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新垃圾桶_.
引发的讨论
Discussions originated
from a new trash can
A New Trash can
伴随着“垃圾分类”的全民要求,一个新垃圾桶“住”进了大一班,引起了班级幼儿的热烈讨论,也掀起了不断的环保热潮……
一个新垃圾桶
01
为什么要换新的垃圾桶?
午睡后的点心时间,孩子们正认真地剥着鹌鹑蛋,原本安静的教室突然传来了声音:“何老师,垃圾桶怎么变了?”教室里的新垃圾桶引来了孩子们的驻足围观。
小瑷
我认识字,上面写了可回收垃圾和其他垃圾,要把垃圾分开放了。
垃圾要分类放才能保护环境。
唐懿夫
睿睿
妈妈说过,不同的垃圾有不同的处理方法,把垃圾分类了装好才能找到正确的处理方法,所以垃圾桶就换了。
幼儿与教师进行讨论活动
为了持续支持孩子们的兴趣,活动结束后,我绘制了一张关于大一班垃圾分类活动的表格,分析了班级幼儿的已有经验,并对后期活动进行了预设,期望孩子们可以在已有的基础上获得新的发展。
一个新垃圾桶
02
垃圾去哪里了?
晨间分享时间,芊芊为大家带来了《垃圾分类保护环境》的播报,同时芊芊也提出了“垃圾去哪里了?”的小问题请班上小朋友进行猜测。
这个问题点燃了班上孩子的好奇心,孩子们议论纷纷,那垃圾到底去哪里了呢?带着好奇与疑问,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孩子们通过多种方式进行了关于《垃圾的旅行》调查活动。
通过调查,孩子们有了许多新发现:
滑动查看更多
一个新垃圾桶
03 小小辩论家
垃圾都是没有用的吗?
当小值日萱萱将桌子上的橙子皮扔进垃圾桶时,刘盛睿却告诉萱萱这是有用的东西,但也有小朋友说果皮是垃圾,是没有用的。“垃圾都是没有用的吗?”彭星豪小朋友说出了自己的困惑,这可真是一个有趣的问题,于是我们在多功能室进行了一次关于垃圾是否有用的辩论活动。
一起来看看孩子们的观点吧!
方芊茹:“不是,妈妈说过垃圾是有用的,水果的皮可以做肥料养花。”
羽羽:“空瓶子是垃圾,但它是有用的,我们以前的早操器械就是怡宝瓶瓶。”
罗民钰:“可回收垃圾就是有用的,重新收回去变成其他的东西。”
豪豪:“垃圾会产生能量,还可以发电。”
……
艾沛尧:“垃圾会让我们的环境变坏。”
张皓轩:“电池有污染。”
刘盛睿:“垃圾会让我们的教室变得脏脏的。”
……
孩子们各有各的道理,他们的辩证思维与理性思考在辩论中得到了彰显,对于“可回收垃圾”和“其他垃圾”的概念也在辩论中越来越清晰。
一个新垃圾桶
04 麻烦不断
老师,有人扔错垃圾了!
自从新的垃圾桶住进了大一班之后,班上总是会听到小朋友说有人扔错了垃圾。利用餐前时间,我们进行了一次讨论。
何老师
有什么办法可以让你们很快就分出来可回收垃圾桶和其他垃圾桶?
在盖子上做标记吧,这样我们走过去就看到了。
徐瑷
何老师
你们同意吗?我们要用什么标记呢?
我同意做标记,可以用笑脸和哭的表情,笑脸就是放可回收垃圾的,哭的表情就是其他垃圾。
萱萱
唐懿夫
我们把可回收垃圾画出来,小朋友忘了就看一看。
唐懿夫提出了新的想法,我有个疑问,可回收垃圾有这么多,都要画出来吗?
何老师
婉婉
我觉得可以不用全部画出来,有些垃圾我们又没有。
我同意杜婉蔷的想法,这样还方便一些。
希希
根据孩子们的建议,我们达成了垃圾分类的行动方案:
1. 将垃圾桶盖贴上表情标记。
2. 根据大一班会产生的垃圾种类制作一份可回收垃圾图。
分工计划图
师幼讨论
大一班的小朋友总是充满了行动力,很快,属于大一班的特有的垃圾分类标记诞生了。
表情标记
但是,怎样才能知道大一班每天会产生哪些垃圾呢?萱萱主动地承担了统计垃圾的任务,在萱萱为大家展示垃圾记录单时,大家却发现:简单、随意的记录方式很难数清楚。
有什么办法可以更好地统计垃圾的种类和数量呢?
芊芊提出了用数字记录的方法,天气预报的统计表也给了孩子们启发。在师幼合作下,我们将垃圾记录表上的内容用统计表的方式整理了出来。
经过统计,孩子们合作制作了大一班的可回收垃圾图。
大一班可回收垃圾图
一个新垃圾桶
05
垃圾“七十二变”
在统计中,孩子们还发现:废画纸成为了我们班扔的最多的垃圾。
大一班垃圾统计图
有了上次辩论的经验,孩子们对此纷纷提出了意见:
徐瑷
这些画纸都还有用,反面还可以画画,妈妈说过不能浪费。
对啊!这些纸还可以用来折纸飞机。
程信之
圆圆
不要的纸可以用来玩赶小猪的游戏。
没想到这些在平时被我们忽视的废弃画纸还有这么多的作用,孩子们的想法不断冒出来——“还可以踢球”、“还可以两个人夹在一起跑步”、“我们来比赛吧”……
幼儿绘制的“我想这样玩”的图
《我想这样玩……》思维导图
拗不过孩子们的兴奋,我们花了三天时间搜集班上的废画纸,并根据孩子们的计划进行了一次关于废画纸的游戏。孩子是天生的游戏家,一张张废画纸在他们手里有了新的生命与意义。
滑动查看更多
昔日的“彩虹画坊”俨然已经成为孩子们废物利用的“魔法站”。这股热情也从大一班延续到家里,爸爸妈妈们也加入到变废为宝的队伍中……
废纸箱变成了房子
纸卷芯变成了笔筒
废纸和废弃地垫变成了装饰画
奶粉罐变成了卷纸盒
一个新垃圾桶
06 叮~
垃圾分类员上线
在垃圾分类活动接近尾声时,彭星豪小朋友问了我一个问题:“何老师,其他班的小朋友不会扔错垃圾吗?他们了解垃圾分类吗?”
孩子们的兴趣再次被点燃。
小瑷
我们可以请一个小朋友去当宣讲员,去给小班中班的弟弟妹妹讲。
在彭星豪与小瑷的提议下,班级小朋友开始推荐自己心目中的宣传员,也有小朋友勇敢地自我推荐。
幼儿投票选择宣讲员
可可绘制的垃圾分类宣讲海报
徐瑷绘制的垃圾分类宣讲海报
幼儿入班进行宣讲
孩子们的宣讲获得了弟弟妹妹们的热烈欢迎,在他们的介绍中,“垃圾分类”的热潮也在幼儿园里弥漫开来……
一个新垃圾桶
07
反思回顾
大一班垃圾分类活动到这里就暂告一段落啦,我们再次与孩子们坐在一起,回顾我们的活动。
罗民钰
如果别人的想法和自己不一样,可以不用听别人的,要有自己的想法。
我知道了垃圾还可以变成砖,非常的神奇。
杨宇翮
唐懿夫
有些我们以为没有用的东西其实还有其他的用处。
……
通过孩子们的回顾梳理,我们一起完成了一份真正属于大一班的垃圾分类活动网络图。作为班级老师,我们深深感受到了孩子们在课程中的生命力。
关于本活动,
让我们来听听孩子们的收获与想法吧!
一个新垃圾桶
08
写在最后
其实,每年我们都会开展垃圾分类的集教活动,但孩子们总是兴趣寥寥。但在本次活动中,我相信孩子们对垃圾分类的理解会比以往任何一次活动都深刻。因为它来源于孩子的生活,更源于孩子们真实的兴趣;它不是我们利用绘本或PPT的说教,而是师幼共同展开的深入探索……
为了让这个偶然开始的活动能变得有价值,我制作了一份活动开展的思维导图,哪知我很快又遇到了一个大问题——孩子们的兴趣和我预设的活动不一致。我相信这是很多老师都会遇到的问题,究竟是孩子们的兴趣为先还是教育价值为先?我想起了胡华教授在《幼儿园生活化课程》提到的:“当儿童拥有自由的时候,他们的思想是非常开阔的。”我决定将活动开展的自由交还给孩子,但这并不代表老师会被孩子们牵着走,在追随幼儿兴趣的同时,班级教师也牢牢把握着活动的教育价值。
活动结束后,我对活动进行了一次深入的剖析与反思。
正如《指南》中提到的“活动前讨论、探索的过程和活动后的整理、分析与归纳对幼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师要通过提出关键问题来鼓励和引导幼儿个体或小组进行思考和讨论,以保证活动富有成效”。因此,在整个活动中我们展开一次次关于垃圾分类的调查、讨论和活动总结等,将活动渗透进每个领域。
推送:何颖 刘思贝
图片:大一班的老师和孩子们
审核:徐欢
来源: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机关幼儿园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中国教育报学前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