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帮助孩子寻找生命的支点
每一个儿童,都有一个小世界!
他们在自我的小小世界里,触摸、感知、倾听、理解,用充满着好奇的眼睛探索着未知领域的秘密,用童言稚语装点生命的惊喜!
在欢声笑语的幼儿园里,每天孩子们都在这里上演着属于自己的成长故事。我们将这些故事记录下来,因为总有一天,孩子会长大,总有一天,你想要回忆孩子成长中的点滴,总有一天,当你回忆起这些点滴时,你会悄然欣喜!
幼儿园是孩子们成长的重要场所,这里每天发生着不同的故事。每一个故事背后,又包含着很深的育儿道理和值得幼儿园老师、家长深思的问题。
从2019年新年第一天开始,成都市第一幼儿园将推出大型幼儿成长纪实——《成都一幼的1001个成长故事》,幼儿园将每天精选一个在幼儿园发生的故事,通过情景再现、老师解读、家长指导等内容来指导老师和家长更加科学的育儿,认识孩子,走进孩子的内心。
关于孩子们的故事,我们慢慢地讲,你细细地品,用“最长情的告白”陪伴孩子们的成长!
情景正在发生
一天散步时间,孩子们在院子里自由玩耍。
豪豪突然跑过来对我说:“老师,她的腿断了!”
我着急的问:“谁的腿断了?”
豪豪拉着我的手“你快来看。”
走近一看:原来是一棵花的茎断了。
幼儿园老师说
案例中豪豪把花的茎断了,认为是花的“腿”断了,这是豪豪万物有灵思维的表现。
3、4岁左右的幼儿的思维特点是“万物有灵”,即幼儿将那些没有生命或意识的东西都视为有生命、有意识的东西,世界万物都有灵性。
根据皮亚杰理论,幼儿的万物有灵概念是随着心理发展的,主要表现四个阶段:第一阶段4~6岁,幼儿会把所有的物体看作有生命、有意识的东西。第二阶段6~8岁,把能动的物体看作有生命、有意识的东西。第三阶段8~11岁,把运行的物体看作有生命、有意识的东西。第四阶段11岁以后,把动植物看作有生命、有意识的东西。
写给家长的话
每个孩子都会经历“万物有灵”这一阶段,这个阶段对于孩子来讲是一种宝贵的体验,成人应该尊重孩子的发展及思维特点,不需要主观介入告诉宝宝什么是真的、什么是假。
孩子在3、4岁这一阶段,逐渐从感知运动阶段过渡到前运算阶段,孩子知道了很多,但不知道的更多,再加上理解力和表达力都很有限,需要借助很多具体的形象来帮助思考。
所以,当家长告诉孩子,怪兽、大灰狼、老巫婆之类的故事,他们会当真认为客观存在,从而产生惧怕感。
◎ 想分享给朋友?请点击右上角【…】,将内容【分享到朋友圈】或【发送给好友】,你也可以【分享到微博】,或【复制链接】进行分享。
◎ 如果您喜欢我们的微信,请点击右上角【…】,选择【查看公众号】,再点击右上角的【…】,将我们【推介给朋友】。
◎ 如果您还想浏览更多内容,请点击右上角【…】,选择【查看公众号】,点击关注,即可浏览更多精彩内容。
成都市第一幼儿园
微信公众号ID:cd1you
用爱帮助儿童寻找生命的支点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成都市第一幼儿园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成都市第一幼儿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