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师宝】2000多G内容,终身免费更新 | 快来体验【智能幼师】,感受智能魅力! 今天是九月的最后一天。 一个月前,又一批小朋友来到了幼儿园,开始新生活…… 这是他们第一次离开家人,开始独立生活。一个月过去了,孩子们生活得怎么样呢? 王子衿妈妈 看着豆豆从最初的拘谨,到慢慢地放松,笑容灿烂,心里真是为他高兴。 余轻眉妈妈 小朋友回到家,喋喋不休地讲着幼儿园的枕头大战,还有很多很多的毛绒玩具,兴奋得不得了! 王梦琪爸爸 今天接孩子,和孩子见面的一瞬间,孩子说,“幼儿园真好!”。可以看出畅游日对孩子的影响。适度的宣泄,把孩子们的焦躁一扫而光。 周京远妈妈 每天早上嘴巴都说,我不去幼儿园。但每天进去后早操也不做,就和小伙伴一起疯跑。每天晚上都说,幼儿园很好玩,高高兴兴地说出每个小朋友的名字。 王墨涵妈妈 真不敢相信,有一个小孩儿早上五点就要起床要去幼儿园;真不敢相信有一个小孩儿周末也想去幼儿园;真不敢相信,有一个小孩儿说过完十一假期还要去幼儿园;真不敢相信有一个小孩儿在被问及“妈妈好还是园长妈妈好?”时,会毫不犹豫地回答园长妈妈好。 回想起一个月前,刚刚入园的孩子,大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分离焦虑。老师们发现,有的孩子的焦虑情绪似乎特别强烈。一个月过去了,这些孩子的情绪也没有完全得到缓解,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他们的入园适应困难? 在教师的观察记录里,我们也许能够找到答案。 观察记录 一 娃娃真的焦虑吗? 早晨来园的时候,娃娃抱着妈妈的脖子大声地哭喊,声嘶力竭,不愿跟老师进班。但奇怪的是,只要一进到班里,情绪立刻恢复了正常。 在开学前,班里三位老师都收到了娃娃妈妈的私信——一段长长的描述。信中描述的娃娃是个胆小怯懦、流水声音都害怕的孩子;是个吃饭需要喂、不会自己上厕所的孩子…… 但是来园之后老师发现,娃娃一点也不像妈妈描述的那样。她是班里第一个学会自己送碗的孩子。她能自己主动上厕所,平时的情绪也积极稳定。 但在入园前几天,每到离园前的十分钟,娃娃就会突然莫名其妙地坐在地上大哭,满地打滚,怎么劝说都没用,直到妈妈来接。之后,她会一下子扑到妈妈怀里,抱着妈妈的脖子,和早晨来园的时候一样。 老师发现,这样的孩子有一个特点,就是妈妈比较焦虑。很明显,他们感受到了妈妈的焦虑。而聪明的他们,似乎也很“享受”妈妈的这份焦虑。这是他们和妈妈联接的重要方式。 分析与思考 娃娃妈妈的“内在小孩”无疑是有些焦虑的,她将这份感受投射给了孩子,而孩子也接受到了这个信号。因此,原本不太焦虑的孩子,因为妈妈的期待而变得焦虑起来。她在用自己的方式向妈妈表达着一个信息:妈妈,我是你的孩子,我不会背叛你的。 孩子知道,如果她不焦虑,就会让妈妈失望。孩子宁可牺牲自己的感受也不想让妈妈失望。 观察记录 二 “妈妈,我没哭” 老师去妞妞家家访的时候,在妈妈身边的妞妞有些羞涩又有些小兴奋。当老师与妈妈交流的时候,妞妞不是自己坐在远处的椅子上偷瞄,就是藏在妈妈的身后不停的摆弄着妈妈的头发。和她交流时,她会皱着眉头,小心地看看老师、看看妈妈,不出声。妈妈说,她愿意听大人说话,会把大人说她的话放在心里。 独立入园第一天,老师给孩子拍照,妞妞在老师身后哭着说:“老师,我也要照相!”当老师举起相机对准她时,她看着镜头咧着嘴笑着但眼角却挂着泪。照完后,她问老师:“好看吗?”之后又哭了:“老师,你能把照片发给我妈妈吗?妈妈会看到我没有哭。” 老师下班前,妞妞的妈妈来到了幼儿园,和老师谈了三个问题:第一,妞妞是一个不敢表达自己的孩子。因为自己小时候是这样,所以担心自己的孩子也是这样;第二,接园时,妞妞告诉她:“妈妈,我今天在幼儿园都没有哭,你看我棒吧!”说完后,在她怀里大哭了一场。因此,她很担心孩子的情况;第三,妞妞告诉她:“今天中午一口饭都没吃,是因为看着菜太少了,怕吃完了就没有了。”所以,妈妈担心孩子是因为吃完了不敢和老师说,所以才不吃的。希望老师特别给予关照。 当老师将孩子在幼儿园里适应得很好,也能表达自己想法的表现反馈给妈妈时,妈妈很惊讶,问:“真的吗?她自己敢表达吗?”之后,就又问老师,可是她总是哭,我该怎么办!妈妈眉头紧锁,似乎又沉浸在了自己的情绪里…… 分析与思考 妞妞妈妈自己定义了孩子的感受与行为,也让孩子相信那就是她自己的真实感受。 当孩子自己的感受不能正常流动的时候,他们不仅感觉忧伤,也会分不清楚哪些感受是真实的。这样做的结果会导致孩子渐渐不信任自己,习惯从别人对自己的定义中寻找答案。 观察记录 三 “我讨厌妈妈” 入园很多天了,悠悠的情绪一直不好。来园第一天,她用使劲哭闹、向教室外面“狂奔”的方式来表达着自己的紧张与不安。 悠悠有一个口头禅,她一着急就会说:“求求你,你听我说啊!”她每天都缠着老师不停地问:为什么我要上幼儿园?我想让妈妈送我来幼儿园的时候在班门口多陪一会,可妈妈不同意,她不理我了。老师说,不会的,妈妈不会不理你的。可悠悠说:妈妈说她不要我了,因为我老哭。我讨厌妈妈,真的讨厌她! 下午游戏,小朋友们都兴致勃勃地和老师一起玩。悠悠闷闷不乐地在一旁遛达。老师走过去刚想询问,她“哇”的一声又哭了起来:“我讨厌妈妈,她是个大骗子……”. 吃饭前,悠悠着急去厕所,可还是没有憋住,尿在了裤子上。老师们一边给她换衣服,一边安慰她,没想到,悠悠又哭了,嘴里念叨着:“姥姥生病了,我早上都没有给她喝水,她会不会渴死啊!”“姥姥每天给我做饭、洗衣服,我长大要挣钱给她发工资。”悠悠的话让老师想起入园适应的时候,妈妈和姥姥陪着她,因为她没好好吃饭,妈妈和姥姥就开始数落她,看见她委屈地哭了,姥姥还跟妈妈说:“让她在这儿哭,我们回家吧。” 有一天,老师和悠悠聊天:“你和爸爸长得好像啊!”没想到,悠悠突然生气了,大声地说:“我才不像爸爸,我像妈妈。妈妈说,我要是像爸爸就是个丑八怪!” 悠悠每天都在担心妈妈和姥姥不喜欢自己。所以,她的心总是悬着。 分析与思考 悠悠的家人在照料孩子的同时,似乎也享受着一个生命对自己的服从与追随。 这样的方式令孩子不安,也无法确定,家人究竟是爱她,还是更迷恋她依附、顺从的感觉。她害怕因为离开而失去家人对她的爱,所以,对离开有强烈的不安。家人带着情绪的拒绝,将孩子生命最初的那种不安全感激发来,令她更为不安。 观察记录 四 总怕被爸爸说的当当 入园适应的第一天,爸爸陪着当当来幼儿园。午饭时,当当吃饭的速度不是很快,但也不是最慢的。就在他不紧不慢地用餐时,爸爸来到了当当面前说:“抓紧时间!”“可是我感觉我已经很快了。”“那为什么你还吃到最后呢?”“可是我感觉已经快了啊?”说着说着当当哭了起来。嘴里含着饭的当当流着泪看着爸爸说:“爸爸你别生气,我快点吃。可是我已经变快了,为什么还是比别人慢?”“那说明什么,你还是不够快啊。”听着爸爸的话,当当哭得更厉害了,吃得也更慢了。 以后的吃饭时间,当当总会跑过来问老师:“能给我盛少一点吗?我要少一点的。这样我就能吃得快了。”他很着急,反复和老师确认。等午餐结束,当当还会询问老师:“我吃的是不是快了点?” 午睡的时候,当当上床后不是直接躺下,而是站起来整理被子,两手抓住被角往上扬。可是看到被子落下后,他着急地说:“还是不行,还是不行。”都快哭了。 老师看到后,帮忙整理了被子,可是看到铺好的被子,当当说:“我不要这样的,我要平平整整的。”接着开始自己蹲在被子一遍一遍地抚平被子上的褶皱。 老师觉得,当当并不是什么“分离焦虑”,他好像总在为另外一些事情焦虑着。 分析与思考 当当爸爸似乎很喜欢运用评价来改善孩子的行为。孩子对吃饭速度的焦虑,对于完美的追求,对自己现状的不接纳,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家长自己内在的担忧。 如果孩子总是通过评价来认识自己,就会相信他人的评价更重要。而这种通过别人的观点来认识自我的方式,只能使自己对自己的认识更模糊与矛盾。 名 师 视 角 “内在的父母”与“内在的小孩” 观 点 心理学家认为:每个人内心中都藏着两个“我”。 一个“我”是“内在的父母”,就是我对自己的现实父母和自己理想父母的内化;另一个是“我”是“内在的小孩”,就是我对自己的童年体验的记忆和自己理想童年的内化。很多时候,我们的行为就是来自于两个自我的纠缠与矛盾。 特别小的孩子有一个心理特点:他会将妈妈和自己视为一体,并由此形成一个逻辑——妈妈对我好,说明我好;妈妈对我不好,说明我坏。 每个孩子都渴望自己是好的,但他没有能力通过自我认可就达到这一点,他必须通过父母的认可才能达到这一点,而且他一开始也几乎是没有能力可以影响大人的,他只能期待大人的做法发生改变。但当他发现大人很难改变的时候,就会特别焦虑。 “如果孩子长期暴露在父母不成熟的、敌意或诱惑的回应中,将会引起他强烈的焦虑与过度的刺激,从而导致精神成长的贫乏。因为他的内驱力的很大部分被压抑了,而这部分无法参与他心灵的发展。” ——美国心理学家科胡特 一个月过去了 每个孩子的父母都应该问问自己 这一个月,我焦虑了吗? 我焦虑的背后是对孩子的不信任 还是对自己的不信任? 我的“内在的父母”对“内在的小孩” 是宽容的、信任的、有爱的、尊重的, 还是严苛的、焦躁的、不满的、控制的? 超级链接 《我的错都是大人的错》 《我的错都是大人的错》是台湾漫画家几米2007年的作品。 在如唱童诗般的美好文字中,作者以简单却又带着反讽的口吻,叙述出小孩们对大人世界所产生的忧虑、抗议及不信任感。在缤纷亮丽的绘图与诚恳率直的文字间,也反映着小孩子的率真、快乐与梦想。 十一假期就要到了,如果有机会,希望父母们能够静下心来和孩子一起阅读这本书,相信一定会有收获…… 编辑制作:周冉老师; 部分图片选自几米漫画《我的错都是大人的错》 欢迎“留言”评论,期待您的参与! “一个园长和她倡导的幼儿园教育” 微信号:Huhua-Edu-Workshop 胡华-名师工作室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胡华名师工作室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胡华名师工作室 -=||=-收藏赞 (0) × 请关注公众号,发送"解锁码"获取验证码 解锁阅读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