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和斑鸠的故事……
2019/10—2019/12
无锡市雅居乐实验幼儿园校园内空气清新、绿树成荫,这里是孩子们的乐园,也是鸟儿的天堂。清脆的鸟鸣声与孩子们的欢笑声构画出一幅人与自然的和谐美景。
10月15日
三楼走廊外的树上有一只大鸟趴在鸟窝里,一动不动地孵化着鸟宝宝。这里是孩子们入园到教室的必经之路,走廊窗口到鸟窝的直线距离仅2米,这里的观察条件非常好,能近距离清楚地观察到鸟窝内的情况,这是一个能让孩子们很好地观察鸟类孵化的教育契机,于是老师和孩子们就开始了一段非常奇妙的观察之旅。
回到教室,孩子们就开始讨论起来:这是一只什么鸟呢?有的说是鸽子,有的说是鹌鹑,还有的说也许是长大了的麻雀……孩子们迫切地想知道到底叫什么鸟?于是我们就一起百度查询图片,回家问爸爸妈妈等方法,确认了鸟窝里的鸟叫斑鸠。
为了丰富孩子们的前期经验,第二天老师简单介绍了斑鸠的外形特征、食性、筑巢、孵卵等情况,这次活动激发了孩子们对斑鸠的兴趣。
孩子们在发出赞叹声时,对斑鸠的兴趣越加浓厚了。每天路过,总要站在玻璃窗口去看一看,每天早晚接送的时候还会拉着家长去看看,兴奋地向他们介绍自己的新发现。
10月17日
孩子们在观察的时候,突然发现鸟妈妈飞走了,鸟窝里留下了两只毛茸茸的可爱的斑鸠宝宝。这下,孩子们沸腾了,原来斑鸠妈妈的下面已经孵化出了两只小斑鸠。
10月18日
带孩子们进行观察记录,用写生的方式记录自己的所见。在写生的时候,很巧,斑鸠妈妈站立在鸟窝边给斑鸠宝宝喂食。这生动的一幕给孩子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在交流自己的记录结果的时候,彤彤说:“我还发现,斑鸠妈妈的脖子里有一圈黑色和白色的花纹,像戴着一圈珍珠项链。”凡凡说:“是啊,我也发现了呢!”
回到教室,老师和孩子们又一起查阅了图片,发现这斑鸠有一个美丽的名字叫“珠颈斑鸠”,这美丽的名字与孩子们的发现是多么契合,孩子们的话语就是对这个名字的最好解释。珠颈斑鸠就是脖子上像戴着一圈珍珠项链的斑鸠。
10月21日
周一的早晨,孩子们一入学就去看斑鸠,结果发现只留下空空的鸟巢,两只斑鸠宝宝已经离巢了。孩子们有些小失落,就像一个认识好久的好朋友不见了。“斑鸠会去哪里呢?“斑鸠宝宝肯定是去找他的爸爸妈妈了吧。”“斑鸠会想我们吗?还会回来吗?””斑鸠妈妈还会生二宝吗?”……
10月25日,神奇的一幕发生了,仅仅隔了四天,鸟窝里真的又来了一只大斑鸠。“哈哈!斑鸠妈妈真的回来了!这是原来的斑鸠妈妈吗?”“还是又来了另一只斑鸠妈妈?”“斑鸠妈妈会干什么呢?”他们的探究欲望越来越强烈。
10月28日,斑鸠妈妈不知去哪里了,它在巢里产下一枚蛋。这又是一个新发现,斑鸠妈妈产蛋了,赶紧记录下来。“斑鸠妈妈会产下几个蛋?”“谁来孵蛋?”“要多少天才能把斑鸠宝宝孵化出来?”……
10月29,这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日子,斑鸠妈妈又产下一枚蛋,一共两枚。“这次孩子们的兴奋溢于言表,他们恨不得跟全世界的人诉说自己的新发现。
11月15日,斑鸠宝宝终于孵出来了,孩子们欢呼雀跃。又一个新的观察旅程开始了,每天每天的观察,孩子们用自己的双眼看着它们一点一点地长大,见证着斑鸠宝宝的成长。
11月22日,一只斑鸠离巢。孩子们赶紧记录下来。
11月25日,另一只小斑鸠离巢。
“斑鸠还会回来吗?”“斑鸠会不会怕冷也到南方去过冬了?”“斑鸠是怎么筑巢的?”“斑鸠的好朋友是什么鸟?”……关于斑鸠的猜想和探究还在继续中。
10月30日–11月15日
对孩子们来说,这是一段有念想的日子,这也是一个漫长的等待过程。每个孩子每天都会迫不及待地去看看斑鸠,向它问好,然后和同伴老师诉说着自己的新发现。因为每次总是看见大斑鸠在趴着孵化,其他的变化不是很大。可就是这样,孩子们还是有他们的新发现:“为什么昨天看到是戴项链的斑鸠趴着,今天看到的是没有戴项链的大斑鸠趴着?”“也许是斑鸠爸爸吧?”“一定是斑鸠妈妈孵累了,斑鸠爸爸来帮忙了吧。”……
老师的话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若能善于挖掘周围环境中蕴藏的教育契机,开展一些整合活动,这样能不断丰富和深化孩子们的经验,促进其全面发展。孩子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的,这次的“斑鸠,你好!”活动,让孩子在日常的观察中获得直接经验,这是最适合孩子们的学习方法。
幼儿园的每一处环境、每一个事物都在诉说着幼儿园课程建设和发展的文化脉动。将每天观察到的斑鸠孵蛋的情况记录在墙面上,每个孩子共同参与,最终形成了斑鸠孵化的过程图。孩子们通过自己的观察,在关注生命关注成长的过程中,收获的经验都是最真实可感的,这也是最自然最真实的生命教育。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无锡市实验幼儿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