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3日,我园课题组核心成员就职责分工、材料提供、时间保证、学习故事撰写召开研讨会。本次会议旨在为幼儿的自主探究提供保障、以便更好地支持幼儿的自主探究行为。
本次会议由付国庆老师主持,首先她介绍了草拟的职责分工表,接着各成员就分工的合理性、完善性进行了讨论,余园长强调各成员一定要在课题推进过程中形成多样化的成果。
环境是隐形的教师,丰富多样的物质环境,有利于幼儿自主探究、主动学习。哪些材料易引发幼儿自主探究的?是先制定标准,再投放材料?还是先提供材料再从中找出易引发幼儿自主探究的材料?核心组成员就这两种方案进行了讨论,最后就后者达成共识。
接着,核心组成员集思广益,各自预设出可能促进幼儿自主探究行为出现的材料,并就材料的可获得性、可利用性进行了讨论。核心组预设的部分材料是曾经在区角游戏中投放过,可很快就从区角环境当中消失了,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状况?核心组对此进行了反思,他们认为幼儿是否始终带着问题在探究、教师是否及时关注到幼儿需要、教师对材料的既定教育目标是否过于限制幼儿都会造成这种状况。
归根结底,教师对游戏价值的认识,可使其在开展游戏、以及对儿童的支持和引导上面有一些偏差:重幼儿过程感的满足,忽略儿童内心思考以及内部经验积累。因此,我们应拓宽视野,不要让幼儿玩教师二次过设计的游戏,尝试将儿童制作“玩具”的过程也变成游戏。核心组就如何将这一想法化为实际行动进行了讨论。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大多数探究源于幼儿的游戏,充足的游戏时间是保证幼儿自主探究行为出现的前提。因此,结合《3-6岁学习与发展指南》及我园基本情况,核心组对一日生活环节时间安排进行了调整,充分保障了幼儿游戏时间。
最后,余园长结合学习故事—-《带着石头去旅行》,为核心组成员介绍了学习故事的写法。她强调教师在敏锐捕捉幼儿探究行为的同时,一定要坚信:儿童是能为自己设立学习目标,且是有能力、自信的学习者。我们相信,明确的职责分工、合理的材料提供、充足的时间保障、学习故事的收集和撰写四者定能为幼儿的自主探究行为保驾护航。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成都市第十六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