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免费课件,幼师得力助手!
教案、课件、资料,一应俱全!

封面故事丨张春炬:我们一直在路上

【幼师宝】2000多G内容,终身免费更新    |    快来体验【智能幼师】,感受智能魅力!

转自中国教育报刊社·人民教育家研究院“幼儿100(教师版)杂志”。


进行聘任制改革,构建管理制度体系,建设幼儿园文化品牌……当园长16年,张春炬一直在不断探索。她说:我们都是走在路上的人,可能走得慢,可能走得快,最重要的是我们都在走。


20141010日,第一次见到张春炬时,她正在办公室处理工作,只是在门外匆匆一瞥。黑色、挺括的西装裤,低圆领的米白色西装外套,正好露出里面棕色衬衣的小翻领。张春炬说自己不喜欢带褶皱的衣服,觉得穿上整个人不利落。

33岁当园长至今,张春炬在河北省保定市青年路幼儿园(以下简称青幼)园长的位子上已有16年。如今的她,依旧保持着当年做事利落的风格。她反应机敏,语速偏快,甚至连走路也要比普通人快上两步。她说自己和幼儿园一直走在路上,除了尽力往前走外,她希望能走得再快点。


让文化渗入孩子的生活

国庆节前,幼儿园像往年一样开展了系列活动,老师和孩子一起给祖国妈妈过生日。这段时间,张春炬有时间就去班上看活动。有一天,她突然听到小天、小齐(化名)一大一小两个孩子在聊天。

小齐看着周围布置的环境,疑惑地问道:我们给祖国妈妈过了好几天生日,她怎么还不来呀?小天年龄稍大,参加过去年国庆节举办的活动,他一脸骄傲地回答:祖国妈妈不会来了。”“为什么呀?小齐挠挠头问。小天看了小齐一眼,自信地说:了。”“为什么呀?小齐继续追问。因为她去年就没来呀。小天想了想,摇头晃脑地说道。

这在一般人听起来有些可笑的语言,张春炬却听出了孩子的思考。她告诉身旁的老师,孩子进入幼儿园,最重要的不是学了多少知识,而是发现了很多未知,学着用自己的思维去思考。虽然他还不能完全理解抽象的词语,但他会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去分析,并敢于表达,这就够了。做最真实的自己,保持孩子的状态,自由地去想象、表达,哪怕根本不知道何为祖国妈妈这是张春炬理想中孩子的状态,带着青幼的文化烙印。

很多幼儿园不太敢触碰文化,因为感受起来容易,建设起来却极不容易找到抓手。近几年来,张春炬探索的主要方向就是树立青幼的文化品牌。问及方法,她说,只要把握住一个总原则——文化的起点和终点都是孩子,接下来便只剩一个字:

张春炬认为,幼儿园要主动建设自己的文化品牌,不是为了宣传,而是为了孩子。幼儿园要立足于儿童发展,挖掘、创新园所中相关的优秀内容,并以抓得着的形式呈现。或提炼、总结为文字、制度,或展现在环境布置上,或转化为教师专业的教学行为、相关的课程。这就是园所的文化,孩子浸泡其中,最终会体现在行为、气质上。

青年路幼儿园于1946年创园,前身为冀中保育院。近70年的办园历史,使其积淀了自己独特的园所文化,民俗文化即是张春炬带领的团队所挖掘的文化符号之一。

1998年起,幼儿园定期把民间艺人请到幼儿园,给孩子表演扭秧歌、抖空竹、打腰鼓、剪纸等,以实现民俗文化入园、浸园。这些技艺、这些艺人就是文化的载体,这样的形式把文化直接呈现在孩子面前。一开始他们可能看不懂、听不懂,可能也不知道民间艺人表演的是什么,可是,有文化的呈现就已足够。在一次次地接触中,孩子总会从不懂到懵懂,再到懂一些,然后生成兴趣。

近几年,青年路幼儿园着眼于京剧,打造出相关的环境文化。走进幼儿园,教学楼门口放着两块大展板,上面贴着京剧名家及孩子、老师的京剧演出照片,此外,楼内走廊中还悬挂着具有代表性的脸谱、头饰、服装和道具,并给予相关的介绍,如红脸的是英勇威武的关公、白脸的是狡诈阴险的曹操、黑脸的是公正清廉的包拯等。3-5岁的孩子,好奇心强,喜欢色彩鲜艳的图片,漂亮夸张的形象,青幼的老师正是利用孩子的这一特点,使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熟悉了国粹。

小孩子的活动,我们多想一些,多挖掘一些,然后呈现在他面前,让他看到、听到就行了,至于接受多少,不重要。张春炬说。

为了提高孩子对京剧的了解,也为了今后建立京剧教育基地,2011年,青幼成立了河北省幼儿园唯一的一个京剧专项室。通过与京剧专家的沟通,老师们在室内摆放了孩子和成人的京剧服装、道具,还配备了多媒体设备及京剧演奏乐器,为孩子提供了了解、学习京剧的场所。

张春炬带着几个孩子走进京剧教室,这是他们第一次上京剧课。换上戏服,孩子们看着园长妈妈表演甩袖、抖袖、抛袖等动作,有时禁不住好奇,也会跟着做。之后,张春炬嘴里哼着节奏,孩子们跟在后面走圆场,做着刚刚看到的水袖动作,慢慢地,孩子们也跟着哼起来,动作做得也有板有眼起来。屋内,不时地传来孩子们的笑声。

你说他们是怎么学会的?我没有刻意教呀。张春炬感叹道。在这个过程中,文化不再抽象,孩子穿上戏服,随便走走,这个环境就已经给予了他们影响。一个人小时候身边的环境会给他留下印象,即使学的这些不能立刻用上。等有一天,当遇到小时候接触过的事物时,他就会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很容易引起兴趣。把童年的经验诱发出来,和直接去培养兴趣,效果完全不同。这一点曾在张春炬身上得到很好的印证。小时候,家乡常常有人唱戏,她总是搬个小板凳,乖乖地坐在台下听,唱几天就听几天。幼儿园京剧社成立后,她发现自己学京剧学得特别快,甚至发自内心地喜欢,根本不用别人催着学。其实,我能教舞蹈,我喜欢艺术,都跟我小时候浸泡其中分不开。

管理如下棋

张春炬说,人、环境、制度都是文化的载体,而管理也是文化的一种。在管理人的文化中,最高境界便是,让每个人每天自觉地在轨道上运转。

管理如下棋,作为棋手的管理者,要有前瞻的理念,在关键时刻有魄力打破僵局。2000年,张春炬带领青年路幼儿园在河北省幼儿园里率先实行聘任制改革。在改革中,所有人都要走上台发表竞聘演讲,哪怕是大字不识几个的采买师傅也要在大家面前说说自己对工作的设想。副园长陆红记得,当时自己和很多人一样,都在观望着,感觉自己是枚棋子,不知道执棋人脑子里的蓝图是什么。在这次改革中,一些老教师去了后勤,很多年轻教师有了进一步发展的机会。虽然有些人的利益看似被损害,但在陆红和退休员工尹燕艳等人看来,这次改革给幼儿园带来了希望,大家好像拧成了一股绳。教研室、课题组等也都是在那时逐步成立起来的。

好的管理者是好棋手,要会排兵布阵。作为棋子,每个人的分量是不同的。棋手要能认识不同棋子的分量,并把其放到相应的位置。先识人,再用人,棋手很重要的一步就是帮助每个人走好每一步。

陆红告诉《幼儿100》杂志记者,作为走在河北省前列的幼儿园,青幼可谓是卧虎藏龙之地。作为管理者,一旦不能合理使用人才,就容易出现掐架、彼此瞧不上的内讧。作为棋手,张春炬却可以轻松地把这些棋子各尽其用,陆红便是被用对的棋子之一。

2003年,青幼投资2500万元建设综合楼。这是一项大工程,教育局领导也曾提醒张春炬基建工作很重要,时常有人在上面栽跟头。那时,陆红刚被调到管理层不久,张春炬大胆地把她进了基建小组,负责和各个商家、工程队打交道。很多人不明白,这么重要的工作,她为什么让一个30岁左右、完全没有基建经验的人去做。

整个建设过程,张春炬很少主动找陆红,只是在陆红遇到困难、需要支持时,两人才会坐下来聊聊,或者聊瓷砖的颜色、质量,或者商定整栋楼的设计方案。工程结束后,没有任何人因如此重大的工程而受处分。

过后,有人问陆红有没有人给她送卡。她疑惑地说:啥卡?出入门的门禁卡吗?我要那个干吗?陆红因这句话被大家笑话了好久,也就是那一刻,大家才明白张春炬为什么要用陆红。

同是下棋,张春炬在打造幼儿园管理文化时,还不断借鉴优秀的企业管理经验。在各种管理书籍中,她最喜欢美国彼得·德鲁克的著作《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中提到的参与式管理。张春炬希望,每一位教师都能参与幼儿园制度的制定。她说:一个人参与了你所做的管理,就会变成这项工作的理解者、行动者。尹燕艳记得,聘任方案制定时,张春炬办公室门口总有人,大家排着队,一个一个地找她谈。只要有人不满意,就推翻,然后开教职工代表大会重新制定。在一周的公示期内,如果有人不满意,就再推翻。仅一个聘任方案,被推翻了三次后才最终定稿。

张春炬做管理近20年,进修了教育管理的学士、硕士、博士课程,带领教师编辑、出版了5本管理方面的书籍。做到现在,她最大的感受却是越做越不会做了。站位不同,思考不同,满意的标准也变得不一样,她觉得自己好像还不如原来了。她说:要是来个管理方面的专家,指点指点我就好了。在自己擅长的管理方面,张春炬觉得自己还在路上,离终点还远。

发现不了问题,就是最大的问题

1011日,给幼儿园开大会时,张春炬展示了两张图片,两张图片都是牧羊人带着5只羊。仔细看后,才发现第二张图片中有1只是披着羊皮的狼。讨论中,大家意识到,虽然只损失了1只羊,但是若是牧羊人不能意识到这个问题,最后的结果便是5只羊全保不住,甚至牧羊人也会被吃掉。

这个过程展现的正是管理的内涵。在张春炬看来,管理就是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发现不了问题,就是最大的问题,管理者要有责任感和专业意识,得能看出问题。如果不能自我诊断,小毛病就会演变成大问题。青幼的管理正走在路上,还需要不断地自我诊断、调整。就一项教师考核制度,青幼就曾组织教师进行研究、分析,修订了三次。对张春炬而言,尽管每一次调整都是一次挑战,既要有打破常规的勇气,还会因一部分人的利益受到损害而使自己面临员工的不满,甚至威胁。

没办法,我就这么个人,爱较真儿,想得多。张春炬告诉《幼儿100》杂志记者。据青幼的前任园长朱淑萍回忆,张春炬特别认真,因开始不熟悉工作,她经常利用午休时间,支起个小桌子,一边照顾孩子,一边看书。那时,她在一批老师中特别突出。

在定兴幼儿师范工作4年后,1988年,23岁的张春炬被调至青年路幼儿园任教。现在已83岁的葛彭州,当时是退休返聘的教师。她记得,张春炬刚来青幼时,要比同龄人成熟很多,总是想得比较多,办事特别稳妥,让人放心。在这一点上,陆红也有相同的感受,当时,我们都不怎么跟她聊天,觉得她不是同龄人。张春炬来青幼时,陆红已在青幼待了四五年,两人负责同一个班。有一次,老师带着全园孩子去北京亚运村参观,傍晚回来时,全车人都累得在座位上呼呼大睡。迷糊中,陆红发现张春炬一直不停地跟司机说话。你怎么精力这么足,不困吗?陆红疑惑地问道。张春炬说,全车人都睡着了,自己得跟司机说说话,否则他也困了,出点啥问题就坏了。那一刻,陆红被她的细心、成熟所惊讶,以至于到现在还记得这件事。

比张春炬还年长一岁的陆红说,张春炬总是像大姐,像家长,比别人想得多、想得全。因此,张春炬总是能不断发现青幼的不足。有一天中午,教工食堂做了茄子和红烧鸡翅根。饭吃到一半,张春炬叫来后勤的师傅,嘱咐道:咱们幼儿园女老师多,以后做饭咱能不能多炒点蔬菜,油少放点,也可以买点鱼,吃了康又不油腻。

张春炬的成熟还体现在,她总比别人想得远,就像上任伊始掀起的那场聘任制改革。此外,考虑到幼儿园的长远发展,2003年,张春炬还申请了整体扩建。那时,政府资金不能完全到位,她需要向银行贷款。可在当时,银行系统并没有面向幼儿园贷款的先例。一个半月内,张春炬自己都不记得往银行跑了多少次,真可谓好话说尽,甚至两次落泪。最后,银行行长答应贷款400万元,可贷款却一时不能到位,工程马上就要开工,她便将自己的全部积蓄4万多元拿出来,并大胆地向全园教职工借款100万元。张春炬知道,政府的资金总会到位,只要扛过开始的难关,幼儿园在硬件上就能大变样。后来的事实证明了张春炬的猜想,所有贷款都慢慢还上了。

张春炬要的不仅是,她想得更远,追求得也更多,她要的是卓越。在前进的这个过程中,她总能不断发现幼儿园存在的问题。如今,让张春炬最头疼的就是教师的专业性,她说这是青幼的不足,也是河北省甚至全国幼儿园需要改进的。现在,从园长到教师,事务性的管理工作偏多,没有多少时间观察孩子,也没有多少专业上的求索。我们真正的未来就是所有的老师都能把精力放在观察孩子身上,会分析孩子,会在过程中引导孩子。这应该是最基本的,但现在却成了最奢侈的。追根究底,张春炬认为还是在教师专业化上存在差距。负责教学科研的李芳介绍,很多老师在观察孩子时,大都拿着评价标准一条一条地衡量,不能反思背后的东西。

张春炬坚信,幼儿园未来发展的方向,在于培养更多专家式的教师,以保证师资队伍的精湛性、专业性。在这一过程中,园长和教师应能抛开烦琐的事务,植根于孩子,观察孩子,做一个立足实践的教育专家。这是幼儿园教师未来的发展之路,也是唯一的一条路。毕竟再好的幼儿教育理念都要靠教师转化为切实可行的教育行为。现在,包括张春炬在内,幼儿园一共有4位特级教师,在她看来,这还远远不够。

她明白,达到教师的专业化,这需要几代人的努力。既然看到、想到了,大家就要去追寻这个目标。我们都是走在路上的人,可能走得慢,可能走得快,重要的是我们都在走。采访的最后,张春炬还拼命地询问《幼儿100》杂志记者:你们去过哪些幼儿园,有没有有特色的,能不能推荐我们去观察、学习?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青年路幼儿园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青年路幼儿园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
幼师课件网 » 封面故事丨张春炬:我们一直在路上
分享到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