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入园季,幼儿园就像变成了大型苦情剧现场,幼儿哭的昏天暗地,家长哄的心力交瘁。幼儿不愿离开家庭到幼儿园,家长为孩子的种种行为忧心忡忡。家长和幼儿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分离焦虑”。幼儿表现为:大哭大闹、特殊嗜好(如经常拿着从家里带来的小被子、小玩偶等)、执拗倔强、攻击行为、郁郁寡欢、胆小依恋、无理取闹。家长表现为:犹豫不决、担心不已、坐立不安。为缓解家长及幼儿的“分离焦虑”,小一班的三位老师制定了行之有效的工作计划,从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探索减轻家长及幼儿分离焦虑的方法。在实际的日常工作中,认真贯彻落实,使计划真正落实到实处,真正为幼儿的成长服务。下面结合本班实际情况介绍一些缓解家长及幼儿“分离焦虑”的方法与大家共享。
家长篇
举办集体新生家长会,初步建立信任
新生家长会的重点是讲解“分离焦虑”,告诉家长分离焦虑是正常现象,幼儿初入园,相当于进入了一个陌生环境,离开父母,有哭闹、拒食等表现都是正常现象,相当于大人到一个陌生的地方会有不习惯的感觉一样。告诉家长,接下来面对幼儿的不适,家长该如何做。最后安抚家长情绪,家园有效配合就能很快并平稳的度过这个时期。
分组亲子体验,激发家长积极合作的态度
教师精心设计富有童趣、游戏性强的各类特色活动,让家长感受到老师的亲和力和对幼儿的喜爱,体验幼儿在园生活,从而减少家长对教师的陌生感,初步建立对教师的信任感,缓解家长的焦虑感。
利用各种资料,观看幼儿在园的日常活动
通过拍摄照片和视频的方式让家长进一步了解幼儿在园活动,书写阳台小黑板使家长了解幼儿动态,宝宝日记记录幼儿在园情绪、吃饭、饮水、大小便等情况,班级微信群每日做一日生活学习总结。
幼儿篇
教师协同家长,萌发幼儿对入园的向往之情
教师提前录制了一些班级环境的视频,请家长带领幼儿一起观看,并请家长讲解给幼儿,如:你看,你是你的小一班,小一班很漂亮,里面有很多好玩的玩具,还有爱你的三位老师。宝宝长大了,该上幼儿园了,在幼儿园可以学到很多本领。
教师充满爱意,在生活上精心照料幼儿
幼儿的情绪具有易受感染和相互影响、不稳定、容易外露等特点。作为在这一环境氛围中占主导地位的教师,言谈举止要更多体现母爱的温柔、亲切、耐心,使幼儿尽快亲近老师,缓解幼儿分离焦虑。
幼儿刚刚进入到一个新环境,一部分幼儿的生活自己能力有待提高,教师要循序渐进的帮助幼儿,如:一些幼儿不会用勺子吃饭,教师要慢慢的教会幼儿这个技能。对于不喜欢喝水的幼儿,教师可以采取鼓励的方式让幼儿爱上喝水。新生入园,对于教师和幼儿最具挑战性的事情就是午睡,一些幼儿在这个环节会哭闹不止,焦虑感剧增,这时教师要对幼儿进行必要的安抚,如轻拍后背,抚触眼睛和耳朵,对于哭闹严重的幼儿,教师还可以搂抱幼儿,或者把幼儿带到户外,让幼儿得到身心的放松。
组织有趣的游戏活动,转移幼儿注意力
游戏时转移幼儿注意力,解决哭闹现象的一种很有效的方法。在愉快的玩耍中体验到集体生活的乐趣,会暂时忘记想家。娃娃家是家庭生活的模仿与再现,幼儿在有趣的情景中,与生活用品充分接触,满足了幼儿依恋的需要,缓解了幼儿不安的情绪。户外游戏能够让幼儿尽情的呼吸新鲜空气,开阔视野,舒畅心情,有利于幼儿放松身心,转移焦虑情绪。
除了以上对策之外,教师还要积极寻求其他有效措施,以求在最短时间内消除幼儿及家长的入园焦虑,使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教师还要与家长沟通,了解每个幼儿不同的特点与需求及家长在家常用的一些方法,以便在教育中做到有的放矢。
撰稿:王雪 夏文艳 张静
制作:袁硕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青年路幼儿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