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活动就是教师工作生涯中最基本的学习状态,它是老师思维火花的碰撞、是碰到问题不同角度的剖析、是捕捉到幼儿生长点的不同解读、是不断地吐故纳新、破茧成蝶……它就像蜜蜂采蜜一样,采的百花方可酿成蜜,不然就会固步自封,深陷自我认知的枷锁。
随着游戏课程化改革浪潮地推进,一个个游戏课程化案例犹如雨后春笋般生发绽放。2019年11月8日上午,温四幼集团园在上田园区开展了关于“游戏课程化”研究路径的联动教研。
宁期此地初见“To”,惊喜又茫尝理解
本次教研活动由上田园区教学主管戴伊甸老师为参与教研的老师们讲解主持。活动开始戴老师将教师关于“开展游戏课程化研究路径的困惑”进行罗列、理解。
带着困惑与思考,戴老师呈现《轻声密语》游戏课程案例,让老师们分组讨论,通过具体的游戏案例对“to”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上田A组由姜瑶瑶老师、上田B组由胡奕诗老师分别作为代表发言。
悟言一室之内,舌灿莲花寻找“TO”
跃然纸上绘导图,畅所欲言发现“TO”
周瑞老师为代表的B小组呈现累积叠加的积木式导图。黄杨瑜老师为代表的A小组呈现鱼骨式导图。
府前、百好、得月三个园区的老师也分享了绘制缜密形象的思维导图,老师们群策群力,让在场的教研老师深有启发。
原来游戏课程化就是让游戏“一直有戏”,原来“to”一直在我们身边……
乘风破浪会有时,别出心裁实践“TO”
在的研究过程当中,杨凌琼和潘喜乐老师在零道具工坊中又有了新的探索和思考……
案例1:《游戏早操,让我来!》
杨凌琼老师尝试在零道具工坊让幼儿自主编排动作。
孩子们还进行了现场展示。看着孩子们张张自信的笑脸,相信他们在零道具工坊收获的不仅是身体的锻炼,更是天性的释放与创造……
案例2:《零道具工坊》
潘喜乐老师对零道具有了更大的尝试和突破。带着干劲儿和想法,潘老师会把混龄地、情境地、多元化模式,这新鲜血液持续融入到零道具工坊,相信孩子们回归游戏本真,生发出更多有创造力的游戏。
彼时惠风和畅,群贤欣然感悟“TO”
通过本次园本培训,老师们气氛活跃,思想不断碰撞,在场的老师都收获满满。
话筒不断地传递,感言继续发自肺腑地表达。在孩子们游戏的过程中,老师们不仅要用“儿童视角”和“优师教研”,更要用俯视、仰视、平视等多元的角度观察幼儿,让幼儿游戏生发的更真实自然。相信老师们在心中又种下了一颗生命的种子,等待着与孩子们一起萌芽成长……
文稿 / 胡奕诗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温州市第四幼儿园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温州市第四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