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发现 共探究
——幼儿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二)
大自然是活教材,我们用眼睛去仔细看看,要伸出两手去缜密的研究。
——陈鹤琴
为进一步丰富园内种植地课程资源的活动经验,优化园内自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2020年7月8日,实幼爱德园区开展了由杨萌娟副园长主持、全体教师参与的“幼儿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二)”专题研讨活动。
疫情下的种植地时光虽然短暂,却也留下了很多值得探究的趣事。追着太阳的向日葵,形色迥异的叶子与茄子,遇到危险就团成球的西瓜虫……教师如何追随幼儿对种植地资源进行开发与利用?一起来听一听她们的思考和行动。
朱虹《哦!原来是你——向日葵》
资源的利用与活动的开展一方面要紧扣《指南》,另一方面也要关注幼儿个体差异,促进幼儿多领域发展。教师应当以游戏者身份加入幼儿游戏,鼓励幼儿在探究中获得经验的提升,在做事中获得自尊、自信和成就感。
郭劲蕾《田园种植 魅力无限》
课程资源的开发要把幼儿的兴趣、需要放在首位。循着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利用园内资源、家长资源开展活动,鼓励幼儿主动探究植物的多样性,获得有益经验。
李梅《邂逅西瓜虫》
大班幼儿充满强烈探究欲望,教师应当激发幼儿主动探究的积极性,给予幼儿借助多方面力量寻求正确答案的机会。让幼儿在亲身经历、实际探究中表达自己的观点、立场,以此来获得直接经验。
着眼于幼儿的兴趣、生活经验和最近发展区,在“探”的基础上,全体教师以小组的方式,就种植地资源的价值和由资源引发的探究活动进行了头脑风暴式的分析和讨论。
小班组:三个项目活动都能够链接《指南》目标,抓住幼儿兴趣和偶然出现的教育契机。向日葵活动中将课程回归幼儿,还原幼儿的本真;茄子活动将内容系列化,根据幼儿兴趣层层递进;西瓜虫中遵循“观察-探究-验证”的学习方法,紧扣幼儿对于自然界昆虫、动物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中班组:种植过程是幼儿亲近自然的过程,也是幼儿关注、关爱生命的天性得以展现的过程。教师应该最大限度地为孩子创设探究的环境和条件,做到“放”、“导”结合,让幼儿更深地体会“玩中学”、“学中玩”的快乐,从而体现游戏是幼儿基本活动的真谛。
大班组:三位老师的选题重在激发幼儿探究兴趣,培养幼儿尊重生命的态度。研究的活动虽然都来源于偶然性事件,但三位老师都抓住了幼儿的好奇心,保护了幼儿热爱生命的天性,鼓励幼儿大胆猜测、认真求证。研究过程中,老师们还可以通过实验、对比、细致观察等方法将探究进行得更加深入。
最后,杨萌娟副园长对本次活动进行了点评与指导。首先,判断资源的价值,以儿童为中心,根据幼儿的兴趣需要筛选有价值资源。其次,树立目标意识,围绕资源生发活动,关注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深度与力度。最后,利用资源让幼儿行动,将课程资源转化为儿童经验,有效促进幼儿发展。
小小一块种植地,为幼儿提供了亲近自然、融入自然的活教材,也让教师思考如何对种植地资源进行合理规划、有效利用,期待师幼“齐发现、共探究”而绽放异彩的后续!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吴江实验幼儿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