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儿童
解读表征
– 二环北路幼儿园儿童表征专题教研活动-
孩子有一百种语言,
每一种都应该被聆听和期待,
童年有一千种色彩,
每一种都应该被接纳和盛开。
走进、读懂,助力、生长。
家
长
会
01
初探表征 厘清内涵
研讨活动之前,老师们先自学了相关理论知识,对“什么是幼儿表征?”、“在一日生活中进行表达表征对幼儿和我们的教育教学有什么意义?”等这些问题进行了梳理,带着对核心概念的理解参与了此次教研活动。
幼儿表征是指幼儿通过语言、动作、符号、建构等形式来表达自己游戏中的感受、经验、思想和情感。幼儿表征存在于一日生活的方方面面,形式多样,可以是一幅画、一个标记或是一个简单的动作。表征能够反映幼儿的思维,是幼儿表达情感,实现良好沟通的桥梁。
幼儿表征是读懂幼儿行为的关键,表征是指信息在人头脑中的呈现方式,幼儿表征就是幼儿所获取的信息在幼儿头脑中的呈现方式,读懂幼儿表征是读懂幼儿行为的重要因素。幼儿表征行为能够体现幼儿的思维,是其想象力的重要基础。
表征是幼儿用自己的方式(画、语言、动作)来理解、表现事物,将自己的想法表现出来。虽然幼儿的年龄特点限制了他们很多口头、书面表达方式,但也激励幼儿创造出很多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在幼儿园课程实施中,“主题表征”是幼儿最好的学习、理解、表达方式。
对于握笔都有难度的小班幼儿,表征可以是身体动作、线条涂鸦等简单的方式,来对自己的游戏活动进行回忆、复述、表现,是幼儿一种特殊的语言。
每位老师都带着自己的理解阐述了幼儿表征的内涵、意义等,王雪老师利用PPT帮助老师们进行梳理,使老师们的理解和理论知识更全面。
02
案例分享 解读表征
教师们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案例告诉我们,解读儿童的表征可以:捕捉幼儿的兴趣点、了解幼儿的发展水平、看到幼儿的个别差异、发现幼儿的问题,并根据解读到的信息提出有效的指导策略,帮助幼儿持续发展。
03
聚焦困惑 展开研讨
不同年龄段幼儿发展水平不同,我们应该如何帮助本班幼儿提升多元表征的能力呢?老师们围绕这一困惑展开研讨,老师们纷纷出谋划策,从多种渠道挖掘可利用的资源,然后各年级组以思维导图的方式将可行的策略梳理、归纳。
04
梳理经验 总结提升
PARENTS MEETING
活动最后,王雪老师分别对研讨中教师对表征的疑惑进行了专业性的解答,并鼓励教师们通过解析幼儿的种种表征,读懂孩子的内心,走进孩子的世界,理解孩子的成长变化,陪伴他们认识真正的自我,见证他们的每一次成长。
园本教研活动之后,教师们将幼儿在一日生活各环节的表征情况进行了记录和分析。
通过本次教研活动,我们了解到表征的形式是多样的、丰富的。在一日生活中,我们可以多加关注幼儿的自主表征,给予幼儿充分的时间和空间,以支持者、陪伴者和倾听者的角色贯穿始终,我们也将不断反思和调整,从而激发幼儿提升记录表征的兴趣,推动发展幼儿表征记录的能力。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