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习惯把感受直接表现为情绪,常常用哭来表达自己的畏难情绪。特别是刚入园时的手足无措,以及游戏挑战遇到困难时,有时能急哭。碰到这种情况怎么办呢?来看看童林堡90秒(不再哭)沟通法吧。
唐冶园3月刚开了新班,让我们跟随19名幼儿入园的脚步,看看通过“五步解困法”和“五步鼓励法”,如何“8天爱上幼儿园”的。
01
解析幼儿的五种哭法
觉察幼儿的内在意愿
孩子从家庭走进幼儿园,因为与亲人分离而引起的焦虑、不安,会让宝贝们哭起来。安全感(我要找奶奶,爸爸妈妈不要我了吗)、归属感(这个地方跟我有什么关系)和适应性,是形成幼儿分离焦虑的内在因素。
老师准确识别“幼儿的5种哭法”,结合语速、语气、眼神、肢体语言,用90秒沟通法,(太早介入孩子情绪还没得到释放;太晚介入孩子会情绪爆发,形成痛苦记忆),拉近与幼儿的距离,建立信赖感,帮孩子走出困境。
比如孩子哭着倾诉“我要回家”,老师说“好呀,我们一起回家吧”,在立场上跟孩子共情一致;然后再问“怎么回家呀?往哪儿走”,以及“如何给爸爸妈妈打电话”,引导孩子把回家的诉求变成“记住家住哪或爸爸妈妈的电话”。
当幼儿“我不会、没办法、太难了”时,我们怎样引导?下面我们通过“独立穿衣服”这个生活小细节活动,体验一下“五步解困法”。
02
五步解困法
让孩子快速走出困境
【第1步了解幼儿困境】刚上幼儿园不会独立穿衣服很正常,幼儿潜意识里是大人帮着穿衣服。没人帮助,似乎不知从哪里开始。孩子迷茫等待的眼神,仿佛告诉老师“我不会,你来帮帮我吧”,老是穿不上或脱不下,会急得哭。
【第2步改写困境】厘清时间指针和难度,“你只是现在还不会穿小衣服对吗?”但你擅长穿大衣服对吧,我和你一样大时还不会穿外套呢!把“不会”转为“不擅长”,是对潜意识指出这个事情可以学会的,未来可以提升的。
【第3步寻找因果】把事情的原因找出来,“你现在不会穿衣服是因为没练习过”;“等一下老师一起组织学习如何穿脱衣服,你就掌握了对吗?”学习穿衣服和多加练习,这两点都是可以控制和行动的事,孩子畏难就变渴望了!
【第4步假设原因】当老师或妈妈教你两遍穿脱衣服,就学会了,对吧?把连接词“因为”改为“当”。“当”比“如果”好,因为“如果”包含做不到的可能;“当”则暗示一定做得到,此时已从困境走向选择。
【第5步行动于未来】孩子说“做不到”的时候,是把注意力放在了过去的事实上,而忽略掉了未来改变的可能性。带入情景,我们开始吧,认识正反面、左右不颠倒,找对口、攥起拳,数数123,哦,成功喽!
03
五步鼓励法
让孩子更大胆积极
五步鼓励法跟五步解困法不同,通常用于鼓励孩子挑战,或针对孩子在自信心不强而犯错的情形下的动力引导。无法肯定结果或成绩,就肯定动机。从“我可以帮你做点什么”开始,帮助孩子从非优势中寻找信心。
【第1步,关注情绪】站在幼儿角度,用语气、眼神和肢体动作,接纳幼儿情绪,“我在你这么小的时候一样也会害怕,害怕是正常的”。学会告诉孩子“妈妈陪着你,妈妈理解你”。用温和的语气问“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第2步,肯定动机】肯定其出发点,引导换个角度。告诉他:你是个聪明的孩子,你之所以不敢尝试是因为“你知道如何保护自己”。然后,引导孩子找出问题的关键和解决办法,帮孩子排除危险、消除顾虑,大胆试!
【第3步,部分肯定】孩子的想象力最丰富,帮他打消顾虑后,引导宝贝联想更多的“好主意”。童言无忌,对孩子提出的方案进行多维度肯定和鼓励。比如,很不靠谱的想法,可以说“你这个想法太有创意了!”
【第4步,从他立场】询问孩子的感受,过程中强化孩子的内生动力。这样你感觉怎么样?是不是比刚才更好了!进而增强幼儿正向的自我心理暗示。
【第5步:新可能性】以幼儿为中心,引导他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孩子慢慢就明白,遇到困难要自己思考、开动脑筋想办法!不接受反授权(你来帮我做吧),由他自己来推动。帮助孩子增强逆商,在挫折中勇敢担当!
五步解困法,通过了解困境、改写困境、寻找因果、假设原因、设想未来等方面进行情境转化,帮助孩子破除限制性信念,突破原有框架结构,找出可控资源,丰富维模式。
五步鼓励法,通过状态接纳、动机认同、局部勉励、过程激励、突破担当进行赋能,帮孩子将注意力焦点从问题转移到行动上,让静态思考变得活泼有主张,自由而灵动。
说不出来做不到,说不清楚做不好。解读幼儿背后的委屈与动机,先解困再赋能,用好暗示和推力,让孩子感觉到自己是可以完成的!让我们以没有敌意的坚决和不含诱惑的深情去呵护宝贝的心灵成长!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童林堡幼儿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