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RPRISE
会动的……
在一次建构游戏中,熙熙说:“我们的建构作品老是被碰坏,这可怎么办呀?”“给它做个围栏”“做提示牌”“推倒重新搭”……孩子们的想法各不相同,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是怎么解决的吧!
霖霖:“如果我们的搭建的作品会动就好了,可以推着它玩。”
浩浩:“不玩的时候可以推到角落里,这样就不用担心被人破坏。”
娅娅:“对啊,如果能动,我们就不用担心作品会一直被破坏啦。”
由此,孩子们萌发出想搭建一个“会动的……”的想法。
航航:我看到那些车、大炮都是有轮子的,有了轮子才能跑。我们搭的东西都没有轮子,不可能会动的。
源源:我们给作品也安装一个轮子,应该就可以动了。
雅雅:我们用的积木都是很多小块的,怎么装轮子啊?
欣欣:我们幼儿园哪里有轮子啊?
小语:我们建构区有圆柱体,可以当做滚动的轮子。
欣欣:我们的圆柱体很少,而且那么小,能撑住吗?我们可以一起去找找吧!
浩浩:我们可以分头行动,我和源源、欣欣一组。
……
从谈话中我们看出,孩子们从自己的已有经验中判断出要让建构作品能动,可以用轮子,在没有轮子的情况下,可以采用会滚动的物体,比如:圆柱体。除此之外,他们还能自发地分组行动。
随即,我们便追随着孩子们的游戏需求,和孩子们一起去幼儿园的各个地方寻找圆柱体。
孩子们找到的圆柱体:
孩子们在幼儿园的各个角落转一转、找一找,通过同伴合作搜集到了大小、长短不一的圆柱体,在解决原有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圆柱体的基本特征,同时熟悉幼儿园各种材料存放的位置,例如南楼建构大厅、北楼建构大厅、三楼建构室、户外建构区、户外晨锻区材料架等。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用自己的方式记录了他们的发现。
有了材料,小组式搭建开始了,这是孩子们对“会动的……”畅想后的第一次建构,他们决定先搭青睐的坦克“动”起来。在意见统一之后,他们有些兴奋,但是也有些沮丧,兴奋的是搭建计划终于可以付诸行动,沮丧的是在搭建中又迎来了新问题……
洋洋:轮子竖着放,卡在卡槽里无法移动。
琪琪:把轮子朝着同一个方向放好,然后搭两块长方形板,就会有一个平平的面,这样就可以动了。
卿卿:我们用了长短不一的轮子,但是在移动过程中,走着走着,就会有一边倒的现象。
浩浩:我们可以选择长短差不多的轮子,就可以稳稳的移动了。
熙熙:我们可以按照长短,先分类,然后再挑选。
问题3
小毅:我们先搭坦克的身体,再放轮子,放不了。
洋洋:我们第一步先放轮子,第二步放长方形板,第三步搭建小积木,第四步搭建炮筒,最后搭出国旗,这样就可以解决了。
通过孩子们的讨论、分享,汇总了以下三方面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方法:
1.轮子横着放,可前后移动;竖着放,可以左右移动。
2.需要挑选长短差不多的轮子,便于平稳的移动。
3.先放轮子,然后再建构。
在前一次的建构基础上,孩子们尝试第二次搭建,在这次搭建过程中又遇到了不同的问题,但是这次在遇到问题时,他们少了一份沮丧,个个能量满满。
瑶瑶:“我们用了2个轮子,还是无法移动,一动,轮子掉了,轮子太少了。”
洋洋:“我们用了3个轮子,但是搭着搭着轮子跑了。”
琪琪:轮子跑的时候,我们两个人是合作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搭,另外一个人扶好。我们用了4个轮子,可以交替向前。
阿让:我们在轮子前面分别用两个刹车盘顶住,这样就很稳,需要动的时候,把刹车盘拿走就行了。用了6个轮子,交替换,移动的很快。
改良后的坦克,在增加轮子的作用下,不仅移动的速度更快、走的距离更远,而且增加了刹车盘后可以随时停止。
欣欣:我们组想搭一个战斗车,用5个轮子,还有一个攻击的炮筒。
霖霖:我们组要搭会动的坦克,我们用6个轮子,可以去打敌人。
源源:我们要搭超级厉害的装甲车,前面有大炮,可以发射炮弹。
二、怎么玩转“会动的”坦克?
小毅:“我们需要炮弹,要圆的。”
赫赫:“我们可以用小球,不能太大,要能在管子里滚的。”
航航:“那我们去找找看吧!”
孩子们有了前一次的经验,在缺失材料时,第一反应便是自主去幼儿园的各个地方寻找适合的材料。最终,孩子们在投掷区材料架上找到了大小、材质适合的小球作为炮弹。
会动的坦克
三、还有什么“会动的”?
除了搭建会动的坦克,孩子们有了更多的建构想法,他们还会设计出什么有意思、有用的的作品呢?
会动的沙发
会动的运输车
会动的沙发
会动的砖块车
来看看小视频吧~
孩子们把建构游戏经验与生活经验进行对接,搭建了会动的运输车,解决游戏中搬运积木的问题;搭建会动的床,解决累了需要休息的问题。这种从游戏中来,回到生活中去的游戏方式体现出我们多元融合,回归生活的教育理念。
随着材料的不断增加,孩子们的游戏也在不断的变化。孩子们用问题日记的形式记录游戏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
轩轩:“我们用这些材料搭建了一个滑滑梯,先用砖块搭了5层,然后用绿板架在上面。”
书怡:“我们在滑滑梯的前面摆放了很多砖块,就像教室里面的多米诺骨牌一样,但是我们发现摆的位置太远了,碰不到前面一块砖头的时候就失败了。”
小锦:“我发现在玩的时候,用了一个皮球滚下去,但是砖块没有动,我觉得是因为这个皮球的气不足。”
小锦:后来我们换了一个硬一点,气足的皮球,我们就成功了。
熙熙: 我们用了四个皮球一起撞击,还有了大圆管套着小圆管,一起滚下去,就可以成功把砖块推到;也可以用我们自己的脚,滑下来,踢到第一块砖,就可以成功推到那些砖块。
书怡:我们后来调整了每个砖块的距离,不能太近,太近力量太小,砖块不会倒。距离太远也不行,碰不到前面一块砖也不行。所以我们要一直调整。
孩子们在搭建过程中,有了多角度的探究。探究既是幼儿科学关键经验,也是幼儿学习科学的方法;孩子们通过不断地调整滑滑梯的高度、滚动物体的重量、大小、多少等,探索力的大小在游戏中的作用,同时通过不断调整砖块间的距离,感知距离是砖块能否倒的关键因素。在孩子一步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发展。
四、番外篇:材料怎么整理?
琪琪:我想要两个一模一样长的积木,但是材料柜的积木乱七八糟的,我找了好几次都没有找到一样长的。
晨晨:这些积木颜色都一样的,不好分。但是我发现有短的、中的、长的。短的轻一点,长的很重。
熙熙:我们可以用标记,把这些积木分类整理一下,就像我们给教室的材料做标记一样。
最终孩子们通过商量,根据积木的长短设计了不同的标记贴在材料架上,解决了材料拿取不方便的问题。
从以上的案例中,我们看到孩子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了建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收拾整理能力、交往合作能力、科学探究能力等多方面能力的发展,同时自主探究的方式也体现了我们理念:每一个孩子都像一颗种子,而教育就是唤醒、滋养、守望,让孩子用自己的方式,长成最好的自己。
会动的东西有很多,
会动的方法有不同,
动的速度有快慢,
我们将追随孩子,
继续去探究……
观察儿童、读懂儿懂
支持儿童
生发游戏
见证孩子的成长。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中国教育报学前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