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英皇幼儿园的Lily。每当过完周末或者三五天小长假时,孩子和大人们都有一种没有玩爽或者休息过瘾的感觉。尤其是当我们带着孩子返园,经常会出现孩子不愿意上幼儿园的情况。
有的孩子可能会在前一天晚上就吵着闹着还想出去玩,也有的孩子会在幼儿园门口才开始抗拒入园,怎么说也不听。这个时候,家长可能会感到错愕、烦躁,不知该拿孩子怎么办。其实,孩子们不想返园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想想我们大人也会在度完长假后,很不想上班,也有假期综合症,孩子同样也是。
接下来,我将分享一个“三步走”的办法,让各位爸爸妈妈以后能够更从容地应对这类问题。
第一步,接受孩子的情绪,
让孩子感到情绪安全。
当听到孩子说出不想上幼儿园时,爸爸妈妈要从内而外地接受孩子有不想上幼儿园的这种情绪,让自己先平静下来;然后通过深呼吸等方式,让自己感觉好起来。当家长的感觉好起来,孩子会感受到家长平静的状态,情绪也会慢慢平和放松下来。我们每个人从出生开始都在模仿别人,这是我们脑部的镜像神经系统在起作用。情绪没有对错与好坏,情绪会来也会走。认可、接受孩子的情绪,和骄纵不同。家长明白孩子希望不上幼儿园,不代表你会让孩子这样做。
第二步,识别孩子不想上幼儿园后面的情绪,觉察、接纳孩子不想上幼儿园背后的感受,并将孩子可能的愿望说出来,表达出来。
这时候,你可以蹲下来、抱着孩子或抚摸孩子、看着孩子的眼睛,跟孩子说:妈妈看得出来,你现在觉得既气愤又郁闷又难过,是因为你特别想明天不上学,不去幼儿园,但妈妈不让你这样做。我猜,你希望能每天都像假期这样,爸爸妈妈可以带你去你想去的地方,玩你想玩的玩具,吃你想吃的美味食物。而且爸爸妈妈还不用上班,每天这样陪着你。当我们说出这些话之后,我们只需要停下来,听听孩子怎么说,看看孩子会有什么反应?
我们可以重复孩子的回答,或者直接用“嗯”来回应。此时,孩子会觉得妈妈是爱我的,妈妈知道我在想什么,妈妈和我想的一样。
接着,问问孩子愿不愿意和妈妈一起来想想,怎么样可以开开心心上幼儿园,我们可以一起做些什么呢?
如果孩子愿意,妈妈和孩子一起把想到的办法画下来或者帮忙写下来,一起制作一个开心上幼儿园的选择轮。告诉孩子,等制作好了,可以去转选择轮,选择一个办法。
如果孩子不愿意。妈妈对孩子表示感谢,谢谢孩子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妈妈。并对孩子说:这个确实有点困难,妈妈可能都做不到,你要不要帮助妈妈一起挑战一下呢?妈妈需要你的帮助。
说到帮助,孩子会很愿意,孩子会觉得自己特别有能力,想要贡献。
第三步,就是和孩子一起头脑风暴想办法。
想想开开心心上幼儿园有哪些办法?可以做些什么?只需要把孩子想到的办法画下来或者记录下来,家长不点评孩子说出的任何可行或者不可行的办法。这是尊重自己和孩子,把孩子看成是一个独立的有能力的社会人。也是培养孩子独立思考、创造力、想像力的过程。
一开始,孩子可能会说不知道,这个时候,家长可以先鼓励孩子可以再想想,说不定会有好办法哦。
如果孩子真的没有想到,说:不知道。
(家长允许孩子“不知道”。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发展独立思考的能力。)
家长可以先这样示范,来激发孩子想要说。让孩子先想一想,妈妈说出自己想到的办法:比如可以带上你的汪汪队一起去幼儿园、爸爸妈妈一起送你去幼儿园、妈妈陪你坐地铁去幼儿园等等。一次说一个办法出来,耐心等待孩子说出想到的办法,尽量让孩子多说。当孩子说完一个后,可以问问:还有吗?还有吗?
然后,将一起想到的所有办法画下来或者记录下来,和孩子一起用材料制作一个可以转动的选择轮。
或者问问孩子,想做成什么样的?像小风车那样转动的?还是像汽车方向盘那样转动的?你来决定!妈妈很期待看到我们一起做出来的样子。
这个过程,孩子参与的越多越好。制作过程中,相互感觉很好,所以才会做得很好。同时,也在关注解决方法。
选择轮制作好后,问问孩子现在要不要转一下选择轮,选择一个办法,等孩子转出一个选择办法,和孩子约定明天就用这个办法开心去幼儿园。同时及时给予孩子鼓励,谢谢孩子和妈妈一起制作了选择轮,这真的是太好玩了。现在妈妈带孩子去洗澡吧。
第二天起床,孩子如果还是不想上幼儿园,也不想用选择轮转到的这个方法。我们又怎么办呢?
孩子不遵守约定是很正常的,大人也很难做到不失约。因为孩子的大脑还没有完全发育,正处于动物脑到理性脑的发育阶段。如果遇到这种情况,那么可以试试我们的第二个“三步走”的方法。
第一步,同样是家长要接受孩子这种突发的不想上幼儿园的情绪。
第二步,尝试用拥抱的方式和孩子建立连接。
当家长接受了孩子的情绪并让自己平静下来之后,可以问问孩子:妈妈可以抱抱你吗?
如果孩子不愿意拥抱,告诉孩子:妈妈需要拥抱,这样会让我感觉好。
如果孩子还不愿意拥抱,告诉孩子:等你准备好了,我们再拥抱。
说妈妈需要一个拥抱,而不是想要或者请给妈妈一个拥抱,是因为,当妈妈说出需要时,会让孩子感到被需要并有能力作出贡献。
这三句话说完,孩子都会愿意和家长拥抱。此时,家长已经和孩子建立了很好的感情连接。彼此都放松了,我们开始面对问题,解决问题。
也就是第三步,给出孩子有限的选择,让孩子做决定。
这时候,妈妈可以尝试问问孩子:是想自己走进幼儿园还是妈妈陪着一起进去?你来决定吧!是想妈妈背你进去还是妈妈牵着你的小手进去?你来决定吧?是想和妈妈牵手像一只蜗牛一样慢慢的散步进去还是想在妈妈的背上像坐飞机一样飞进去?你来决定吧!
通过这种方式,给孩子部分自由和权力,相互尊重。凡事有3种以上的解决方法,这些方法都是家长和孩子能接受的选项,想出的选择可以是富有孩子气和创造力的。给出这样的有限选择,用提问的方式,会让孩子养成思考的习惯,也让孩子觉得自己很有能力。而此时,孩子的关注点是在这些选择上了,不会关注在不想去幼儿园这件事情上了。孩子会乐意的选择其中的一项来决定。
也许家长们也都已经用过以上的这些方法了,但还是不奏效。我们需要知道的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关注解决方法和过程,而在这个过程当中,是否能够培养孩子重要的社会和生活技能?是否邀请孩子们发现能力并用有建设的方式展现?对孩子的长期影响会发展出哪些品质?所以,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好啦,本期我和大家分享了两个三步走的办法,这两个办法的原理都是接受孩子的情绪,跟孩子建立连接,给出孩子有限的选择,让孩子做决定。
期待各位爸爸妈妈的尝试使用,也欢迎大家将使用的结果在文末留言给我们。如果你遇到类似或者其它和孩子之间的挑战,也欢迎留言哦!
让我们一起,更好地和孩子共同成长!
小贴士:
1.如何确认家长和孩子是否真的有做到连接?
当家长自己处于平和时,使用拥抱、亲吻、抚摸等方式让孩子平静、放松下来,同时家长和孩子的感觉都很好,很轻松的时候,连接就做到位了。
2.家长如何识别真的接纳并认可孩子的情绪?
当孩子说出不想上幼儿园、不想起床之类的话,并且有生气、发脾气、哭、闹等这些情绪时,家长自己能够保持处于平静状态,不因孩子的这些情绪而生气、愤怒;从内而外地允许孩子的情绪,就是真正的接纳和认可。
3.选择轮的制作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MEIYI英皇国际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