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华名师工作室
自然·灵性·趣味
重塑幼儿园的生活,
我们需要一场
关于时间的变革。
全文字数:3342字
阅读时间: 8分钟
NO.4
SEPTEMBER
16.2022
(每周五更新)
开学两周,总感觉时间不够用。匆匆忙忙与赶赶落落成为了一种生活常态。“松弛感”一词也成为了网络的高频词。人们都渴望过上一种游刃有余、身心合一、有松弛感的生活。
成人的焦虑与紧张也会影响到儿童。这两周,我一直和老师们说,要松弛一点,要按照孩子们的内在节律安排幼儿园里的活动,不要用太多安排好的时间挤占他们自己活动的时间。特别是新入园的小朋友,不要将他们镶嵌在我们的时间安排里,要给他们更多舒缓与松弛的时间……
“松弛感”的背后与我们如何感受时间有着某种密切的关系。周二,我们推出了《有一种松弛感,叫花草园新入园小朋友的松弛感》的推文,就是希望老师们和家长们都能够放下紧张与焦虑,不做精神紧绷的成人,让孩子们获得自然、放松的感觉……
在花草园里
松弛生活的孩子们
在《给童年留白》一书中,我曾经写过这样一段话:(幼儿园)大厅里有一个时钟,时钟上仅有四个刻度,它在用自己的方式告诉孩子们,不要被时间催促,要按照自己的节奏呼吸与思考……我们能做的,就是理解你们想法的本质!(《给童年留白》·胡华著 P15)
幼儿园里,儿童的生活需要有精确的时间划分吗?
孩子们的生活需要遵循成人世界清晰的时间概念来进行吗?
我们如何用更友好的时间观为儿童创造美好生活?
PART 1
今天,无论是成人还是儿童
都处在了一种
“时间困境” 之中
“钟表时间”是一个时代的产物。在工业化的时代,人们必须要靠时间来进行精确的管理。工业革命给人类社会带来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繁荣,但也让人时刻处于被“时间”驱赶的状态之中。
“钟表的发明和运用使得时间和事件脱离了关系,时间形成了一种机器的隐喻,反过来对我们的生活形成了严格的控制。时间切分的单位越小,控制的精度就越高,对人的行动的控制就越严密。”(黄进.重塑时间生活:幼儿园时间制度化现象审思[J].中国教育学刊,2019(06):57-63.)这无疑加剧了人们的紧张感,我们都处在一种时间的困境之中。
“赶时间”已经成为现代人精神焦虑的重要来源。因为相比任何一种约束和资源,时间永远以同样的速度向前推进,不可能突然“多”出来。所以,为抓紧时间而陷入持续的焦虑中,是一种现代现象,也是过去的人无法理解的。在时间无法被精确计量的时代,我们的祖先会说“我会在太阳落山前赶到你那里”,这是多么美好而浪漫的描述。
短暂的乡村生活
是我对抗“时间焦虑”的重要方式之一
有人说“时间的可测量化是现代文明的前提之一。”但这样的认识给儿童成长带来了什么?
PART 2
儿童有自己
对 时间 的认识
时间,对成人来说是抽象的,但在孩子的眼中却是具体的、生动的、整体的。
对于儿童而言,“开启生命即是开启了内在的时间经验……他们对时间本身的体认以及采取怎样的行动,显示出童年生活本身的质量以及意义。”(黄进.重塑时间生活:幼儿园时间制度化现象审思[J].中国教育学刊,2019(06):57-63.)
儿童有自己对时间的观念。
孩子们关于时间的讨论:
时间在肚子和心里,所以不能摸到。
——沈辰宇(时4岁)
时间是从大自然中来的。
——薛梓彤(时5岁)
时间是向日葵发芽、长高、开花。
——贾依晨(时5岁)
/
太阳从东边升起,
到最头顶的时候就变成中午了。
——姚润霖(时4岁)
妈妈亲了我一口,
亲完了刚才的时间就过去了。
——周心然(时4岁)
中午,我们睡一觉醒来
时间就和原来的不一样了。
——颜妤兮(时4岁)
时间在我吃饭的时候就悄悄跑走了。
——李秉宸(时4岁)
/
我从大自然里感受到时间,
树叶到了秋天会变黄,冬天会下雪。
——管盈齐(时6岁)
过去的时间到现在了,
现在的时间去未来了。
——薛梓彤(时5岁)
时间就是一直在变化,
新的变成旧的,总是和以前不一样!
——吴卓赫(时4岁)
我们和儿童开展过关于时间的讨论,他们的观点打破了成人固有的时间观,让我们重新审视:时间,对儿童究竟意味着什么?
时间,对成人来说是抽象的,但在孩子的眼中却是具体的。时间是那些被指针带走的日子,时间是我们长大的印记……时间到底是什么,时间都去哪儿了?作为小小哲学家的儿童能给出最睿智的解释。他们对世界的朴素认知,让我们看到了另外一个时间的世界。
儿童不喜欢用成人世界的时间概念安排自己的生活,但他们会用生活事件来标记时间。
PART 3
被时间催促长大的儿童
不仅是焦虑的,
也是 “无根” 的
被切割的时间阻断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建立。小的时候,我们会和同学一起走路上学,一起聊天,全家共进晚餐是每天的仪式……但是,现在很多东西都被机械化和量化,物质的富裕伴随的反而是精神上的荒芜。
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是深度关系的产物,而深度关系的构建需要依靠时间的积累。关系的形成需要依靠人与人面对面的对话和交流,需要大量时间的投入。正如《小王子》里所说“正是你花费在玫瑰上的时间,才使得你的玫瑰花珍贵无比。”
被时间催促着长大的儿童是“无根”的,因为他们没有足够的时间与当下的自己、当下的环境建立起深度的关系。
我们特别想为儿童创造一种生活,一种不被切割的、完整的、缓慢的生活。
因为慢下来,才能充分感受世界的美好。
儿童的天性与当下的教育一直处于时间的争夺之战中,童年需要打破成人时间的压迫与拘役。虽然我们倡导大时间观,在给儿童大块生活时间上做了很多尝试(??一个幼儿园对《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的理解与实践),我认为还是不够的。因为制度性的问题不改变,我们的改变始终是有限的。
“自然的时间”和“社会的时间”在儿童身上体现的是冲突还是和谐的关系?这一问题,今天需要我们做出更深入的思考,给出自己的答案。
PART 4
被 困在时间里 的
幼儿教师
现在似乎有一种倾向,觉得教师把幼儿的一日生活安排地越细碎,就意味着儿童可能获得的体验就越丰富,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就越高。
事实果真如此吗?
儿童的一日生活本来是完整的,有着自己独特的生活节律,但他们在幼儿园的生活往往被成人依据成人世界的时间,人为地切割为一个接一个、相等时长的活动安排,不论是游戏还是教学活动,抑或户外活动,都被切割成较为均匀的活动单位。
这样的时段安排呈现出一种机器切割的节律,不同类型活动的开始、进行和结束,都需要教师进行严格的时间管理。教师与幼儿每日需要频繁地在活动与活动之间进行衔接切换,加上班级幼儿人数较多,这种集体同步的转换所需时间更长,因此,教师与幼儿常常处于“赶时间”之中,这造成了有限时间内工作的紧张感和压力感。(黄进.重塑时间生活:幼儿园时间制度化现象审思[J].中国教育学刊,2019(06):57-63.)
在这种制度性的压迫下,不仅是儿童,教师也被困在一个一个细碎的时间段里,无法与儿童持续、深入地沉浸在一个活动之中,沉浸地生活在当下……教师焦虑与职业倦怠的根源也在于此。
PART 5
写在最后
/ 严格与松弛
/ 控制与自由
/ 集体与个人
“当前幼儿园的一日活动和课程改革已经慢慢由某一种活动、某一个领域、某一个片段扩展为 整体的重构,几乎是不可避免地撼动到了空间和时间这一基本构架。”如果幼儿教育的改革不涉及时间观的变革,实际都是“虚晃两枪”,我们的改革实践将会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黄进.重塑时间生活:幼儿园时间制度化现象审思[J].中国教育学刊,2019(06):57-63.)
因为教育就发生在
生命所能占据的
一切时间和空间里。
时间
是教育生活的横向轴。
如果时间不松弛,
很难生发出活色生香的课程,
也很难做出有生命力的教育
……
最后,我想再次引用黄进老师《重塑时间生活:幼儿园时间制度化现象审思》一文中的重要观点:
“走向时间共享是我们摆脱这种困境的唯一通途。它是时间维度上的共同成长,意味着儿童作为自然和文化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不只是作为未来社会的成员,其价值能被教师所意识和所欣赏,儿童成长的时机化为教育的时机,也化为教师专业提升的时机,从而达到对人生和世界的意义的理解;它也是时间维度上的共同生活,亲密的关系、和谐的人际,使得时间不仅仅是指向无限未来的机械直线,而成为当下一个个有意义的时刻,充盈、丰满、鲜活。”
“心理的时间总是充满着各种意义,现在因为打破了与过去和未来的联系而得到突出。”当时间成为生命意义的载体,“现在”就不再仅仅是一种工具或者未来的准备,而是成人和儿童心灵的相遇之所。
END
PS:本期文稿在我与郭国燕老师、张芬老师讨论基础上整理形成,特此鸣谢。
向您推荐
每个人都可以尝试
在生活中运用哲学,
对周围的人、事、物进行思考。
??????
点击上方小程序
享特惠8折
原价:55元 现价:44元
温馨提示
如果你想及时收到来自“胡华名师工作室”的推送提示,推荐你通过“在看”“留言”或”星标“”分享“等方式,让微信后台的算法记住你的喜好。??
版权声明
本文系胡华工作室原创作品,
版权归作者所有。
欢迎转发至朋友圈,转载需授权。
思想的形成,需要时间,也需要心血。
反对抄袭,反对洗稿。如有借鉴,请注明出处。
如有侵权,我们将通过法律手段进行维权,
同时将在公众号上对抄袭者予以曝光。
编辑 / 张芬老师
日期 / 2022年09月16日
● 推荐阅读
“一个园长和她倡导的幼儿园教育”
胡华-名师工作室
Huhua-Edu-Workshop
自然|灵性|趣味
点击“”
购买《幼儿教师的教育哲学观》
享8折优惠
??????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胡华名师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