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老师微信:18610206462
#陈鹤琴+陶行知+传统文化#虞永平+华爱华+李季湄等专家合集
[选最优之路 育至善之人]
解决玩与教两难问题的前提
处理玩(游戏)与教(教学)的两难问题,说的是解决游戏与教学之间的关系问题。但是,梳理两者关系问题的前提,是必须先将这两者本身的本质属性定义清楚,而不是因为涉及关系问题就将两者本身的属性丢弃了。
01
玩与教的本质属性
在物质世界中,每种物质都有其基本属性,反映出该种物质的性质以及与其他种类物质的差异性。例如,大米是一种物质,绿豆是另一类物质,当人们拿到这两类物质,甚至说到这两类物质,就会知道大米与绿豆各自有何特征,它们之间存在什么不同。
在幼儿教育领域中,游戏和教学都有其基本属性,分别反映出这两类幼儿园活动的性质以及与其他种类活动的差异。例如,当人们说到这两类活动,就知道游戏是幼儿自发的、自主的、没有社会功利目的的幼儿自己的活动,教学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师预设的活动。
在物质世界中,涉及一种物质,处理问题相对简单;涉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处理问题就会复杂得多,因为不仅需要处理每一种物质本身的问题,还需要处理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之间的关系问题,而关系并非客观存在,关系是人头脑中创造的东西,而却又实实在在地在影响着人。
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只涉及游戏或教学,处理问题相对简单;涉及游戏和教学两种活动,处理问题就会复杂得多,因为不仅需要处理游戏或教学各自的问题,还需要处理游戏和教学这两种活动之间的关系问题,而幼儿园游戏与教学之间存在着无数种不同的关系,并以形形色色的方式呈现出来。
将两种物质混合起来,是这两种物质产生关系的一种方式。同样,将幼儿园游戏与教学混合起来,也是幼儿园两类基本活动产生关系的一种方式。
两种物质可以混合,只要不起改变它们各自基本属性的“化学作用”,人们依然能从两种物质的混合物中分辨出这两种物质各自原本的属性。例如,将大米与绿豆混和在一起,人们还是能够通过视觉、触觉、味觉和嗅觉等分辨出大米与绿豆。
幼儿园游戏与教学可以混合(笔者常使用“结合”一词阐述幼儿园游戏与教学的混合),不管是以何种方式混合(笔者常使用“分离式”、“插入式”和“融合式”加以归类),人们应该依然能在两种幼儿园活动的混合体中分辨出这两种活动各自的原本属性,例如游戏是幼儿发起的,教学是教师发起的;游戏主要是满足幼儿自身需求的,教学主要是达成规定目标的等。
两种物质的混合,可以使物质世界变得更加多元,更加丰富多彩,甚至产生这两种物质单独存在所不具有的效应;两种物质的混合,并非为了使这两种物质原本分别所具有的属性发生改变,而是为了使这两种物质在混合中产生“互补效应”,换言之,或“取长补短”,或“强强联合”。例如,将大米与绿豆混合一起熬粥,熬成的绿豆大米粥依然能分辨大米与绿豆的特征,也可能产生新的口感,但是熬制绿豆大米粥的过程并非“大米绿豆化”或者“绿豆大米化”的过程。
同样,幼儿园游戏与教学的混合,可以使幼儿园教育活动更加多元,更加丰富多彩,甚至产生游戏活动与教学活动单独开展所不具有的效应。幼儿园游戏与教学的混合,并非为了使幼儿园游戏和教学原本分别所具有的属性发生改变,而是为了使这两种幼儿园活动在混合中产生“互补效应”,换言之,或“取长补短”,或“强强联合”。在幼儿园游戏与教学的混合体中,依然能分辨游戏和教学各自的特征,也可能产生新的感觉和效应,但是将两者混为一体的过程并非“教学游戏化”或“游戏教学化”的过程。
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人们常用“玩中教”、“教中玩”、“指导性游戏”等词描述幼儿园游戏与教学的混合,从这类词中,人们不仅能知道这是游戏与教学的混合,而且还能领悟出两者在混合体中的主次关系。具体地说,“玩中教”指的是在游戏为主的活动中穿插了教学;“教中玩”指的是在教学为主的活动中穿插了游戏;“指导性游戏”指的是在游戏为主的活动中介入了教师的指导。
2
要会“看明白”教育活动中的游戏与教学
处理幼儿园游戏与教学之间的关系问题,难就难在游戏与教学之间存在着无数种不同的关系,难就难在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关系常以形形色色的方式呈现。
由于游戏与教学之间存在着无数种不同的关系,在幼儿园教育活动实施过程中,幼儿园教师需要根据多种影响幼儿园课程编制和实施的因素,把握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游戏和教学各自的比重、内容载体、实施过程和评估方式等,所有这一切,对于一个幼儿园教师而言,常会是一种严峻的挑战。而要能处理好游戏与教学之间的关系,其前提是该幼儿园教师必须牢牢把握游戏和教学各自的原本属性,能够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不被活动表面所呈现的形式所迷惑。将游戏看成是教学,或将教学看成是游戏,将游戏和教学混作一谈,其结果只能使教育活动的实施偏离应有的价值。
人类学学者托宾等人曾在上世纪80年代和本世纪初做过两个质的研究,分别发表了《三种文化下的幼儿教育》(Preschool in Three Cultures,1989)和《重访三种文化下的幼儿教育》(Preschool in Three Cultures-Revisited,2009),对世界范围内的学前教育产生过影响。
在伴随《重访三种文化下的幼儿教育》出版的同名录像片中有这样一个片段:我国某幼儿园的一群孩子在教师的带领下开展了一个音乐活动,这个活动从表面看几乎就是一个游戏活动,孩子们似乎都在玩,而且也都很快乐,但是作者在这段活动的录像中插入了伴随《三种文化下的幼儿教育》出版的同名录像片中的另一个片段,从这段20年前在同一个幼儿园里拍摄的录像里所呈现的音乐活动中,明显可以看到的是孩子们在机械地模仿教师所做的与音乐相关的动作。这个录像比较了前后播放的这两个活动的片段,并以旁白的形式告诉读者,在新旧两段录像中,虽然活动的形式变了,但是活动的本质没有变,新录像中所呈现的活动在本质上依然是教学,与旧录像中的活动是属于同一属性的活动:教师发起活动,为的是完成教师预设的目标,活动过程由教师控制,整个活动是一个“训练”……。
由此可见,处理好幼儿园游戏与教学之间的关系,解决玩与教的两难问题,首先要会“看明白”一个具体的教育活动,要能从本质上分得清什么是游戏,什么是教学。如果将游戏看成是教学,将教学看成是游戏,那么就在根本上谈不上处理好幼儿园游戏与教学之间的关系,谈不上如何去解决玩与教的两难问题了。
3
借儿童的口发出的呐喊
许多年前,蒙台梭利就借儿童的口发出过这样的呐喊:“请帮助我,让我自己做!”(Help me to do it by myself!)对这句话可以做这样的解释:“让我自己做”说的是儿童需要游戏,需要真正的游戏,而非成人控制下的“游戏儿童”;“请帮助我”说的是儿童也需要在自己的游戏中得到成人的指导,因为在“更具知识的成人”帮助下,儿童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用当今的话语来概括蒙台梭利的这句话,那就是所谓的“指导性游戏”。
而今,针对幼儿园教育理论与实践中所出现的游戏与教学的混淆和张冠李戴,幼儿在游戏中备受控制,教师在教学中被迫不断地“翻花样”,笔者重温了蒙台梭利当年呐喊,并根据游戏和教学的不同性质,尝试借儿童的口发出两个不同的声音:“别安排我,让我按照你要我做的做!”“请安排我,让我按照我应该做的做!”
“别安排我,让我按照你要我做的做!”
说的是在包括自主性游戏在内的低结构幼儿园教育活动中要放手让幼儿自己去活动,不要让幼儿在教师的高控制下按照教师的安排去活动。例如,幼儿园活动区角本该是“让我(儿童)自己做”的地方,一旦变成了“主题背景下的活动区”,就演变成为了“让我(儿童)按照你(教师)要我(儿童)做的做!”在幼儿园活动区角,陈放活动材料,特别是原始的、多功能的活动材料,让幼儿自己去选择,并按照他们自己的方式去玩,这才叫做“让我(儿童)自己做!”
“请安排我,让我按照我应该做的做!”
说的是在包括集体教学活动在内的高结构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教师要把握好“什么是幼儿能够学习的和应该学习的东西”,并运用最为有效的办法让幼儿学习。例如,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本该主要是“请安排我,让我(儿童)按照我(儿童)应该做的做”,一旦演变成了“让我(儿童)自己做”,活动就变得低效甚至无效的了,具体地说,幼儿本该学习的东西被忽略了,教师本该有的“章法”被打乱了。
当然,将游戏与教学的本质属性分割清楚,不是为了割裂这两类不同性质的活动,而是为了更好地将这两类活动混合在一起,甚至融合成一体,从而更有效地实现游戏和教学各自具有的教育价值。
【1】《幼小衔接工作指导手册》全文,重磅发布!
【2】幼小衔接,需要关注的九大问题!
【3】15个任务清单,让幼儿轻松地从幼儿园走向小学
【4】【再议】如何理性应对幼小衔接?
【5】人民日报:教育改革要从家长教育开始!(强烈推荐!)
【6】华东师大心理专家陈默:中国孩子已经变了,家长和老师却还没跟上!
【7】100幅漫画告诉我们:教育可以很简单
【8】纪录片《幼儿园》:审视孩子,也是审视我们自己
【9】激活孩子大脑的三个好方法:运动、阅读和游戏
【10】“妈妈,我不想去幼儿园” —你的回答很重要!(建议转给家长)
【11】小猪佩奇,道破“中国式家庭教育”的八大痛点!
因公众号改版,
为防错过【优师教研】的推送
请【星标】或文末点【在看】
|版权说明
本公众号因教学和研究需要转载或选编的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和杂志社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优师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