神“(spirit)一词的变形,用来表示人所具有的主动性和自由性,充满生气活力的精神状态,即人的精神性的自我展现。
2.灵性是指生灵进化过程中思维迸发的一种外在体现,是一个人心灵的变量。
3. 灵性是每个现实生命个体心灵内在具有的一种精神潜能,是一种超越了理性和情感的具有整合性作用的精神力量。
@宗教版解释:灵性的本意接近佛教所说的“慧根”,是一个人本质的东西。灵性让人具有超越一般的洞察事物的能力。
Q3
儿童的灵性是与生俱来的?还是后天培养的?
与生俱来
or
后天培养
“有星星同他说话,天空也在他面前垂下,
用它傻傻的云朵和彩虹来欢娱悦他。”
——泰戈尔《新月集》之《孩子的世界》
我们都熟悉理性教育,也知道感性的重要。
但大部分人并不了解灵性对一个人的意义;
儿童的世界,是一个充满灵性的世界。他们全神贯注的神情,天真烂漫的笑容,直通人心的话语,无一不展示着动人的灵性。
Part 1 看见
他们的灵性
有灵性的孩子目光灼灼,眼睛会发亮,孩子们的眼睛就像一个宇宙,里面藏着浩瀚的秘密……
老师们总能在孩子的眼里看到另一个世界。
1
当灵性的水遇上灵性的孩子
(故事发生于5月17日)
来自小二班张蕾老师的记录
夏日阳光下,小水渠旁,小二班小朋友光着脚丫玩的高兴,他们把鞋子、袜子脱下来,光脚踩在石头上,水流缓缓地从他们脚趾缝流过。
孙羽彤说:好像有很多小鱼在我的脚上走来走去,痒痒的。
他们从一边走到另一边,走累了就坐下来歇一歇,和对面的小朋友碰碰小脚丫。
杨力鸣说:“你们看,我们的脚丫子搭成了一座小桥!”
孩子们把水撩起来,水花溅到了对面的石头上。
李瑶好奇地问:“哇,小石头上的水被阳光一晒就干了,为什么小渠里的水晒一天都不会干呢?”
薛梓彤看着自己在水里的脚,又把脚抬起来看一看,又放进去,自言自语地说:“我的脚在水里为什么会变大?取出来看,又变小了呢?”
一个小水渠,有“一百个”发现,也有“一百个”问题。孩子们能够在欢乐的游戏中进行思考,还有什么比这样的学习更有灵性呢?
2
“你的眼睛暴露了你的秘密”
(故事发生于5月18日)
来自小三班郭佳老师的记录
半日开放结束了,我的心情却不平静。今天的游戏时间,我们邀请家长跟孩子们一起玩四目相对的“对视游戏”。一个看似简单的游戏,却让我们有了大发现。
在游戏时,有的孩子深情地望着爸爸,爸爸也含笑凝视着自己的孩子;有的孩子会在和家人四目相对的一瞬间,露出灿烂的微笑;有的孩子会在和家人对视后,紧紧地拥抱住自己的家人;而有的孩子一直不敢或是不愿直视妈妈的双眼,眼神始终躲闪;而有的妈妈,也一直回避孩子的眼睛,仿佛自己做错了什么……
@对视游戏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当我们与孩子们对视时,
可以透过眼睛,
抵达他们的心灵。
Part 2 听见
灵动的声音
“儿童有一百种语言,你能听到吗?”
老师们总能在孩子的话语里听到动人的故事。
因为孩子们的内心就像星空,闪烁着动人的光彩……
@如果孩子喜欢你,就会靠近你跟你说“悄悄话”
1
大人一定比孩子胆子大吗?
(故事发生于5月15日)
来自中二班田巍老师的记录
周宸逸:我三岁的时候第一次坐了热气球,我当时觉得很好玩,但我爸爸害怕得不得了,我妈妈也害怕,所以我是最大胆的。
陈乐仪:什么?你比爸爸胆子大?难道小孩比大人胆子大吗?
听到这里孩子们又笑开了。
谢雨默:我和我爸爸胆子一样大,我们两个都很有勇气,妈妈是胆子小的人。
涂君慈:我家爸爸就是什么都不怕,你爸爸怎么会害怕,好害羞啊!
周宸逸:大人小孩都有害怕的东西。爸爸说人都会害怕的,只是还没有发现自己害怕什么。
陈乐仪:坐气球就是飞起来很高,我知道你爸爸是恐高,我哥哥也恐高。
谢雨默:噢,我知道恐高,我也恐高。
孩子们对任何问题都有自己的思考和态度。就是在这样一次一次的交谈中,他们建立起自己对世界的认识和判断。
2
“我‘听’到孩子们的学习”
(故事发生于5月19日)
来自大二班晁妍老师的记录
区域活动的时候,不知道秦尔东说了一句什么话,旁边的男孩子们哈哈大笑,有的还捂着肚子笑。我很好奇,就走近去凑热闹,但没想打扰他们。有趣的话题没有中止,还在继续……
秦尔东说:来来来,谁来把金恩佑的洗澡盆给他端过去?
李昊宸开心地跑来了,从秦尔东手里拿走了一个“小洗澡盆”,是用乐高玩具拼成的一个小作品。
李昊宸端着“洗澡盆”走到一堆小朋友跟面前,他们都哈哈大笑,金恩佑更是笑得合不拢嘴。
秦尔东说:3214请速到控制中心来!
辛昊霆哒哒哒就跑到了秦尔东跟前,秦尔东说:有新的快递来了,请去黑板上看编号。辛昊霆就去黑板那边擦掉了一串数字,然后又回去玩游戏了。
秦尔东又说:紧急情况、紧急情况,请所有编号成员速来集合!
一群小朋友抱着正在搭建的乐高玩具,走到秦尔东跟前。秦尔东说:不用带着你们的“宇宙飞船”,小朋友们都哈哈大笑,把手里的玩具又放回桌子上了。
虽不忍心打断他们,但加餐时间到了。
这个时候,秦尔东对自己的队员们说:所有编号成员请注意,我们现在要去外星球喝牛奶,补充体力。于是,一群小朋友跟在秦尔东后面,认真完成了“上级”交代的任务。
我问辛昊霆:你们喜欢秦尔东带你们玩的这个游戏吗?
还没等辛昊霆回答,李昊宸抢着说:当然喜欢呀!
一小段有趣的游戏,很自然地就发生了,并不需要任何准备,只需要一个有趣的大脑和一群同样需要游戏的玩伴。 这个游戏中,我看到的关键词是想象力与使命感。
Part 3 遇见
灵性的时刻
嗅觉是一种比视觉更妙不可言的探索力,
更微妙,更可靠。
——梭罗
来自生活的创造,很多时候是偶发性的,它来自我们的内在灵性,而灵性的培养,则取决于我们感官的打开。
老师们总能与孩子的灵性遇见。因为孩子们灵性一直都在,随时准备展示给懂他们的人……
1
孩子好像更懂孩子
(故事发生于5月18日)
来自小二班王彩霞老师的记录
作为成人,我们总是试图用各种方法理解孩子们的行为,了解他们内心的想法,期待着读懂他们,有时不免有些“困难”,因为这需要多次的、深入的交流。
这周偶然发生的几个小事件,让我发现,小孩子更容易读懂小孩子。
事件一:
可儿在班级里总是一脸的“忧郁”,我们都很难看到她的笑脸。偶然一次,我和悠悠聊天:“可儿平时也不喜欢笑吗?也不喜欢说话吗?”“当然不是,可儿不在幼儿园的时候会说很多话,一直说,说的我都头疼。”“那为什么她在幼儿园不说话也不笑?”“我觉得她就是害怕大人,可能大人会让她紧张吧”。
事件二:
区域活动时,左左把绿色的玩具盒子摞在了好多套筒上面,特别炫耀地让我看。说实话,我真没看懂,只是示意地点了点头。这时候,侯尧拿着一辆小车过来了,很自然地说到:“我们的车要过桥了,快速通过这座大桥吧”“没问题,这些桥墩很结实”。听到这些对话,我愕然了,原来每一个立在那里的套筒居然是桥墩。如此简单,孩子一下子就感受到了。
事件三:
周二的时候去观摩李文老师的教育活动。内容是关于“夏日的回忆”。一个小朋友带来的是自己绘画作品分享,孩子画的太抽象了,我使劲看了半天,也没看明白其中的意思。李老师刚说:一会,让他告诉我们吧!”话音刚落,小海就说到:“我知道了,他画的是鸭鸭车,就是我们很小时候玩的那种玩具,一边推着小鸭子一边学走路,小鸭子还会发出声音”。天哪!他居然很轻松地看懂了画面,还联想到了自己的小时候。
为什么孩子们更容易读懂孩子,是因为他们有同样的感受?还是因为他们之间有着成人所不知的秘密感受通道?太神奇了!
2
味觉与嗅觉的学习直击心灵
(故事发生于5月5日)
来自小二班张蕾老师的记录
《我喜欢夏天》的主题课程以轻松愉快的基调让孩子们一点一点地走进了美好的夏天。孩子们的对大自然的敏感和学习热情令人敬佩,他们为夏天谱写的诗歌更是美不胜收。
小草长得很茂盛,我眼睛里看到的都是绿色。(解应登)
到了傍晚,天空的云彩会变成红色,妈妈说那是晚霞。(邹明贤)
夏天是我裙子的颜色,它有时候是粉色,有时候是白色。(魏琳奕)
葡萄就快熟了,到时候夏天会变成紫色。(周京远)
夜晚星星特别多,一闪一闪亮晶晶,夏天是金色的。(顾峻熙)
雨后会出现彩虹,夏天是彩色的,太美丽了。(薛梓彤)
在提第二个问题“夏天是什么味道”之前我还有一些小担心,总觉得味道看不见,不如色彩那么直接,但他们给出了这样的答案:
微风吹过来,让人感觉很舒服。(寇瀚辰)
我闻到了冰激淋的味道。(米衡辰)
夏天晒被子的时候,拍一拍、闻一闻就会有太阳的味道。(周霆赫)
夏天我爱出汗,然后就尝到了咸咸的味道。(高裳)
夏天酸酸甜甜的,因为可以吃到很多的水果。(孙羽彤)
夏天有青草和泥土的味道,一下雨就闻到了。(杨力鸣)
听到孩子们的答案,我的眼眶是湿润的,这种感觉不能用语言来描述,我不敢相信这些话语竟然出自一群4岁孩子们之口。它也让我回忆起小时候夏天闻到的家门口槐花,沁人心脾,直击心灵。
味觉和嗅觉的感受因为更加个人化,所以更加直通心灵。随着年龄的增长,很多小时候看过的东西从我们的记忆中消失了,只有童年里的味道和气息在才能长时间内留在我们的记忆深处,用几乎令人难以察觉的方式承载着我们广阔的回忆。
灵性,让孩子更像孩子。
Part 4 知见
灵性的刹那
我们需要正“知见”,才能与孩子们的灵性相遇……
@链接:
知见心理学:是一种融合心理学和灵性学,具有实践性及疗效性的心理学。知见心理学是由现居夏威夷的恰克·史匹桑诺博士(美国心理学者)在1970年代所提倡。
知见心理学将人的意识分为四层:
第一层是表意识(外显意识)。
第二层是潜意识。
第三层是无意识。
第四层是higher mind高层意识。
它是我们灵性的部分、充满爱和光的永恒存在。知见心理学的一大特征,是将意识的成长过程分为“依赖”、“独立”、“交互依靠”“灵性依靠”等阶段,并以三角模型表示。
儿童总有灵性的刹那
有
晁妍老师:看到孩子们恣意地在雨水花园里洗脚,溅起水花,又突然起身跑到别的地方,留下的那一串湿脚印里,我看到了他们的灵性。
灵
张焱老师:孩子们在游戏的时候,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飞扬的神采,还有闪闪发亮的眼睛与清脆的笑声,那个时候,感觉孩子浑身上下都透着灵气。
且
王玉洁老师:爸爸妈妈跟孩子一起游戏时,感觉孩子们的状态一下子被点亮了。小手拉着爸爸妈妈的大手,眼睛里闪闪发光。
美
田巍老师:我们在讨论:人的身体里到底住着什么?朵朵说:“有人身体里住着恶魔,有人身体里住着天使。”这个感受太有灵性了。
@没有什么比孩子们灵动的游戏瞬间更美
教师的“正知见”之路
任何时候都不要打断孩子们的自由表达,给他们展现自我的机会
放下期待、预设与偏见,接纳他们的思想与感受
让他们在可能的范围内最大限度地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止语或驻足就像一片留白,在这片留白中,孩子的灵性就此出现
在成人看起来也许“无用”的活动与对话,但灵性就在其中
高兴着他们的高兴,悲伤着他们的悲伤,在共情中体验灵光乍现
倾听孩子们表达自己的生活和感受,也真实地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保护孩子的灵性的过程,也是接受他们灵性滋养的过程
把自己还原成孩子,和他们一起闹、一起笑
创造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机会
读诗、读书给他们听
一起沉浸于游戏中,追随他们的内心和兴趣
Part 5 名师视角
灵性本质上是人对于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的一种精神渴求,也是人性在不断提升过程中的一种精神境界展现。
人的灵性只有通过教育才能得到唤醒和提升。灵性教育也是面向人的内在心灵世界,充分关注人的精神生活及其发展需求,持续增强人的精神意识自觉,不断拓展人的精神潜能以及充盈人的精神情感体验,提升人的精神生命质量的教育。
对于成年人,每个人的灵性都会经历混沌、察觉、醒觉、超越四个步骤,而对儿童而言,尊重他们的天性,引导他们和自然和谐相处,在生活中,重视每一次感官的体验,帮助他们关注到事物的意义,和他们进行平等的对话,才是灵性保留的最佳方式。
@我和灵性十足的孩子们在一起,他们的灵性也滋养着我的灵性
PS:
5月15日、5月17日、5月19日……不仅仅是教师们观察记录中的某一天,这些有趣的故事每天都在花草园上演着。因为,儿童灵性的绽放从不需准备,只需“随心而动”。
我是链接
不知今年宣传月的公益宣传片,大家看了没?
没看的选择往下看,看过的请飘过~~~
? 《游戏点亮快乐童年》
? 《不能没有你》
两个以游戏为主题的宣传片都是在我们幼儿园拍摄完成的。当然了,那个漂亮的花园就是我们的花草园,里面那些可爱的、灵性十足的娃娃就是花草园的小主人。
@宣传月拍摄现场
游戏的本质:
保留儿童的灵性,
激发儿童的灵性,
为儿童的灵性创造更大的表现空间。
编辑 丨 罗希悦老师
素材提供 丨 王海霞老师、实习教师朱梅画
你可能还喜欢 ?
“游戏”——点亮快乐童年
游戏是孩子的语言——可是,你能听懂吗?
“一个园长和她倡导的幼儿园教育”
胡华-名师工作室
Huhua-Edu-Workshop
自然|灵性|趣味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胡华名师工作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