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第十个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砥砺十年,奠基未来”,学前界一片欣欣然,感慨与感动砥砺奋进推动学前教育跨越式发展、推进科学保教取得重大进展的十年。
这十年,对于一个致力于课程游戏化建设的一线学前教育工作者来说,是开拓创新的十年,也是最具有价值的十年。历数过往,印象深刻的是孩子们一张张灿烂的笑脸;最想记住的是孩子们酣畅淋漓的自主游戏;最自豪的是有机会让湖南大学的孩子们遇见最自主、最真实的游戏,感受最快乐、最幸福的童年。
感恩遇见,着手园本实践
2020年12月,湖南大学幼儿园成为安吉游戏试点园,对于我和我的团队来说,是可以用“欣喜若狂”来形容的。谁都知道孩子爱玩,但放手让孩子玩却是我们多年想做不能做的事情,也是落实“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迈不过的砍儿。华东师范大学华爱华教授这样介绍道:“安吉游戏实在是一个极其朴实的名字,就是安吉的幼儿园正在开展的游戏,但是这种游戏确实是幼儿最喜欢、最自主、最符合幼儿天性、最能体现幼儿生命本质的一种活动”。
让孩子们做喜欢的事情,玩喜欢的游戏,不正是幼教工作者的第一目标吗?一轮激动过后,是理性的思考,地域不同、环境不同,试点不等于盲目照搬,我们需要基于实际情况进行园本化实践,只有本土化实践才能激发深层次的自信。
转变观念,思想决定行为
关注和研究“安吉游戏理念”已经有好几年的时间,其价值和精神是我园进行课程游戏化建设的依据,之前没有机会大规模的实践,但是通过日常和老师们的学习以及2019年湖南省教科院的室内自主游戏试点,已经垫定了实践的基础,所以在转变理念阶段走得比较的顺利。湖南大学幼儿园老师们的勤奋好学、聪慧睿智是之前教研打好的基础,线上线下几十次的学习很快的让老师接受了“安吉游戏理念”。
然而实践并没有理想的简单,层出不穷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让我们整合了专业资源,湖南省教育厅高洁副处长、湖南省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周丛笑副所长,以及湖南师范大学杨丽君教授、曹中平教授都是我园实践过程中的“贵人”,实地调研、手把手指导、专业引领等,为我和老师们转变观念铺平了道路。思想决定行为,理念是一些实践行为的支撑。
创设环境,凸显儿童视角
基于儿童视角创设游戏环境,是落实“把游戏的权利还给孩子”的重要途径,是凸显的儿童主体性的集中体现。所以我和孩子们一起开始诊断幼儿园环境,他们敏锐的发现幼儿园的天井是块宝地,可以成为游戏的空间。“玩什么”“怎么玩”都由孩子们设计,幼儿园请专业人员施工,寒假的时间很短,工人们都想回家,我只能每天做他们的思想工作,给他们看孩子们稚嫩的设计以及和他们描述孩子们对游戏的渴望,就这样一直到大年二十九,天井初具雏形。
材料是游戏环境的一部分,作为新园长,并没有很多渠道争取经费支持,这时候还是可爱的孩子和给力的老师、家长挺身而出,自带和自制了很多低结构材料,我想这不正是“安吉游戏”理念倡导的生态、自然、野趣、低结构吗?材料得到保证后,物质准备工作基本完成。
完善课程,传承与创新策略
过去的十年,我园一直致力于课程建设,有很多可圈可点的内容,主题课程、园本特色活动、生活教育,还有2019年的室内自主游戏试点,当下要进行的安吉游戏理念的园本化实践,不能否定过去的成绩,而是需要一条主线梳理,传承的基础上创新,所以我在“儿童视角”的这条主线下,尝试对本园“1+X”课程进行全面梳理,课程实施落实到一日生活之中,分为四个板块:主题与区域、游戏与运动、表达与表现、记录与反思,这四个板块既保留了主题活动、集体教学、室内主题区域游戏,又根据分析自主游戏中运动密度与运动量不均衡的情况适当补充运动课程,凸显园本特色,同时还突出幼儿体智德美劳的全面发展,完善课程的同时,促进课程游戏化建设的深化与发展。
深耕实践,享受过程的快乐
在“安吉游戏”其他试点园学习中,我们了解到,同一段时间内某一块场地的孩子、游戏材料以及游戏内容相对固定,一段时间后交换。我在组织老师们研讨的过程中,认为孩子们需要被尊重被理解,让他们有更多自由、自选的机会,更能促进游戏的深入和游戏兴趣的持续,所以我园实践是大板块内自选,同一段时间内几个班级同时在一个板块中游戏,准备多项游戏材料,孩子可以根据兴趣、爱好以及当下的游戏情绪来进行组合和自选,这样的改变让游戏更加的丰富,孩子的情绪情感以及喜好被尊重,安吉游戏五个关键词不断的在儿童身上展现,又引领着成人的行为。
也是在游戏发现,孩子们享受了“真游戏”带来的“深度快乐”,孩子更喜欢幼儿园了,家长对幼儿园课程评价更加优质了,就连早上拖拖拉拉的入园时间都提前了10分钟,早餐进餐率由原来的64%,提升到92.2%;这样的快乐都被哥哥姐姐们嫉妒,一年级的姐姐发来“控诉”的视频:“园长妈妈脑子想得太慢了,为什么我毕业后,幼儿园这么好玩了啊”;家长们每天最盼望的事儿是在家长群欣赏孩子们的游戏视频和照片,最开心的是听孩子们滔滔不绝的讲游戏中的趣事,最幸福的是总结孩子们在放手游戏后的专注、投入、创新。
反思成长,发现不一样的儿童
老师们在教研中经常会反思一个问题:自主游戏中孩子的发展体现在哪些方面,这是专业教师的实践思考。我通过教研来引导老师们关注与解决。分年级教研,以某一个游戏片段为素材,大家一起跟踪观察,分析孩子过程中语言、社会、健康、科学、艺术等方面的核心经验,梳理过程中老师的准备与支持,提炼发展的策略。
一次一个小朋友想造车,用轮子和棍子组合,不断尝试不断失败,但是得到了小伙伴的支持,大家一起群策群力,从两轮到四轮,从一个孩子的实验,到一个小组的配合,老师们饱含热泪的惊喜孩子过程中的坚持、合作、创造,不断重复着“孩子们太棒了”,语言表达能力、社会交往能力、探索思考能力的全面发展。教师的角色发生了转变,但是放手不等于放羊,“儿童发现世界,我们发现儿童”,游戏的过程、游戏的表现、游戏的内容都是基于教师充分信任儿童、理解儿童过程中,观察与发现儿童发展的生长点,是生成课程、支持和引领的依据。
“想,都是问题;做,才可能有答案”。边做边想边反思边完善,我园“儿童视角下安吉游戏理念的园本化实践”中收获了孩子的自由自主和快乐,收获了教师的观察、解读和专业发展,收获了园所课程游戏化建设的价值,但是还存在一些不足:自主游戏与主题课程结合不够;游戏中教师“放手”不够;材料的自然、野趣、低结构程度不够等,这些都指引我们后阶段实践的目标和研究的方向。
儿童视角下“安吉游戏”理念的园本化实践之路任重道远,孩子游戏中的喜悦、投入是我们栉风沐雨的动力,教师观察孩子游戏时那些欣赏的目光、肯定的微笑、专业的解读是我们前行的方向。
值此学前教育宣传月,我最想孩子们说:“你快乐,所以我快乐!”这更是未来十年、二十年、三十年……无畏风雨、无畏艰难、砥砺前行的心之所向。
(作者单位系湖南大学幼儿园)
责编|赵彩侠
长按上方二维码或指纹识别关注我们哟
点小花花,让他们知道你“在看”我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中国教育报学前周刊

请关注公众号,发送"解锁码"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