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朝阳区群星幼儿园 吴红霞
家园共育是开展幼儿园教育的重要途径,信任型家园关系是保障家园共育质量的前提条件。信任型家园关系的形成具有关键期,即幼儿入园第一学期。作为专业教育机构,幼儿园要完善家园共育机制,抓住关键期,开展专门的家园共育活动,有目的有计划地展示幼儿园的教育理念、教师的师德素养及专业水平,满足家长在育儿方面的合理愿望,缓解家长的各种担忧,增进相互认识和理解,建立信任型家园关系。
针对小班幼儿刚入园,家长不舍、不放心,甚至焦虑、担忧的复杂心理特点,我园完善了小班“五点一线”的家园共育机制,点线发力,贯穿全局,共促信任型家园关系的形成。
“五点”,即五个关键时间节点开展五项专门活动,新生家长会、幼儿入园适应活动、幼儿在园活动状态展示会、半日活动现场观摩、新年庆祝活动;“一线”,即贯穿整个学期的每日离园反馈。“五点”和“一线”有序结合,满足不同时间段、不同活动中家长的不同需求,在点的展示和线的沟通中,逐步增进家园双方的认识,加深相互理解,从而建立信任型家园关系,为幼儿的健康成长营造和谐氛围。
拎好“五点”,满足需求,增进理解
拎好“五点”,即有目的地开展好五项活动,旨在回应和满足不同时期家长的不同需求,在沟通、回应中增进理解,达成共识,逐步建立信任型家园关系。
入园前召开的新生家长会
新生家长是家园双方第一次正式见面,家长第一次感受幼儿园管理理念和办园质量的关键活动,简洁、有效、信息量适宜的新生家长会,能播种下家长对幼儿园办园理念认同的种子,因此,新生家长会在建立信任型家园关系中具有奠基作用。
在新生家长会上,可重点介绍四个方面内容,使家长对未来一学期所有的“不可预期”做到心中有数。一是幼儿园整体情况介绍,包括办园理念、师资情况、课程内容、特色活动、卫生保健、安全工作机制、幼儿园取得的成绩等,目的是让家长了解、感受并逐步认同幼儿园,为建立信任型家园关系奠定基础。二是以案例的形式,介绍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学习方式及教育策略,目的是让家长了解幼儿不同于成人的学习与发展特点、了解游戏化的教育方式,逐步与幼儿园教育保持一致性。三是以案例的形式,介绍幼儿入园后可能遇到的问题、家长的引导策略及家长与幼儿园的沟通渠道,目的是让家长知晓,出现类似问题是小班幼儿普遍存在的现象,不必惊慌,同时,遇事尽早与老师联系,请老师帮忙分析原因、商量对策,这点在今后的三年都非常重要。四是介绍小班教师的基本情况,包括教龄、专业能力、性格、特长,三位教师在年龄、性格等方面的优势互补等。
召开新生家长会需要注意几个问题:一是会议时间不能太长,内容不用面面俱到,但要重点突出,家长关心的内容要详细介绍;二是用词不能晦涩难懂,要用家长易于理解的词语简洁表达,家长听得懂才能理解得透,才有认同的可能;三是要以平等、尊重的态度向家长介绍幼儿园的活动,拉近家园的心理距离,播下信任的种子。
入园2周内的入园适应活动
入园适应活动是入园两周开展的小时性或半日性的活动,这是家长第一次正式走进班级,感受教师教育理念、素养、教育技能和性格的重要活动,也是家长初步了解班级环境和幼儿在园一日活动安排的关键活动。首因效应所形成的第一印象,将影响以后一段时间内家长与教师的交往模式与交往效果。
在入园适应活动中,可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内容。一是让幼儿和家长初步了解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环境;二是让幼儿和家长了解一日作息时间及活动规则,如认识贴有自己名字或自己喜欢的标志的物品,使用玩具或物品后要放回原处等;三是根据幼儿性格特点,教师与每位幼儿建立一种师幼问好模式,如拥抱、握手、击掌等,让幼儿感受到入园的仪式感,也增进幼儿对老师的喜爱之情;四是开展具有情绪感染力的游戏活动,让幼儿体验快乐,喜欢教师;五是教师细心观察幼儿和家长的语言、行为、亲子互动模式等,做到心中有数。
入园适应活动中,需要注意几个问题:一,入园适应活动的目的是帮助幼儿熟悉并体验幼儿园生活,因此,可相对弱化规则,重在建立幼儿的快乐体验;二,要让每一位家长都能感受到教师的热情和关注,而不因厚此薄彼引起家长的疑虑和不满;三,要特别注意安全提示,包括家长人财物的安全和幼儿活动时的安全,无论什么原因导致的安全问题,都会影响信任型家园关系的建立。
入园1个月后的幼儿在园活动状态展示会
幼儿在园活动状态展示会是入园1个月后召开的家长会,主要是通过视频和照片的形式,集中展示幼儿入园一个月以来的发展变化,参与活动的情绪状态,让家长感受幼儿的潜力,从而消除焦虑和紧张情绪。这也是教师第一次正式展现专业水平和班级管理能力的关键时机,家长看到孩子高兴地游戏、安心地进餐、踏实地睡觉,对教师的信任和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与教师的关系也会更加亲密。
召开幼儿在园活动状态展示会时需要注意几个问题:一是呈现的照片和视频资料要确保画面上出现的每个幼儿都是开心的、所处的环境是安全的,要避免画面背景中的幼儿有不适宜行为,让家长感到不安;二是确保每个环节每名幼儿都受到关注,不要遗漏或有失偏颇,如有的幼儿出现次数明显多于或少于大部分幼儿,这同样会引起部分家长不满或疑虑;三是家长看完照片和视频后,部分家长可能会“攀比”,比如觉得自己的孩子某些地方不如别的孩子,会显得焦虑,此时教师可以向家长做出专业的解释,孩子的发展存在个体差异,有的孩子某些能力发展得早,但其他能力可能发展稍缓,而有的孩子正好相反,家长不必担心,让我们一起陪伴好孩子,静待花开。此时家长会觉得老师很专业,信任感油然而生。
入园3个月后的半日活动现场观摩
半日活动现场观摩是入园3个月后,让家长全面了解幼儿一日生活的关键活动,也是消除家长担忧和疑虑的活动。家长可以走进班级,全程观摩班级活动,了解幼儿在园一日生活安排及常规要求,体验幼儿园教育的专业性,了解自己孩子的全面发展水平,建立尊重和欣赏个体差异、包容和接纳不同表现的育儿观和发展观。当然,也是全面感受教师专业能力和师德素养,感受师幼关系的契机。因此,半日活动现场观摩是建立稳固的信任型家园关系的载体。
半日活动开放应注意几个问题:一是内容不能安排太多,否则显得忙乱,容易出差错,注意设计互动性强的游戏活动,确保幼儿的参与度;二是尽量不安排有潜在危险的活动或材料,如使用剪刀等;三是为避免人多,影响活动效果,建议分两批开放,这样也有利于教师重点关注被观摩幼儿。
小班第一学期末的新年庆祝活动
新年活动是幼儿在园度过的第一个节日庆祝活动,旨在让幼儿了解节日文化,感受节日氛围,体味家园、亲子之间的欢乐祥和,是凝聚家园、亲子情感的桥梁和纽带。新年活动主题体现了幼儿园的文化理念及课程理念,营造了一种独特的文化氛围,表达了一种文化追求,也是生发和滋养特定家园关系的土壤。因此,新年活动在润物细无声中联结着家园情感,粘合着家园关系。
开展新年活动应特别注意,一是尽量创造条件让所有幼儿都参与,对实在无条件参与的幼儿,活动后教师应备好礼物、活动照片或视频送给幼儿,让幼儿和家长感受到教师像家人般的关心关爱;二是确保全体幼儿参与或展示的机会均等,营造班级内平等关爱的氛围;三是对敏感、内向的家长和幼儿要主动关心和交流,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重视和关爱,从而信任和喜欢教师。
未完待续……
(文章选自《学前教育》2018年第6期)
—— END ——
版权声明
本文为《学前教育》原创稿件,版权归本刊所有。如需转载,请与本微信号联系申请权限,并注明“本文来源《学前教育》微信公众号”。未经授权转载者,必追究法律责任。
关注我们,扫描二维码
传播教师自己的声音 陪伴教师幸福地成长
更多精彩文章,敬请期待!
如果您想订阅《学前教育》幼教版,您可选择以下订阅方式:
1.拨打订阅热线:83558381或83552129;
2.在当地邮局订阅,邮发代号:2—150。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优师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