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真快,哭鼻子的小不点长大啦
岁月静好,我们在感动中重新出发
毕业季总是充盈着不舍与憧憬。16个毕业班423名宝贝,挥手不说再见,下周就去小学了;新学期,19个班(唐冶园3个新班)496名宝贝,在期待中,插班入园。
快乐永驻,我们如初。拍毕业照时,我们都笑了;带着合影回家时,我们都哭了。三年陪伴,蕴含着万千童趣细节,纵有不舍,仍拥着宝宝嘟呐着说再见。
离园有惊喜,把仪式化作游戏;思维要创新,把专注导入链接。老师们搭起人字拱桥,为孩子在园的最后一天欢送引航。孩子们不愿意走,家长们不舍得离开。
朋友圈溢满了不舍的画面,妈妈们倾说着成长的变化。入园时的焦虑、升班时的期许、沟通时的触动、合宿时的不安,在毕业的季节里,化成了感动的泪花。
离园时,很多爸爸来接孩子。这届爸爸,真的愿为孩子而改变和学习。几次童林伯伯的讲座,爸爸们都能占到一半以上的比例。榜样,能促进孩子自觉的自我管理。
周五时,很多家长跟老师一样睡不着,脑海里播放着三四年来的点点滴滴。安安的画家爸爸,一首《毕业》诗,在家长群和朋友圈激起了思绪的浪花——
我们常说一切为了孩子,这需要家长的四个维度作背书:为孩子花钱,为孩子花时间,为孩子而学习,为了孩子而改变。“为了孩子的一切”较空泛,“为了孩子的潜力”更准确!
我们不敢说自己是完美的父母或老师,童林堡的教育目标是“让孩子和我们都成为最好的自己”。包含两个核心点、四个基本面,周六新生家长说明会上,园长作了解析。
育儿无标准,且行且珍惜。童林堡力求用系统的精细化管理及专业的特色化教育,为幼儿在园生活,创设适宜的引领性环境,同时,加强信息公开,做好家园共育。
幼儿教育属于实践教育,需要老师和家长共同学习。学习不拘于形式,家长沙龙、读书会,家长学校、家委会,专家讲座、公众号,育儿路上,与孩子一起精进!
时间都去哪儿了?托班小班、中班大班,老师和孩子们一起生活,一起游戏。童林堡的四年时光里,老师和家长一起沟通、相互学习,热情可抵岁月的无情!
马上升班了,园务们早研究好了教师匹配与班级融合。大班毕业了,昨天幼儿园给大班老师特放了一天假;接下来,将进行《八天爱上幼儿园》开学前的再练习。
儿童潜力是无穷的,日积月累,变化源于家庭和老师的合力。因孩子而改变,为孩子而学习,为了祖国的未来,我们构建潜心学习共同体,一起静待花儿开!
新生马上入园,根据幼儿心理和引导特点,我们总结过《8天六步化解分离焦虑,让宝贝爱上幼儿园》(双击打开链接),以便家长了解和舒缓分离焦虑。
解析幼儿的五种哭法,给出可练习的解决办法。《五步鼓励法和五步解困法,让孩子不再眼泪汪汪》推荐给广大家长,有助陪伴的耐心,也分享给更多幼教同仁。
敬畏生命,敬畏教育。建构学习共同体,提升幼教发展力。明年,童林伯伯将为毕业了的家长做一期《看见学习和学校生活》的讲座。为了孩子,续献绵薄之力!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童林堡幼儿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