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进入七月,时间既快又慢。满眼望,孩子们自主游戏,一番满足在心头;回头看,老师们沉淀绽放,一番感触在心底。父亲节时,六月的园长务虚会,我们在槐荫园围绕“读书·情商·融合”展开了讨论。
读书让我们理性思考,如何高效阅读?情商帮助我们感性表达,如何培养情商?“户外游戏情景剧”,如何融合童林堡四大教学特色?带着任务,大家一起发散式研讨。会议还特邀了假期论文撰写、推评的12位老师。
人人都要学习,并在不断的迁善中得到鼓励。王园妈妈给在论文评述中脱颖而出的老师们,每人发了千元的小红包。课间,董旭花教授惊喜现身,送来了专业书籍作为礼物,并颁发了获奖证书,老师们欢欣鼓舞。
童林伯伯说,希望老师能够增强教学反思、提炼教学心得,并习惯记录或写成教学研究论文。如若能发表,将借鉴童林堡532法则进行更大的奖励。在孩子们的笑脸映衬下,我们一起来看看老师论文书写的心声吧。
01
奥龙园:张小川 卓文博
李婉婉 李亚婷 李竹青
【李亚婷老师】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他人的赞赏,学前儿童心理尚未成熟、处于心灵成长的关键期,进行有效的鼓励教育尤为重要,这次论文我选择的是《鼓励教育在个案中的影响》。论文输出是很有意义的学习反思,越深入,越体会到鼓励的重要性。
开题时,还没方向,等我沉下心来找资料、回忆案例,结合童林堡心灵成长案例追踪表,透过家长、教师问卷调查,我愈来愈坚定把这项议题研究透彻。得知论文通过初审,心情非常激动,我觉得能跟伙伴们分享,付出非常值得,也对“五步鼓励法”有了更多理解。
【张小川老师】在日常教学及班级管理中,我发现会有几位让小朋友头疼、老师心疼的孩子。好动喜欢打扰别人、破坏力强的孩子让人头疼,这类小盆友安全感高、专注力低;打蔫、游离、做事提不起精神的孩子让人心疼,这些孩子偶尔会成为被前者“欺负”的对象。
这两类情形,有一个共性,就是专注力不足。在撰写《让专注力训练在教学中常态化》的过程中,我把专注力小游戏穿插到一日常规中的实践,及针对性训练与互动整理出来。因为游戏中既减少了消极等待的时间,各项感官也得到有意训练,孩子专注度得以提高。
【李婉婉老师】疫情期间,除了每天关注防控动态,还有些新闻头条热搜:韩国“N号房”事件和“鲍毓明案”的曝光,让我开始在这个漫长的假期反思成长中的性教育问题,这也是我论文选题《幼儿阶段儿童性教育探讨》的原因。知网也缺少一些 “儿童性教育”一类的专业研究论文。
孩子缺少对性安全方面的知识是造成受到侵害的主要原因之一。性教育包含了方方面面,比如生命的起源、身体的发育、性别意识的形成与认同等。我在家长问卷调查中发现,只有27%的家长表示已经对儿童进行过预防侵害的教育,24%的家长表示不知道怎么进行预防性侵害。
【李竹青老师】学前期是幼儿个性发展的关键期,而幼儿个性发展的差异表现在心理能量值的不同,对未来成长影响深远。童林堡幼儿园创设了“心灵成长式”园本课程,通过45个游戏课程迁善其短板,促进其个性发展。
我的论文聚焦在心理能量层级图的基础上,梳理了《应用儿童心理能量九大要素,进行个性教育课程的探究》。在论文写作中,我将实践反思与理论输出相结合,树立了更加完善的教育理念系统。感恩遇到童林堡,这里是孩子玩耍的梦幻园,更是老师施展专业的梦想园。
【卓文博老师】成为一名医生、律师、教师等都需要专业培训,但如何做父母却没有职业辅导。当遇到孩子行为不当及情绪发泄时,作为成人的我们很容易纠结失措。只有作为老师或父母的我们在成为最好的自己方向上不断前进,才可以帮助孩子不断成长。
让孩子和我们都成为最好的自己,是童林堡的教育目标。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幼儿阶段对孩子一生成长奠定着根的作用。作为一名肩负着3-6岁幼儿启蒙引领的幼儿老师,我的选题《作为幼儿教师,让我们成为最好的自己》,通过几个章节的论述,伙伴们都非常有共鸣。
02
洪楼园:洪李鹏 李云 王晓琪 崔敏
【王晓琪老师】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独特的爱好、性格、天赋、人生。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是家长的期许也是我们的愿景;让自己成为最好的自己,是老师的源动力。《如何在教学活动中助力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我以此为题书写了本篇论文。
花期有先后,心灵需倾听。按照教学实践,我总结了四个篇章:①认识自己、迁善短板、成为最好;②游戏体验、经验思考、成长进步;③克服恐惧、内生动力、心灵成长;④情感表达、助人答己、成为最好。放慢脚步、心怀希望,用爱浇灌,向阳花开。
【洪李鹏老师】初次接触幼儿园教学活动还是在大学时期,从中外教育史、教育学到幼儿教育研究方法,那时便对班级教学有着心潮澎湃的憧憬。工作后越来越感受到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意义,通过不断的摸索和实践,我们班的班本课程也由此发生了转变。
所有的生成课程源于幼儿兴趣点而非预设剧本,我的论文《从幼儿的兴趣看教学的有效性》,用较大篇幅描述我们班小朋友与冰的故事:从初冬与冰相遇,到自由探索寻找冰宝宝,到玩法创新、让冰更好玩,再到场景变换、多领域融合,最后是课程延伸,体验冰与水的转变。
【李云老师】在教师培训中我担任了“幼儿分离焦虑”课题的讲师,加上去年9月重新带最小年龄的托班,对于幼儿分离焦虑的具体表现有较为深刻的实践经验,因此本篇论文选择了这个话题——《如何让孩子八天爱上幼儿园》。
正确认识幼儿分离焦虑规律,找到科学有效的应对措施,可以帮助幼儿顺利度过分离焦虑期,融入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实现内心的积极成长。本文从分离焦虑产生的背景、原因、类型、应对措施等方面进行梳理,既是自己的教学笔记,也可以给其他教师做一份参考。
【崔敏老师】探索是孩子的天性,一年四季,用心去发现孩子们探索的那些小事儿,大自然中的探索远比我们想象中丰富多彩。即使是一片树叶,一棵小草,一只蜗牛,在老师的启发下都能留住孩子思考的脚步。孩子喜欢探究,喜欢问为什么,多样化的环境更能激发孩子的探索欲望。
结合童林堡季节融合式主题课程,我的论文《童林堡自然成长的孩子们》,重点叙述“如何积极引导、把时间留白,让孩子们在自然的环境中快乐成长。” 在书写、整合、完成论文时,发现保护孩子的“小世界”真的很重要,蹲下来从孩子的角度看一看,可能会有不同的收获。
03
童林堡槐荫园:钱希英 刘蒙蒙 张振坤
【钱希英老师】儿童的成长,需要稳定安全的爱。在朝夕相处中,我发现有些孩子不敢大声说话、眼神躲闪、参与度不高、行为腼腆等,这引起了我的持续关注。通过案例解读,我了解到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安全感不足。所以,我的论文方向定为《儿童缺乏安全感的原因及教育对策》。
作为老师要给孩子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独立、民主的生活空间,打造一间幸福教室。同时,及时关注幼儿,给予适宜的有效帮助,接纳其状态,尊重其主张,示范好榜样,鼓励其试错。在家园共育的双重合力下,让孩子们身心轻松,获得安全感。写完论文,感觉自己可以做工作坊了,呵呵
【刘蒙蒙老师】作为一名拥有十年幼教工作经验的老师,经常会有家长问“为什么我的孩子总是注意力不集中”、“玩玩具的时候总是看见哪个都想玩,最后哪个都放弃了”、“为什么跟孩子重复n遍,他都像没听到一样,神游在自己的小宇宙中?”
通过查阅书籍,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写了这篇《关于中大班幼儿专注力的改善》论文。从专注力的概念及重要性、破坏因素、前提条件及如何提升这四个篇章进行论述。给孩子最好的学习方法,就是让孩子聚精会神地去学习;让孩子插上专注的翅膀,自由翱翔!
【张振坤老师】疫情让假期特别长,大部分幼儿“宅”在家中,想象力和创造力被大量的直接经验取代。我的论文主要从延迟开学下的幼儿体验、反思式学习以及集体生活三个维度来写。5000多字的内容,自己也记不清修改、斟酌了多少次。
撰写论文,是自我梳理和内化的过程。老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力、自胜者强”,我觉得这句话同样适用在教育活动中。我发现每一次引导、反思和教育活动的开展,都来自于有计划的观察。玩乐有童心、教育显专业,做温润专业的育花人,和可爱的孩子们一起成长。
【结后语】:一册册教育随笔,凝结着老师们教育工作的充实与丰盈;一段段教学呈现,背后是老师们辛勤教研和反思输出。大家关切哪位老师的选题,小编会根据后台留言,单独呈现一篇完整论文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童林堡幼儿园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童林堡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