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德园区《探索,成长的力量》读书活动
自主阅读 品鉴研学
分享交流 学以致用
吴婕老师
在《我的小池塘》故事中,教师在小小的池塘中让孩子们收获了大大的本领。在阅读后,我发现案例中活动的展开和池塘的自身条件息息相关,对此我把案例幼儿园中的池塘和我们园中的池塘从形状、已有资源两方面进行简单对比,并在借鉴案例活动的基础上,以小班幼儿为出发点,从师幼互动、幼幼互动、家园互动三方面探求符合本园实际的小池塘活动。
周姣老师
《我们的小池塘》的故事从用拆除的围栏架在池塘上变出“小桥”到造出“三木桥”;挑战“三木桥”变“二木桥”,让我们看到了孩子的无限创意,见证孩子的成长。园内的小池塘有很多的自然物,如:红菱、莲花、金鱼、螺蛳等等,随着季节的变化,小池塘也会有不同的色彩。除了我们已经探索过的活动,小池塘里还有很多的景色,比如形态不一的螺蛳,冬季水的变化等,都等待孩子们去一探究竟,发现其中的有趣和奇妙!
廖昱老师
这个故事源于幼儿的一次谈话,教师追随着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创设机会让他们和环境互动,渐进深入。幼儿发现问题、挑战困难、解决问题。我们的池塘资源也要层层渐进,帮助孩子建构经验、提升能力、获得发展。
李钰老师
小小的池塘却荡漾起了孩子们春去秋来的乐趣,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小池塘的价值不是自来就有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是幼儿与教师在探究中挖掘和激发出来的,开发课程资源,感受四季光景的旖旎,让孩子走到池塘边!
张雨老师
书中小池塘是长条状且低于地面的,而我们园内的小池塘则是一个波形且高于地面的。这样一长一圆、一低一高的实际情况,使得我们在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各具特色。其实,无论地形如何,根据幼儿兴趣和年龄段开展适宜的活动,池塘资源都可以发挥巨大作用。
钱津老师
《我们的小池塘》系列活动,由幼儿的动手操作、具体行动、亲身体验贯穿,教师深入挖掘“活”资源,拓展到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感受池塘里、池塘外的一切资源变化;极力重视“真”问题,及时捕捉孩子们的兴趣点,生成有关“桥”的主题;给予幼儿“强”支持,引发幼儿的持续探索,推进活动的深入,从而让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实现于自我与空间、材料、同伴的充分互动中。
梳理总结 内化于行
脚步无法丈量的地方,
书籍可以;
目光无法触及的风景,
书籍可以。
我们坚信:
在阅读中将有所遇见,
寻觅到更美好的自己。
让我们学会思考,
成就有趣的灵魂;
让我们爱上阅读,
沐浴书中香,
尽览“池”中景,
做一个有智慧的教师。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文字 | 钱津
图片 | 陆瑶
编辑 | 凌青
审核 | 爱德园区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吴江实验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