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幼儿园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幼儿教育工作者有了一定的课程资源意识,在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等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然而,对于如何充分利用课程资源,教师们可能仍然感到迷茫和困惑。因此,苏州市吴江区实验幼儿园求真园区开展了“从课程资源到儿童经验”专题读书活动。
第一轮:阅读沙龙品书香
在丹桂飘香的10月,全体教师通过个人精读、小组阅读、骨干教师等方式共同学习了《从课程资源到儿童经验丛书——造房子》。
在阅读的基础上,老师们围绕书的精彩内容,结合自身的工作实际和生活体验,从不同角度畅谈了自己读书后的所思所想。
第二轮:学以致用看儿童
因为阅读,我们也更多地了解了幼儿,走进了儿童视角下的课程资源。11月,老师们对园内园外资源进行了实地考察,以书为媒介,将阅读中所得到的感想用到日常教学中,并从不同方面关注幼儿成长。
01
中庭资源
园区的中庭是孩子最喜欢的地方,因此全体老师就园区中的中庭资源,开展了教科研活动,老师们以小组为单位,各抒己见,说着自己的想法。
老师关注幼儿在中庭的活动,和幼儿一起开发课利用水、沙、泥这些幼儿感兴趣的自然资源。
02
树林资源
在园区外有一片木瓜林,幼儿每次户外活动时总会好奇地观看。全体教师在实地考察后,园区决定要好好开发这一资源。
幼儿们在木瓜林里闻秋味——木瓜成熟的味道、听秋声——风卷落叶的声音、感秋美——蝴蝶飞舞的样子……
03
自然角资源
幼儿园的自然角资源对幼儿各领域教育起着积极的作用。由于自然角陈列物品的多样性、变化性、具体性,给孩子带来的是直接刺激感官的经验,为孩子提供了自由的随机观察和探索的机会。
每一位幼儿都能够在这里倾听自然密语,在观察、记录和照顾动植物中发现无穷的奥秘,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
第三轮:笔耕不辍悟儿童
12月9日求真园区开展“从课程资源到儿童经验”专题读书活动推进会暨课程故事分享会。老师们在初读了《造房子》这本书后,经过一个多月的沉淀,也进行了相应的实践与反思。
沈老师向我们分享了她在运用“幼儿毕业”这一社会资源时的故事《大树下,我们毕业了》,让幼儿参与到自己的毕业典礼中,真正实现了以幼儿为主的理念。
许老师结合了吴江区的传统文化建筑“垂虹塔”,向我们分享了她的故事《这个“垂虹塔”有意思》,她巧妙地利用特色建筑推进了幼儿的深度学习。
倪老师围绕一根简单的“狗尾巴草”,向我们讲述了她的课程故事《狗尾巴草的畅想》。她抓住了幼儿感兴趣的自然资源,开展一系列活动,锻炼了幼儿团队合作、点数等能力。
第四轮:自我反思求进步
此次读书活动,老师们看的是知识,读的是感悟,求的是进步。通过对这本反复阅读、实践、研讨、反思的那个环节,大家都有话要说:
万知子
老师
沙子是大自然赋予孩子的礼物,是孩子非常喜爱的一项户外活动,我们一直在做这个资源的开发。
在利用中庭“沙”资源后体验到3点:①在玩沙时挑选的玩沙工具不同,得到的效果也不同。②在玩沙过程中能与同伴相互合作、帮助、友好相处。③玩沙过程中能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
唐秋红
老师
袁筱老师
我上次带着孩子一起做沙锤,孩子们利用了沙月其他的常见材料进行实验,实验的场地就是在沙池,这样的感觉很好!
我们班充分利用了木瓜林,拾取了落叶,并在班级内开展了“木瓜小精灵”活动,给木瓜宝宝贴上五官,仿佛赋予了他们生命,让幼儿发现五官的妙用以及在树叶贴画的同时感受自然带给我们的乐趣。
王秋如
老师
徐思玮
老师
中庭的“泥坑”让小朋友们回归自然,感受玩泥带来的快乐。孩子们用泥巴捏各种自己喜欢的东西。
园内资源“小动物的家”的建造过程,孩子们从楼上看到了很感兴趣,然后我们就利用散步时间,和孩子们一起去观察爷爷们是怎么玩泥、怎么堆土的,建造用的黄沙里有什么?为什么小动物的家里有个大坑、栅栏?
许丹妮
老师
沈莉老师
我们水池资源的利用,一方面收集一些材料如塑料瓶、塑料盒、竹竿、鹅软石等,另一方面我们也买了一些便于活动的连体衣、网兜、管子等材料丰富幼儿们的玩水活动。
我们班开发了自然角资源,正好上次有位家长带来了菌菇种,所以我们的孩子每天都会去看看菌菇种,并积极地观察、浇水,最后蘑菇越长越大,孩子们课开心了!
王徐婷
老师
浸润式阅读让教师们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进行思维的碰撞,一起跟随书本,走进儿童的世界,重新发现他们,并去了解他们的想法,捕捉他们的兴趣,后续园区还将持续的进行本主题书籍的阅读。
在今后的教育时光中,老师们将一如既往地与好书相伴,以优师教研回归课程建设中,走进儿童去发现课程。让我们一起从“知道”到“懂得”,从“懂得”到“做到”,在不断的实践与反思中不断成长。
文字|王秋如
图片|各班老师
编辑 | 徐思玮
审核 | 求真园区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吴江实验幼儿园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吴江实验幼儿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