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成长,阶段性变化,持续中发展,越来越会玩!2到3岁幼儿,好模仿、爱假象,刚步入集体生活的他们,慢慢从独自游戏,往同伴交往中互动。本期跟随不同年龄段游戏镜头,看看托班幼儿的经验生成与中班的差别,以及老师的教学反思。
01
奥龙园(托班)高迪班
商甜甜、薛梅、陈敏菊老师
观察主题:由“一片树叶”生成的幼儿自主探索
观察地点:高尔夫球场、果林区、教室
一、幼儿自主选择游戏材料:近期发现孩子们对落叶特别感兴趣,每次户外活动时好多孩子都能被地上的落叶所吸引,于是我们就根据孩子的兴趣,生成了一次符合托班年龄阶段的幼儿发展水平的游戏“一片树叶的探索”。
二、进行树叶探索观察:
【星期二】:高尔夫球场前,孩子们围在一起,我走过去看,原来他们在观察树叶:树叶有红色的、黄色的、绿色的,一片片、一簇簇、一堆堆,他们把树叶像宝贝一样的放在口袋里。我引导孩子观察眼前三棵树的叶子。楚楚说:“柿子树的叶子是大大的、红红的!”石头说:“银杏树的叶子有绿色的、黄色的,像小扇子一样!”边观察,孩子们边捡地上的树叶,朵朵把捡到的树叶进行了分类。
【星期三】:我们在果林区继续观察叶子,孩子们发现许多树叶形状不同,每个孩子似乎都有新大陆。嘟嘟拿着一片残缺的树叶说:“老师你看我的树叶像小鱼!”玥玥、美超用手指把树叶中间弄了一个圆圆的洞,对我说:“老师老师,大树是圆圆的、房子是圆圆的,你也是圆圆的!”
看到孩子们对“通过树叶中的洞洞看天空”很感兴趣,于是我们就用孩子们捡到的树叶进行了树叶影子游戏。通过光照投射到墙上的影子来观察树叶的不同形状。探索的过程中,冬冬把几片树叶拼在一起拼出了小汽车的形状,惊喜的叫了起来:“老师快看我的小车车!”孩子们纷纷拼出了自己想象的图案。
【星期四】:今天树叶探索基于上次孩子们对树叶的新发现,制定树叶粘贴画。孩子们自己选择树叶的形状摆一摆、拼一拼,看一看大家都创作出什么作品桐桐举着自己用核桃叶拼出的一只小老鼠给老师看;石头说:“用柿子树的树叶和柳树叶可以拼出大螃蟹”;朵朵拿着自己用银杏树叶拼出的作品说:“老师看我拼的这朵小花漂亮吗?”
桃桃和几个小朋友发现涂过颜色的叶子可以把它的形状印在纸上,大家对这个发现都很感兴趣,于是我们根据孩子们的这一兴趣点进行了树叶拓印画,几个孩子围着自己拓印出来的树叶拓印画仔细观察着,阿诺说:“这个上面有细细的线!”楚楚说:“上面有花纹。”还有的孩子有了更多的发现。
孩子们观察结束后老师告诉孩子们大家所观察到的“线”、“花纹”都是每片树叶上的叶脉。这一周还给小朋友和家长布置了小任务:一起去捡树叶制作树叶粘贴画,让孩子们和家长一起对树叶进行新的探索(为这次的亲子树叶粘贴画我们举办了一场《树叶粘贴画展》)。
反思一:本次游戏是由孩子对树叶的观察而进行的游戏探索,托班年龄阶段的孩子经验相对匮乏,所以老师还需要在幼儿组织游戏的过程中,及时关注游戏中幼儿的兴趣点,借助环境的启发,根据孩子的发展水平找准幼儿最近发展区进行一系列探索游戏。通过这次对树叶的探索和观察,发现要能够根据幼儿的兴趣生成符合幼儿发展水平的游戏,并且借助环境的启发。
反思二:游戏计划不是教师凭想象制定出来,而是根据儿童在游戏中的表现,根据儿童的需求及存在的问题来制定。就如孩子们在对树叶探索中不断的有新的发现和兴趣点,我们教师就在孩子的游戏中不断生成新的计划,从而使游戏的开展更加满足孩子们的愿望和需求,避免游戏的盲目性和导演性。
反思三:在幼儿玩游戏的过程中,环境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比如在树叶的探索过程中孩子可以在高尔夫球场观察三棵不同颜色的大树,可以去果林区观察和收集各种形状的树叶、还可以在教室做各种关于树叶的小实验,生活经验的不断积累,从而进行丰富变换。在不断生成的游戏中环境具有多样性和开放性,幼儿想玩什么游戏、在哪里玩是他们的权利,让幼儿主动发现。
反思四:教师以多重身份指导游戏有利于对游戏的有效指导,当幼儿需要游戏材料时,教师是游戏材料的提供者;当幼儿需要帮助时,教师是游戏的支持者和援助者;当幼儿需要教师一同游戏时,教师是儿童游戏的伙伴和参与者,当幼儿不需要教师介入时教师是游戏的观察者;当幼儿在分享游戏经验时,教师是倾听者和发问者。
02
洪楼园(托班)企鹅班
李云、安秀倩、周晓华老师
观察主题:九宫格再搭建
观察地点:空中平台
【探索过程一】:玩九宫格时滑梯板掉落,好好和小宝寻求芙彤帮助并一同合作将滑梯板安装好,好好蹲下来检查是否安装好并轻拍几下检查是否结实;好好知道如何安装后,开始卸九宫格的其他部分,然后和佳芯一起尝试组装;安装好之后睿睿托住另外一侧,好好说:“我们可以过桥桥”,发现没有东西固定后,做好滑梯板坐在上面滑了一次之后离开。
【探索过程二】:在接下来的自主游戏中,好好多次找小朋友一起尝试搭“桥桥”,但多次尝试并未成功。孩子们提出找老师、大哥哥姐姐帮忙。好好主动去寻求“哥哥,你可以帮我搭桥桥吗?”浩浩哥哥在询问好好想搭什么样的桥、需要用什么材料之后,召集小伙伴帮助好好开始了一场“造桥”工程,大班小朋友每人带一名弟弟妹妹,一起开始了搬、抬、挪、卡槽一系列动作。经过半个小时的努力,他们的桥搭好了。
【探索过程三】:大班和托班小朋友大手拉小手开始了过桥游戏。第一次尝试时,大班小朋友会在前面给小朋友示范,并拉住弟弟妹妹的手保护好;第二次尝试时,哥哥姐姐站在地上引导小朋友慢慢爬过小桥;多次尝试后,托班小朋友在大班哥哥姐姐的保护下已经可以站着走过小桥了。
反思一:环境选择及材料提供。游戏场所中的器械材料有九宫格、三人小车以及攀爬架。上周已有以上器械的游戏经验,本次游戏支持幼儿可以自主选择在哪玩、玩什么、和谁一起玩。尊重幼儿的兴趣,激发幼儿游戏的热情,利于游戏更多的创新玩法和游戏教学点的生成。
反思二:自由组合、陪伴搭建。搭建一直是幼儿喜爱的活动,托班也不例外。今天九宫格的游戏活动孩子们兴趣很高。好好说“佳依咱们一起改一改吧”,他们在好好的提议下一起把原有的九宫格造型拆了重组。在改的过程中,他们一起搬,一起推,我作为孩子的“玩伴”也加入到搭建中,尊重孩子们的想法。必要时帮孩子们搬一下(有的部件太重了)。
反思三:教师适时的导引及达到成效。当幼儿发现并决定拆、重组器械时,老师对幼儿的探索意识给予适时的正向鼓励引导;当幼儿游戏中遇到一些无法解决的困难和问题时,以玩伴的角色提醒和鼓励。给幼儿更多的选择,让幼儿判断再选择更有意义。尝试解决困难寻求帮助,满足情感交流,积累各种经验,获得身心和谐的发展。
反思四:混龄游戏,各有发展。“老师,我想搭一架长长的桥。”抓住教学生成点,怎么搭?跟谁搭?老师要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大班幼儿对搭建很熟练,有他们的帮助会更有意义。实践证明,在混龄游戏中,他们互相提醒,大的让小的更勇敢、小的让大的更耐心。大班浩浩说“弟弟都变勇敢了,第三次敢从桥上走过了”。自主游戏是幼儿自主化的过程与探索,实现了孩子与孩子之间更好的游戏。
03
槐荫园 哈佛班(中班)
钱希英、李斌、赵洪菊老师
观察主题:幼儿园的“游泳池”
观察地点:四分之一圆
四分之一圆在近期颇受孩子们欢迎。孩子们在前期的经验积累中,探索出很多不同的玩法,并将自己的想法付诸于实践。随后,他们开始出现了交流,展开了第一次的讨论:如何更好玩?
【一、展开交流分享】:小辣椒说:可以把大圆放倒,让小朋友进去,拆开其他的圆,变成一个赛道;马睿泽说:可以把它们搭成一个小桥;大禹说:可以把大圆用扳手拆掉螺丝重新摆,但只有我一个人会拆。
【二、确立目标】:随后,他们一致同意大禹的想法——拆圆,并摆成喜欢的赛道。在拆的过程中,有的螺丝比较松,他们用手就能慢慢的把它拆下来。但大多数螺丝是很紧的,于是,孩子们都借助工具扳手尝试着把螺丝拆掉。
【三、发现问题,协商解决】:刚开始大圆是在放倒的情况下,他们在拆。但大禹和睿睿发现底下的螺丝用手够不到,而且压着也不方便拆。于是他们想把大圆立起来拆,这样两边都能同时拆。但这时问题又出现了:立起来的大圆不稳定,来回摇晃,拆的时候用不上力。这时,大禹跟轩轩和硕硕商量说:你们女生力气小,可以帮我们扶一下大圆让它变得固定才能拆,要不然,拆不了。
【四、合作拆圆】:随后,两个小女生虽然也想拆,但还是选择扶圆。经过三个上午的户外时间,孩子们终于把大圆上的32个螺丝拆掉了。螺丝全部拆掉,当他们试图把大圆拆开时,发现没有螺丝的大圆依然很紧。大禹说:我拉这一头,七妹你拉另一头,我们一起用力看看能不能拆开。
拆完大圆,孩子们围坐在一起讨论,展开了第二次讨论:“零散的四分之一圆,我们可以怎样玩?”这时程程说:“可以搭一个游泳池,因为幼儿园没有游泳池”。他们一致同意程程的想法,开始动手搭建。
大禹一开始想在大圆上放一个半圆,把它垒高。但是因为表面太滑,没法固定。连续3分钟,他们一直在大圆上想办法,怎么垒高。这时,同同和阳阳搬着四分之一圆放在地上,将游泳池拉长,其他小朋友也因此受影响,开始搭建。
一会儿,游泳池建好了,孩子们在上面体验试玩,非常的开心。但慢慢的大禹、程程发现:半圆总是往外跑,于是他俩每人把轮胎滚了过来,放在泳池的两边。程程自豪的说:你看!轮胎太重,把它放上去半圆就不会往外跑了,把它固定住,我们就可以玩啦!
反思一:放手游戏,发现儿童。在开展游戏时,我时刻提醒着自己的角色定位,作为观察者与陪伴者去放手并鼓励幼儿自由、自主探索游戏。让孩子自主发现问题所在,在合适的时机推进幼儿对问题的探索。在反复讨论、试错调整中,找到技巧并将问题解决。
反思二:看懂游戏,理解幼儿。游戏中,要给予到幼儿更多的信任,相信他们能够通过自身的探索与尝试,能挖掘更多的玩法,获得更多的成就感!幼儿在拆的过程中,孩子们分工合作,懂得独立思考,学会了沟通与协商,并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在合作中,与伙伴建立链接,不断生成新的游戏玩法。在挑战的过程中,将难度层层递进,达到兴趣浓,动力足!
反思三:回应游戏,追随幼儿。经过这段时间的自主探索,在孩子的操作中,创新了很多的玩法。自主游戏不是全部放手,有时候需要我们实时导引。我们会慢慢发现游戏不难,难的是在游戏中的引导。当游戏无法深入遇到困难想放弃时,老师需要引导但不能主控游戏的开展,让游戏持续并深入下去。
反思四:游戏的连结性,无断层。通过游戏,让孩子不断积累游戏经验,不能因为时间不充分或场地不够等客观原因让孩子的游戏出现断层,要增加游戏的联动性和连接性。这样,孩子才会在积累和挑战中,不断创新!Ta的各项能力,才会螺旋式上升!
【编者后记】:把游戏还给童年,让教育回归本真。一事多样、一物多玩,自主游戏中,儿童是有能力、有自信的学习者和沟通者。时刻坚守初心,尊重幼儿,以儿童视角走进幼儿游戏现场,支持幼儿探究行为,助推幼儿深度思考,让他们成为真正的“游戏人”!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童林堡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