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教育部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简称《指南》),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描述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指南》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是幼儿园的指导纲要。但《指南》大多数家长却知之甚少,本文的作者既是老师又是妈妈,她巧妙地把《指南》和自己的育儿联系在了一起。我们刊发这篇文章,希望更多的家长朋友关注《指南》。
我是一位幼儿园老师,也是一位幼儿园小朋友的妈妈。经常有家长不无羡慕地说:“张老师,你的儿子健康、懂事,你是怎么教育的?”其实,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每个年龄段都会碰到不同的难题,但令人欣慰的是,我既是妈妈又是一位幼儿园的老师。我认真学习《指南》,每次遇到难题的时候,《指南》总让我获得灵感,让我更新教育观念,更加科学地养育孩子。
入园哭闹
入园是孩子从家庭走向集体生活的第一步,迈出这一步对他们来讲是艰难而又焦虑的。在焦虑不安的时候,孩子需要的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需要家长在了解他们自身特点的基础上,为他们搭建一个进步和成长的平台。《指南》中强调:成人要遵守社会行为规则,经常和幼儿玩带有规则的游戏,遵守共同约定的游戏规则,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
儿子从上幼儿园的第一天开始,每天早上一睁开眼睛就开始闹“今天不去幼儿园,就是不去幼儿园……”尽管如此,我还是坚持送他去幼儿园,说句心里话,有时自己也很不忍心,但我总是从理性出发,告诉自己,每个孩子入园的时候都会焦虑,会抗拒,如果我妥协,入园适应的时间将被拉得很长。在那段时间,每次下午接儿子回家的时候,他经常补偿性地提出买玩具、买小乌龟等要求,我就和儿子商量,定了一个规则:高兴去幼儿园,妈妈就在日历上画一个小太阳,等攒到五个小太阳的时候就可以给你买一个你想要的玩具。开始儿子还有点不高兴,但在我的坚持下,他逐渐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慢慢地他就高兴了,因为他说话算数,我也说话算数啊。当我们跟孩子站在同一个视角,本着尊重、诚实守信的态度来和孩子完成同一件事的时候,带给他们的不仅是一种行为习惯的养成,更重要的是能够带给他们温暖、轻松的心理环境,让孩子形成安全感和信赖感。
早上不爱起床
“让幼儿保持有规律的生活,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是《指南》中健康领域的基本目标之一。可是,一到冬天,不管我怎么叫他起床,儿子就是舍不得离开他温暖的被窝,所以上幼儿园经常迟到,我也没有太好的办法。一天,我想到了幼儿园用的常规音乐,每次老师一放什么音乐,小朋友就知道该干什么了。而且音乐也符合孩子的天性,《指南》就是让我们尊重孩子的学习生活中的游戏性。于是,我和儿子商量,每天早上用他最喜欢的歌曲来叫醒他,接下来,洗脸刷牙一个歌曲,上幼儿园一个歌曲,如果他提前完成这些事情,那么,接下来的时间就可以由他自己来支配,看书、看电视都可以。当然,这么做的前提是规定好晚上睡觉的时间。后来,让音乐叫醒儿子的计划实施得非常成功。现在,我们还用音乐安排另外的生活环节。放假在家,只要一放吃饭的音乐,哪怕是最爱看的《猫和老鼠》,儿子都能立刻关掉电视去吃饭。记得一次,我做好饭了,叫先生吃饭,他正在玩电脑,叫了几次都不来,儿子说“妈妈,我放音乐……”当时就把我逗乐了。
看来,任何一种习惯的形成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家长循序渐进地引领。按照《指南》在生活中运用游戏化的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是智慧的做法。
语言发展差
儿子的语言能力发展得不是很好,我有点着急,开始在《指南》的语言领域寻找方法。阅读是一条解决问题的思路。我经常和儿子一起阅读,引导孩子仔细观察画面,结合画面讨论故事内容,引导他有条理地说出故事的大致内容,鼓励孩子自主阅读,并与他人讨论自己在阅读中的发现、体会和想法。一段时间过去之后,我发现儿子的语言能力有了提高,于是,我坚持每天晚上给他讲故事,一来可以让他从经典的绘本中学习语言,二来可以弥补我工作繁忙对他的疏忽,增强母子感情。
后来我发现买的书很多了,有的闲置着浪费,就建了一个换书群,定时和其他的孩子换书来看。没想到图书交换不仅可以借到更多的好书,儿子还因此结识到更多的好朋友,无论在语言发展,还是在社交方面都有很大收获。
《指南》中说,幼儿的语言学习需要相应的社会经验支持,应通过多种活动扩展幼儿的生活经验,丰富语言的内容,增强理解和表达能力。在和孩子一起享受阅读的过程中,受益的不仅是孩子,还有我们自身。
不听话
有段时间,我发现儿子迷上了电视,周末也不愿意下楼去玩了。空余时间都用来看电视可不行。想来想去,决定用大耳朵图图来解决这个问题。《大耳朵图图》是儿子最喜欢看的动画片,图图爱看电视,妈妈不让看,就做电视卡片来限制他看电视的次数,我为什么不用这个方法试试呢。最后和儿子商量,一个星期只发6张电视卡片,这6张卡片必须由当天的主人来发放,儿子看电视的次数真的被控制住了。
“主人”制是我们召开家庭会议决定的,旨在为调动儿子的积极性,培养他的责任感。我们家三人轮流当“主人”。当“主人”的这一天,其他两人要一切都听他的话,谁不听,“主人”就要想办法做工作。这个方法真的很好,既实现了儿子当家作主的愿望,也让他知道别人不听自己话的心情了。
《指南》指出,要关注孩子的感受,保护其自尊心、自信心,能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孩子,使孩子切实感受到自己被尊重了。还要鼓励孩子自主决定,独立做事,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支持孩子按自己的想法做事,或提供必要的条件,帮助他实现自己的想法。
在养育儿子的过程中,我意识到,培养孩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的不仅仅是爱心、耐心,更需要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不急不躁,长期坚持。
《指南》给了我具体的目标和建议,让我能在困惑的时候找到方向,从而真正地解决问题,保持和孩子之间的亲密关系,体会到共同成长的幸福和快乐。
本文刊载于《幼儿教育?父母孩子》2014年第5期。转载请注明:转自《幼儿教育》杂志微信。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幼儿教育杂志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幼儿教育杂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