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 当孩子在幼儿园画了一幅画带回家,兴致勃勃地给爸爸妈妈展示自己的作品时,家长可能根本看不懂孩子画的是什么,也不知道该如何回应孩子,这时候老师该如何给家长解释呢?
最近,彤彤妈妈就给老师反映了这个情况,说彤彤从幼儿园带回家的画她看不懂,看上去什么也不像,像是“乱画一气”,她不知道该如何回应孩子。面对这种情况时,老师可以这样做:
1
引导家长了解幼儿“美术”发展规律
老师要先给家长解释幼儿“美术”发展的规律,大部分学龄前幼儿“美术”的发展通常呈现这三个阶段:从“探索材料—无意识呈现—有意识呈现”。在每个不同的阶段,幼儿有不同的行为表现,所体现的发展水平也不相同。因此,家长了解幼儿“美术”发展规律也是非常必要的。
2
解读幼儿最近“美术”发展所处水平
老师可结合彤彤最近一次“美术”的观察记录给家长解释。从下面记录截图可以看出彤彤“美术”的发展处于探索材料阶段,主要表现为涂鸦,也就是家长所说的“乱画一气”,这个时期孩子主要是操作材料,获得使用材料的技能,做的是什么,孩子并不知道。
3
教给家长一个支持方法,一个回应策略
支持方法:在家里,家长可给孩子提供专门画画的空间、材料等(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给孩子提供尽量多的探索机会),接受并允许孩子“乱画”。
(1)在家里选择一个区域,让孩子进行艺术探索和创作。可以选择一块靠近水的、好打扫的区域,厨房、客厅、地下室和封闭的走廊都是理想的选择。
(2)给孩子提供各种材料,如不同的普通纸或彩色纸、蜡笔、记号笔、剪刀、胶水、胶带、纱线、油漆、画笔、纸管、盒子、 粘土、橡皮泥,还有纽扣、蛋盒、碎布、石头、坚果、树叶、树枝和其他自然界或家用的物品。将这些放在一个盒子里或者摆在一个他们方便取放的架子上。
回应策略:当孩子向家长展示自己的作品时,不要用“很棒”或“你画的是什么呀?”这样的方式回应孩子。用客观描述的方法,也就是把看到的说出来。比如“我看见你画了很多线…….”,用这样的方法逐渐引导孩子思考或表达自己画的东西。
结语
幼儿常常通过绘画这种特殊“语言”来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当自己的创作意图被理解了,幼儿可能从此会爱上画画,而被打击的幼儿则可能从此对画画失去热情和兴趣,或许我们不经意的一个行为就在扼杀他们的想象力和创作力。希望每一位家长和老师都能“读”懂孩子的画,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读懂儿童培训课程
王老师:18030763235
(微信同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