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市实验幼儿园大五班来了三位神秘的客人老师,他们还没进教室就在操场边的沙池里忙碌起来。挖坑、埋宝物、插小旗—–不一会儿沙池里布满了五颜六色的小旗,原来这三位是来自鸿山遗址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他们带领孩子们开启了一次特殊的寻宝之旅。
一进教室博物馆阙老师就问孩子们有没有参观过鸿山遗址博物馆?在博物馆里看到过什么?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回答:有的说看到了恐龙,有的说看到了衣服,还有的说看到了兵器,阙老师告诉孩子们在博物馆看到的物品都是文物。文物是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遗物、遗迹。它是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这些珍贵的文物已经在地底下睡了几百年甚至几千年了,那它们是怎么从地底下出来的呢?跟随着阙老师卡通版的PPT孩子们仿佛来到了考古现场:PPT从考古学家的穿着,考古所需要的工具,考古工作者的具体工作引导孩子们了解:原来文物是考古专家们挖掘出来的,考古既不是探险,也不是挖宝。考古学家从事的是科学系统的挖掘、整理和研究工作。孩子们全神贯注地听着阙老师的介绍,阙老师继续告诉孩子们考古学家发现文物后不仅要用铲子小心地挖,用刷子轻轻地刷,等文物全部露出来了,他们还要绘图、拍照,然后用双手小心翼翼的把文物捧出来。由于他们的细致、认真,我们才能在博物馆看到这么多精美的文物,听到这里孩子们忍不住为这些考古队员们鼓掌表示赞叹——真了不起!
了解完考古过程后,阙老师让孩子们两两结伴进行模拟考古寻宝游戏。孩子们激动地换上雨靴,带上铲子来到沙池边一丝不苟地进行寻宝活动:确定地点、用力铲挖、寻找宝物、清理宝物——当孩子们找到宝物的瞬间欢呼声此起彼伏!寻宝成功后“小小考古专家们”带着宝物到教室进行研究。小水罐、刀币、甲骨文、牛骨饰品、兵马俑—–宝物被“小小考古专家”一一识别。阙老师分别向孩子们介绍了宝物在古代的不同用处。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受益匪浅!
40分钟的考古活动结束了,孩子们在寻宝活动中不仅体验了成功的快乐,更收获了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衷心感谢家长志愿者为孩子们倾情献上的精彩活动。或许若干年后,考古专家就在这些孩子们中间诞生!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无锡市实验幼儿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