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老师微信:18610206462
#陈鹤琴+陶行知+传统文化#虞永平+华爱华+李季湄等专家合集
[选最优之路 育至善之人]
刘云艳:西南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
上小学是孩子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这意味着孩子将由游戏为主的幼儿园生活进入以学习为主导活动的小学生的生活。
许多家长为此忙碌着。
忙着给孩子恶补读写算,
忙着为孩子选择各种培训班……
可是提前学习是幼小衔接吗?
家长如何帮助孩子做好哪些入学准备?
在准备中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一、 入学准备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观察发现,家长对于孩子进入小学或多或少都有两个方面的担忧,
一是担心孩子能不能坚持40分钟的上课。
二是朋友家的孩子上小学前都已经会很多汉字拼音了,而自己的孩子还不认识汉字拼音,会不会老师不喜欢。
家长的这些担忧可以理解,但是如果片面把入学准备理解提前学习识字、拼音等系统的文化知识就是错误的。
入学准备是帮助幼儿较快适应小学生的生活。
这种准备从孩子进入幼儿园那天就逐步开始了,只是到了大班末期,孩子的入学准备变得更为现实了。
入学准备有身心两个方面的准备:如想不想上学;有初步的学习兴趣与能力;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愿意和同伴交往;愿意参加体育活动,有好的身体等,这些才是孩子入学前需要准备的。
这些准备有助于培养孩子在入学后的勤奋感,减少挫败感,愉快开始这一阶段的旅行。
对于家长而言,首先要帮助孩子做好体能上的准备。
进入小学后,学习是主导活动,孩子需要有好的精力投入小学的学习与生活。因此,家长可以多带孩子参加户外活动,爬山、跳绳、打球、骑车等。
体能上的准备不仅仅是有好身体,孩子参加体育活动也是一种学习。
以拍球为例,孩子由不熟练的拍球到自如拍球,需要观察同伴与自己的动作,需要感知体验自己拍球的动作与球的运动的速度与方向关系。需要学习控制自己手部动作,需要克服困难,也许孩子还开心数着自己拍球的数量。
孩子的坚持性、观察力、集中注意力、兴趣等学习品质在不知不觉中初步形成。
其次做好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准备。
小学没有专门的生活老师,这就要求孩子要有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例如自己上厕所,喝水,吃饭,自己加减衣服等。由于幼儿园的作息时间与小学的差异,家长可以尝试7月开始逐步调整作息时间:早睡早起,午间休息时间减少。
开始培养孩子晚上自己完成一些学习任务,如看图书,讲故事,做手工……这样孩子上学后,很自然就习惯了晚上做力所能及的家庭作业。
另外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
让孩子主动结交新朋友,尤其是一个小区的即将和自己去同一小学学习的小伙伴。培养孩子交往的基本能力,如学会请求、学会商量,学习分享、学习同情、学习控制自己的情绪等。有的时候,孩子之间在交往中会发生冲突,作为家长尽可能成为旁观者,让孩子自己协商解决,因为同伴冲突的解决过程就是孩子成长的过程。
研究发现,没有朋友比没有好成绩更糟糕,被同学拒绝的孩子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如自卑、退缩、攻击等问题行为,学习成绩也更差。
二、家长在孩子入学准备中要关注问题?
(一)陪伴孩子而非替代
相比于物质需要满足而言,孩子更需要父母的陪伴,这种陪伴更能给孩子安全感与归属感。如与孩子一起运动、一起游戏、一起聊天、一起阅读等,这有助于积极的亲子依恋的形成,这是孩子心理健康的基石。
陪伴不是包办与替代,父母要充分相信孩子,放手让孩子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摆碗筷、擦桌子、整理玩具、书包等,这一过程本身也是学习。以包饺子为例,孩子学会观察饺子皮与馅的大小与数量关系,学习手部动作的控制,学会数数,建立秩序感等,也体验了劳动的成就感与愉悦感。这些是小学生学习过程很重要的品质。更为重要的是获得这些品质的过程是一种愉悦、温暖的过程,这种体验不仅仅影响当下,更为重要的是影响孩子未来的家庭生活模式。还有研究表明,做1-2项家务的孩子学习成绩比不做家务的孩子成绩更好。
(二)理解孩子而非催逼孩子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成长的节奏,但是很多时候这种节奏被家长给忽视。家长们总是试图把自己当年由于某个原因没有机会学的,或者自己认为是孩子需要学的,迫不及强加给孩子。
试想一下,每到周末孩子被家长逼着去培训班,他们心中会想些什么呢:小区里好多小朋友在玩,我也想去;我想自己在家玩玩玩具、我还想爸爸给我讲故事,……可是妈妈逼着去各种班,好讨厌哟!……其实这种被逼迫学的过程就是一种痛苦的经历,学习效果好不了那里。
更为重要的是孩子很可能产生厌学,焦虑、害怕、恐惧等,孩子学习的兴趣与自信心逐步丧失。
所以,我们何不让孩子慢慢来,慢慢的地学会识字,慢慢地与人交往,慢慢地观察世界。有更多机会在感知中学习,在操作中学习,在体验中学习,在同伴交往中获得更多经验。也许更能激发孩子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更能感受学习快乐。
(三)积极主动参与幼儿园和小学组织的幼小衔接准备活动。
幼小衔接是幼儿园、家长、小学校之间的围绕孩子尽快适应小学生生活所做的准备。
家长们可以积极主动参加幼儿园组织的幼小衔接方面的活动。
小学也会做一些入学准备,如提前召开家长会,建立班级群,就近的小伙伴提前可以相互认识。有意识的和孩子聊聊丰富多彩的小学生活,使孩子对小学生活充满期待和向往。
总之,进入小学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二次独自冒险,孩子冒险的经历是他人生成长中的不可缺少的财富与经验。孩子发展具有多种可能性,因此对于家长而言,有好成绩只是其生活的小部分。当孩子有好的身体,愿意积极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愿意学习自己不会的,愿意学习与他人相处,有快乐的童年生活,这种快乐伴随其一生也许是我们最大的期盼!
【1】《幼小衔接工作指导手册》全文,重磅发布!
【2】幼小衔接,需要关注的九大问题!
【3】15个任务清单,让幼儿轻松地从幼儿园走向小学
【4】【再议】如何理性应对幼小衔接?
【5】人民日报:教育改革要从家长教育开始!(强烈推荐!)
【6】华东师大心理专家陈默:中国孩子已经变了,家长和老师却还没跟上!
【7】100幅漫画告诉我们:教育可以很简单
【8】纪录片《幼儿园》:审视孩子,也是审视我们自己
【9】激活孩子大脑的三个好方法:运动、阅读和游戏
【10】“妈妈,我不想去幼儿园” —你的回答很重要!(建议转给家长)
【11】小猪佩奇,道破“中国式家庭教育”的八大痛点!
因公众号改版,
为防错过【优师教研】的推送
请【星标】或文末点【在看】
欢迎添加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优师教研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优师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