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好快呀!
转眼就到了冬天,
而对情绪精研活动,
我们仍然一往而情深……
你“情”我“愿”
12月情绪精研组活动小记
12月的情绪精研活动再续精彩,本期我们关注的是——
本次精研活动中,孙家珺老师执教了大班情绪教育活动《十面埋伏》,过艳华老师执教了小班情绪教育活动《拔萝卜》。两个活动都紧紧抓住了幼儿年龄特点,让幼儿在体验中感知情绪,精彩呈现情绪的小秘密。
大班《十面埋伏》
当孙老师化身“项羽”,带着孩子们从“十面埋伏”中突出重围,孩子们在身临其境中体验并表达着情绪。
《拔萝卜》
当过老师把一只硕大的“红萝卜”搬到了情绪教育活动的现场,孩子们就可以真的拔萝卜啦!拟真的道具将孩子们带入了故事情境,在情境中感受并理解故事人物的情绪。
头脑风暴ing
情绪教育活动中的情境体验
从活动现场的效果来看,两位执教者所设计的情境不仅让孩子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过程中,更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收获了更多的情绪体验。
那么,在这两个活动中,老师有哪些让孩子全身心体验的“小妙想”呢?
除了服装、道具、音乐等环境与材料的设计,教师本人富有表现力的执教状态也是能够让孩子们感受情境的重要原因。
当一节课中某一个环节融入了情境,或者整节课本身就设计成了一个逼真的情境,那么集体教学活动就不仅仅让幼儿收获经验和能力,也让幼儿充满丰富的情绪感受。
教师在情绪教育活动中的观察
在上一次情绪精研活动中,成员们分享了各自的观察记录,也讨论了如何在情绪教育活动中进行观察与分析。
在本次小班《拔萝卜》精研活动的现场,成员们继续开展一对一的观察。“观察员们”以上海市实验幼儿园《幼儿情绪能力观察指引》中“能察觉自己的情绪”这一幼儿发展目标为依据,细化观察内容和观察指标,了解活动中幼儿察觉自己情绪的情况。
吸取上一次现场观察的经验,成员们事先阅读教案,从中确定了几个有利于实现观察目标的活动环节和教师提问,使“观察员们”的现场观察和记录更为聚焦,更有利于获得有价值的观察信息。
活动后的研讨中,成员们围绕这几个预先确定的环节和提问,分享各自观察到的幼儿行为表现,在与《观察指引》相对照的过程中,解读与评估幼儿的情绪表现,在比较中进一步加深对小班幼儿情绪发展特点的了解。
通过实践验证和现场研讨,项目组也调整了《幼儿情绪能力观察指引》中的指标维度。指标为优化活动提供了方向,活动也为优化指标提供了依据。
情绪教育活动与幼儿生活的联系
成员们在分析活动中每一位幼儿的行为表现时,也提出了很犀利的问题——如果我观察到的这名幼儿在活动中没有表现出情绪行为,我们如何分析呢?
一石激起千层浪!有多少孩子对情绪的提问或者对画面和游戏情境没有反应?情绪本身就是内隐的,孩子没有反应具体是指什么呢?没有表现出情绪行为,就是没有这一能力吗?……成员们的脑海中开始闪现一个又一个问题。
前来蹲点指导的邱晓云老师也参与了成员们的思维碰撞:
项目组的教师已经意识到,我们能观察到的都是幼儿的动作、表情、语言等这些外在表现。大家也都认可,当孩子没有这样的外在表现时,也不能就此认定他就不具备这个能力。所以这就更需要我们老师在日常生活中继续有计划地开展多次的、连续的、长期的观察。
一次集体学习活动的时间是有限的,能达成的目标也是有限的。在情绪教育活动中发现的问题,可以在日常其他活动中继续验证、跟进和解决。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的幼儿情绪问题,也可以通过专门的或集体的情绪教育活动来开展教育。实幼的老师已经有了初步的课程意识,接下来要更加强化这种意识,让情绪教育活动与幼儿的生活紧密联系。
对于观察,老师们需要进一步明确的是,观察是评价幼儿发展的主要手段,但我们观察的首要目的应该是让自己去了解孩子,了解自己的教育对象,并以此作为调整和优化自己教育行为的依据。
随着情绪精研项目组的持续研究和探讨,成员们对情绪教育的理解不断深化,观察意识不断增强,教育教学能力也随之提升。在你“情”我“愿”中,沉浸在孩子们奇妙的情绪小世界里,也感受着情绪教育的魅力。
嗨,我们是
爱学习爱研究
爱实践爱讨论
爱思辨也爱反思
最最爱宝贝们的
情绪精研项目组哦!
欢迎关注我们呀!
上海市实验幼儿园
我们是温暖的康家园
拥有爱研究的专业团队哦!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上海市实验幼儿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