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第三十五个教师节到来之际,庆祝2019年教师节暨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大会在京举行。
在发言的获表彰教师之中,有一位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广西北海市涠洲岛幼儿园园长范徽丽。
椰林树影、水清沙白,涠洲岛是中国十大“最美海岛”之一,也是学前教育的贫瘠之地。她来了,带来第一批驻岛教师、第一次音乐早操、第一份为孩子们量身定制的成长计划,让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惠及海岛娃娃。
她深耕幼教25载,从普通幼师到名园长,从繁华都市到偏远海岛,始终如一,躬身践履“呵护童真、激发童趣、追寻童梦”的教育理想与使命。
……
范徽丽是幼教工作者的杰出代表。她背后站着一大批热爱儿童、热爱幼教事业的幼儿园园长、教师,下面这三个故事,也许就像是发生在你身边的,她们每天都做着平凡的小事,却又是那么真实而又让人感动——
只为让你学会小便
董盛欣
2014年的春天,我们朵朵班插班来了一名新生——鸿鸿。她有一双大大的眼睛,梳着学生头,看上去入园焦虑并不严重。
第一天的时候,鸿鸿走进班级,坐在靠门不远的座位上,默默地看着老师。过了一个小时,我看到她的椅子下面有一摊水。我心想:“她的水洒了,给她再添点水。”于是我走过去,先把地擦完,然后拿起她的水杯,打开一看,里面的水是满的,并没有洒。再看向她坐着的椅子,发现她的椅垫是湿的。原来是尿裤子了,我赶紧给她换下湿了的裤子。
一开始入园,宝宝尿裤子是正常的。可谁知道,她一天时间尿了七八次,我一整天都在为她换裤子—洗裤子—换裤子—洗裤子而忙活着……
放学了,鸿鸿的妈妈来了。经过沟通我了解到,原来,宝宝在入园前一直是保姆照顾,为了方便,保姆总是给她穿尿不湿,所以,3岁的她现在没有排尿反应。
从那天开始,我每天都注意观察她,定时让她如厕。可是,有意识地如厕没有刺激到她,她每天还是尿裤子。她妈妈很不好意思,对我说:“老师,每天都让您给她换裤子、洗裤子,要不就让她少喝水。”我说:“坚决不行,孩子喝水不足容易生病,不可以限制孩子喝水。”她妈妈又说:“不行咱们还是给她用尿不湿吧?”我坚定地说:“不用的,我们共同努力,让她产生排尿反应。”
我制定了针对鸿鸿的训练方案:无论她有没有反应,即使她没有小便的要求,每过一个小时都让她如厕一次,让她知道小便要去厕所;如果她尿裤子了,我会告诉她:“如果你想小便,不要尿到裤子上,尿之前大声告诉老师。”
就这样日复一日,鸿鸿还是没有排尿反应。她妈妈有点想放弃了,时常出现焦躁情绪,有一次对我说:“老师,就这样吧,我不想管了。”我告诉她:“只要不是先天毛病,我们坚持就一定能成功!”
继续努力,坚持,不放弃!
终于,两个月后的一天,我听到了一个声音:“老师,我要小便!”我回过头,睁大了眼睛,寻找到声音的源头——鸿鸿!那一刻,我热泪盈眶,这是我听到的世界上最好听的声音!
从那天开始,她可以主动小便了!
(作者单位:吉林省敦化市第一幼儿园)
【点评】福建师范大学丁海东教授这样评价道:
因为成长,孩子的问题,便都是大问题。孩子每一个问题的解决,都是成长道路上的一次跨越。那一句稚嫩的“我要小便”的童声,无疑是对董老师两个月的坚持和付出的最美回馈。而那一刻董老师的热泪盈眶,又饱含了她的殷殷期盼与满满欣慰!幼儿教师正是在爱的驱动下,在责任的担当里,在专业的坚守中,日日咏唱陪伴生命与心灵成长的诗篇!
幼儿园里的“老人尕”
易运红
称她为“老人尕”(土家族对老人的尊称),其实她一点儿都不老,现在才42岁。只是她来幼儿园的时间最长,平日工作最细心,对姐妹们的照顾最多,就像我们家里的长辈,久而久之,我们便亲切地叫她“老人尕”。
“老人尕”早上6点就来园了,不管春夏秋冬还是刮风下雨,从来都没间断过,即便是外出学习也要先来园完成早上的工作。一进校园她便开始忙碌起来,给全托幼儿穿衣洗漱,给每个班级打好开水,从一楼到三楼到厨房,总能见到她穿梭的身影。
“付老师,辉辉又拉在裤子里了,快!快!快帮我盯一下孩子们。”“那你赶紧去组织孩子们,我去洗。”“老人尕”说完便接过辉辉冲进了卫生间。找衣服、倒水、擦洗,动作飞快。在给孩子穿衣服的空隙,她亲切地跟孩子说:“宝宝今天是怎么了?下次要上厕所了一定得去卫生间,不要拉到裤裤里面哟!这样才是乖宝宝哦!”听到她亲切的安慰声和叮嘱声,孩子开心地摸摸她的脸,不好意思地笑了。
“付老师,今天的白菜不够了,中午怎么办?”没等她歇息,炊事员又在厨房开始呼叫她了。于是她又抓起办公桌上的白大褂和口罩急冲冲地去了厨房,帮炊事员找其他蔬菜进行营养搭配。万一找不到相宜的搭配材料,她会马上骑着小电驴去街上采购。
“付老师,卫生间没水了。”“付老师,涵涵发烧到39度了,怎么办?”要是听到有孩子病了,无论她在做什么,都会放下手头的工作,第一时间去看孩子,给孩子量体温、喂药、联系家长。要是遇到特别严重的,没等家长赶来,她就和司机一道把孩子送到医院,自己垫付医药费让孩子先看上病,等家长来了又细细嘱咐,然后再默默地离开。
十多年下来,也不知道她贴了多少医药费,每每我问及她,她都会说:“只要孩子好,这些都是小钱。”殊不知,她一个月只有近两千块的工资。
一来二去,“老人尕”似乎成了被我们呼来唤去的“仆人”,但她从未有过怨言,只要幼儿园哪里有需要,一个信息、一个电话、一个呼唤,她都会立马出现。因此,在我们幼儿园,她是孩子们最喜欢的妈妈,家长最信任的老师,领导最信赖的职工,同事最喜欢的“老人尕”。
(作者单位:湖北省宜都市潘家湾乡中心幼儿园)
【点评】沈阳师范大学学前与初等教育学院秦旭芳教授这样评价道:
工作时间长,内容细琐繁杂,不论是对幼儿生活上的照顾,还是干厨房小工的活,抑或是孩子生病时的陪伴甚至垫钱,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无怨无悔的乡镇幼儿园生活老师的工作状态。她没有轰轰烈烈的业绩,只有每天为孩子忙忙碌碌的身影,低微的工资并没有阻挡她为孩子的付出和对工作的热情!质朴、坚守、乐观、热爱,一位乡村生活老师默默奉献青春的半生,让人感动、敬佩!
园长的谎言
邹晓艳
4月23日,荣成实验小学读书会如期举行。看着小女儿曲艺迈着自信的步伐走上舞台,我又一次热泪盈眶。眼前浮动着两个人的身影,滕家镇中心幼儿园于海明园长和王淑英老师,每次孩子有了进步,我都迫不及待地想要告诉他们。
时光追溯到曲艺刚刚两岁半时,由于忙于生意,家里没人照顾孩子,我把孩子早早地送入了幼儿园,当时心里疑虑重重。但是,见到王老师后,我打消了疑虑。王老师温柔体贴地照顾每一个孩子。刚入园的孩子不爱来园,她总是抱在怀里,牵在手里。孩子们几次尿湿裤子,都是王老师亲手换下,洗干净了让孩子们带回家。对于不愿意吃饭的孩子,王老师不厌其烦地利用讲故事等方法,让孩子们个个吃得饱饱的。
生活上的无微不至已让我动容,最让我感动的是王老师善于发现孩子的潜力,她发现曲艺在朗诵和主持方面口齿清楚、台风大气。在她的鼓励下,曲艺喜欢上了朗诵和主持,还在一次故事大王比赛中,获得滕家镇中心幼儿园的第一名,拥有了去市里参赛的机会。看着曲艺日趋成熟的故事表演,于园长对比赛满怀希望,觉得大奖就是囊中之物。我也满怀希望,心里说不出的激动。
比赛那天,我和于园长带着曲艺早早来到实验一小。看了前面孩子们的表演,我和于园长信心满满。轮到曲艺上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面对座无虚席的比赛现场,曲艺胆怯了,怎么也不上台,任凭于园长和我用尽浑身解数劝说,孩子就一句“我不”!
于园长说不要紧,再往后调调看。我焦虑不安,想到园里等待消息的老师、台下的观众,更加坐立难安。我再次尝试劝说曲艺上台,但都无济于事。
曲艺最终没有上台,唾手可得的奖项没有拿到。
我替于园长和老师们后悔,因为他们选错了孩子。我对孩子失望了,我冲着孩子大喊:“再也不相信你了!再也不要这样的机会了!”
这时,于园长反复安慰我和孩子,我感动得泪流满面。如何面对其他孩子和老师,我真是感到无地自容。看着我的眼神,于园长好像明白了一切,劝慰我:“不能给孩子造成阴影,我们回去就说成绩不错,要给孩子信心和勇气。”后来“六一”的时候,于园长当着老师和孩子的面,给曲艺颁了奖,还说曲艺表现不错,差一点就得了一等奖。
就是这个善意的谎言,让曲艺非常感激,维护了她小小的自尊心,回去后她对自己的行为懊悔不已,对我说:“妈妈,我会努力的!不让于园长和王老师失望!”
一阵阵掌声,把我的思绪拉回了现场。曲艺长大了,她真的兑现了自己的诺言,勇敢自信地站在曾经跌倒的舞台,在大大小小的舞台,留下了近百次主持的小小身影。每每此时,我都想跟于园长说一声:“谢谢!您是曲艺生命中的引路人,正是由于您的鼓励与包容,才让小小的曲艺有了自信,战胜了自己!”(作者单位:山东省荣成市滕家镇中心幼儿园)
【点评】华东师范大学姜勇教授这样评价道:
幼儿教育是影响孩子心灵的事业,如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所说的,“教育非它,乃心灵转向”。优秀的幼儿园教师往往不会在乎一时一刻的外部的教育目的,而始终将孩子真、善、美的心灵的培育作为心中最重要的事。而缺乏好的教育理念的教师,则往往过度追求外在的教育目的,如“成绩”。其实美国教育家杜威很早就说过:“教育就是生长;在它自身以外,没有别的目的。”文章中的于园长正是这样一位具有很好的教育理念的教师,始终关注孩子的心灵健康“生长”。
来源|中国教育报
责编|纪秀君
本文图片除注明来源的外,其余均来自网络公开渠道,不能识别其来源,如有版权争议,请联系公众号方。
点小花花,让他们知道你“在看”我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中国教育报学前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