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鹤琴说
小孩子大概是喜欢玩弄东西的。看见雪就要弄雪,看见沙土就要弄沙土,看见钉就要敲,看见纸就要剪;但是做父母的一则恐怕小孩子衣服弄脏,二则恐怕小孩子多危险,所以总不肯答应他们去玩……
小孩子不玩雪,则不知道雪是冷的,雪是遇热而融化的;不玩沙石,则不知道沙石是硬的;不剪纸,不敲钉,则不知道钉和纸的性质,锤和剪的用法。所以小孩子试验物质可以得到许多经验,长进许多知识。做母亲的也未尝不喜欢他们的儿童经验丰富,知识长进;但是因为恐怕小孩子衣服弄脏,皮肤受伤,所以常常去阻止他们。其实皮肤损伤是不要紧的,衣服弄湿弄脏,只要替他们换换罢了。何必阻止他们呢?化学家试验化学常常将衣服弄破,但化学家不因此而废学;体育家运动常常皮肤受伤,但体育家不因此不运动。是可知受一次损伤就有一次经验,弄一次血出即长一次知识。小孩子试验物质也是这样的。常有做父母的不明了这一点而去禁止他们的小孩子,真可谓“爱之而适足以害之”了。
做父母的应当利用儿童的好问心,以作教育儿童的一种良好动机。
家长案例
过去我们总是因为担心衣服弄湿弄脏、皮肤受伤等原因,而阻止孩子去尝试增加自身经验值、长进知识,也有时也会不自觉将工作中的负面情绪带入育儿过程,因为那些跟我们“相悖”的想法对孩子吼叫,一定程度上对孩子好奇心造成间接伤害。也是在这本书的阅读和践行过程中,我们尝试用激发孩子兴趣的行为,让孩子通过自身实践与体验得到了快乐和有用的经验。
比如说过去我们一直都不懂为什么小朋友都喜欢堆沙子,对成年人来说,沙子容易把我们的衣服弄脏,如果沙子迷了眼睛又很难受。我们自己没有探试的想法,也因为这些担忧阻止两个孩子在沙滩边堆沙子,甚至我们会告诉小朋友,把沙子砌成一堆、再打散推倒重来,是一件有些无聊的事。我们忽略了孩子想要探试的好奇和勇气,小朋友眼神中是黯然的。
这个夏天我们尝试陪两个孩子在小区旁的沙堆晃了一个下午,孩子手舞足蹈,表现得异常高兴。他们还发现了沙子有很多秘密:有不同颜色的颗粒,也有方方圆圆形态各异的斑驳。孩子和大人都体会到从未留意过的放松与快乐。人生不是用来教导的,就让孩子们自己慢慢体验吧。
又比如说儿子和女儿都是乐高的狂热粉丝,疫情大半年,两个小朋友会熟练用乐高搭建自己的世界,搭建、过家家、讲故事然后拆掉再继续,乐此不疲。我渐渐也能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的创造力,甚至有些钦佩孩子能够用一堆大大小小、形状各异、五颜六色的积木搭出一个完整的场景。小朋友们就像是建筑师,又像是故事专家,层出不穷,花样百出。也是在激发他们兴趣的同时,我看到了孩子身上的魔力,启发了我思考问题的新角度,悄悄把我也拉回到自己的童年。
借孩子的眼睛和孩子的心,大人才有机会重温那些最初、最真的对这个世界的美好感受,找回那些因岁月蹉跎而彻底丢失的天真无暇和天马行空。
——徐清珹徐清怡家长
力诚喜欢在爷爷管理的工厂里看自动化大米生产线,每次回老家都要去看,而且看得津津有味。回来还会找一些小物件,比如麻将、活性炭包等来模仿机器人的动作。
这一切我们都会记录下来,并且鼓励他去观察和模仿。但是我们却很少更进一步的去互动和挖掘他的兴趣点,更别提发表创作了。我们的教育未能够实现“活教育”的闭环,浪费了很好的教育机会。因此,在读完两本书后,我提醒自己要完善教育方法,要珍惜类似的教育机会,将家庭教育的意义扩大化,通过行动去实践动态育儿观。
——姜力诚爸爸
国庆期间,小三班开始了“香香的水果”的主题研究。以前听同事说,幼儿园就是拼妈,作业太可怕,那哪是给孩子布置作业,简直是为难家长!没想到,鹤琴幼儿园的作业这么简单,且设计完全是鼓励孩子去发现。叶老师特别提出:孩子为主,家长为辅!
孩子去超市探秘水果,记录下孩子的童言童语,回来剪一剪、贴一贴、画一画即可。这还不简单!带孩子出去玩,可是当妈的最开心的事,杰睿比我更开心,在超市里摸摸这个榴莲、闻闻那个橘子,玩得不亦乐乎,最后他说:“妈妈,有些水果身上的黑点点(指的是梨之类的)真的好像小雨滴啊!”这就是他的发现,独一无二!
我很明白,杰睿并不是一个完美的孩子,他身上存在很多问题:我们工作忙,家里老人带的多,导致他自理能力比较弱;妈妈也是老师,又是班主任,管起他来就特别严厉,所以他胆子小,有点玻璃心;他只上过一个月托班,同伴交往少,多多少少显得有些不太合群……说实话,我很担心他不被老师和同学们喜欢,进而讨厌上学。
但是,入园一个月,我看到的就是他每天兴致勃勃地要去幼儿园,从来不哭不闹;我看到的是他在国庆假期每天念叨着为什么今天还不去上学。是什么让他这样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从开学前两天老师拍的视频中可以发现,孩子们都在四处玩自己喜欢的玩具,看起来非常开心。地上七零八落的玩具,桌面上横七竖八的炫彩棒和画纸……
同为教育工作者,我知道老师们放学后收拾工作的场面有多壮观。我也非常赞同老师的做法,他们在运用活教育中的教育智慧,正是因为他们清楚地了解儿童,才知道一开学的适应比上规矩更重要。我想,杰睿之所以真的喜欢在小三班上学,是因为这里有这样一群善于鼓励的老师们吧,毕竟,鹤琴先生说过,积极的鼓励胜于消极的制裁。
——尹杰睿妈妈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南京市鹤琴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