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老师微信:18610206462
家长案例
通过拜读陈鹤琴先生的《家庭教育》一书,让我明白跟孩子的相处有很多种模式,作为父母是一种,作为孩子的朋友也是一种。满足孩子的温饱只是基础,更重要的是引导、理解及陪伴。放下高高在上的姿态,去问问孩子你想做什么,需要什么,我可以帮你什么。
由于职业的特殊性,在可乐入园之前,我有很多的时间陪伴她成长。然而这些时间,从前也是我的苦恼,那时候的我多么希望她赶紧去上幼儿园,好让我有一丝可以喘息的机会。那时候的我总是对她说,你自己玩一会,妈妈坐这陪你,然后默默的打开手机。
现在的我,珍惜每一个可以陪伴她读书的晚上,珍惜每一个可以和她睡前夜谈的机会,也珍惜每一个和她一起感受大自然的周末!而她,也在悄悄的发生变化,第一次听到她对我说,妈妈你放下手机,给我讲这个故事吧,我意识到她对陪伴也有了自己的要求。她正在成长,我不能缺席!
——王安甯妈妈
都说陪伴是最好的教育,孩子良好的品行离不开父母的言传身教。我曾想,我们总有很多理由去拒绝,工作太忙、应酬太多、身体欠佳……但任何事情唯有坚持才能取得成功,更何况是养育孩子。我和爸爸放下手机,放下工作,把顶顶当成我们最好的朋友,来享受这段有限的亲子时光。
每天晚上,我都会陪着顶顶进行阅读。通过阅读,我们认识了乐于分享、彼此鼓励的蚕豆大哥和他的朋友们;领略了四海八荒和光怪陆离的山海经奇幻世界等等。爸爸则会陪着顶顶搭建磁力片,玩遥控汽车,体验男孩子间的小乐趣。周末、假期,我和爸爸则会安排“Family Dating”,我们会带着顶顶去爸爸向往的乐高世界旅行,带着顶顶打卡妈妈喜欢的咖啡馆,也会陪顶顶去看他喜欢的大鲸鲨。
我试想,高质量陪伴应是”双向奔赴的共情”:我们一起探索未知世界,共同学习成长,没有疲惫和敷衍,只有陪伴与爱。
——许彦舒妈妈
在我看来,只有高质量的陪伴,细心地观察,耐心地交谈才能做到了解孩子,读懂他们的内心世界。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阿泽爸爸的工作是和电脑打交道,避免不了要经常加班,但是即使再忙,只要回到家中,阿泽爸爸都会丢开手机,全程陪伴阿泽游戏,直到将阿泽哄睡后他才开始加班。我会和阿泽一起唱他在幼儿园里学会的儿歌,和他一起做手指游戏,有时候做错了,阿泽还会像老师一样给我纠正。
每天的入睡前,我特别喜欢和阿泽聊天,我从他口中知道了原来幼儿园里有个天台,他每天去天台活动;还知道班里有美工区玩黏土,有数学区找图形宝宝……
——韩佳泽妈妈
小孩子玩好东西以后,应当立即整理好放在原处。1岁多的宝宝,正是翻箱倒柜、乱丢、乱捡东西的年纪,科科也不例外。
每次玩过的乐高、看过的洞洞书散落在屋子的各个角落,看得我很是头疼。一次,他看见掉在地上的一张纸,便慢慢的捡起来扔进了不远处的垃圾桶,他的这一举动让我意识到,其实孩子内心是知道每样东西都有自己的位置:垃圾应该放入垃圾桶、玩过的玩具应放回原处、书看完应该放入书柜······只是大人没有意识的去指导而已,找到问题原因后,我指导科科看完的巧虎书籍要放回书柜;玩过的巧虎玩具,提醒他放入指定的收纳盒。时间久了,他就知道玩好东西以后,应当立即整理好放在原处。
——孙竣胜妈妈
学会站在孩子的立场上俯身倾听孩子的声音。不能总以大人的心态和立场去考虑孩子做一件事的结果。
同样作为父母,谁不是第一次当爸爸和妈妈呢,有时候脾气上来真的是气的谁跟我说话我都不耐烦 ,打一顿,骂一顿,你哭了,我气也消了 。其实还是因为没有了解孩子的心理,没有俯身去倾听孩子内心的想法,她可以看路上的蚂蚁看池塘里的蝌蚪看很久,可以去摸路边的小猫,也可以救掉到地上的蝴蝶,这就是孩子的世界,她很快乐,作为孩子的陪伴者,我们更应该多去分享孩子的快乐,把陪伴变的有效。
—— 谭迤丹妈妈
///
在参加完每一次有意义的旅行、户外郊游等活动后,学会培养孩子用笔记录下过往的习惯,尝试让孩子回顾及绘画出活动原型的过程,学会用图形化的方式回忆。作为父母的我们,要努力提供给孩子亲近大自然的机会,鼓励及积极参与,给孩子提供探索奥秘的路径。
—— 王子涵爸爸
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会经常提醒自己做事的时候换位思考,移情沟通,但对待自己的孩子却忽略了他的个性和心理,一心想让他朝着自己理想型的标准模式去发展,却不知孩子是具有好游戏的、好模仿的、好奇的、喜欢成功的、喜欢野外生活、喜欢合群的、喜欢称赞的心理。在了解孩子的天性和心理后,开始观察自己的儿子,慢慢注意自己孩子的个性,换位思考到他那个年龄段的心理和生理需求,也逐渐理解他之前的一些行为,同时也努力的去改变自己苛刻的形象,陪他一起看他最喜欢的动画片、陪他角色扮演动画片的人物一起游戏、陪他去户外捞鱼攀爬、鼓励他多去尝试和挑战、赞扬他每次取得的进步、偶尔偷偷的陪他做一些平时老人禁止的事情,吃雪糕、喝饮料等。慢慢的发现小孩跟自己越来越亲近,家里的欢声笑语多了些,大吼大叫和哭哭闹闹少了些,父子关系融洽后,再去跟儿子沟通,明显感觉他更能听得进去。
——谷元也爸爸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
怡宝在饭桌上的表现真是非常典型。玩耍正如陈鹤琴先生说的一样是孩子的天性。无论是玩耍时间或者吃饭时间,每时每刻都能激发孩子玩耍的欲望。当他饿的时候,囫囵吞枣吃两口,肚子不觉得饿了就琢磨着怎么玩。如果肚子不饿的时候,那更是腾出双手把餐桌变成他的游戏场。吃饭,变成了可有可无的事情。似乎,吃饭只是我们操心的事情。
这样的饮食习惯非常不好,也就是常说的三心二意,结果一样事情都将做不好。因此,我们开始和怡宝一起改变。我们在餐桌上收起手机,不再刷视频和朋友圈,专心致志吃饭。同样,我们也不让怡宝把玩具带上饭桌。我们怡宝约定好吃完的标准,大家都不在碗里剩饭菜。当我们吃饭后,也会让怡宝检查大人的光盘行动。
——孙泓漪家长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南京市鹤琴幼儿园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南京市鹤琴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