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童盟研修之旅
金秋十月,钱塘江边,沿着坐落在美丽双浦秀丽山水的风情大道,西湖区南片12所幼儿园的研修团队,前后来到周浦灵山园区和袁浦中心园区两所幼儿园,开展了南片研修的现场交流与研讨,一起走进“江南童盟“的研修现场。
在西湖区幼儿园 “基于主题审议 优化学习方式”研修活动的推进中,各园基于前期园级层面的研修思考,对已开展过主题活动的再次审议,聚焦“学习方式”,关注“发现与优化”,从而逐渐理解如何从关注“教师怎么教”转变成“儿童学什么、怎么学……”
来自西湖区南片共12所幼儿园的研修团队开展了两次片级层面的集中研修,区教研员沈颖洁老师携南片3位协同教研员共同参与,在分享与交流中智慧碰撞,表达观点,探讨优化学习方式的更多做法与思考。
走进南片第一次研修现场
2019/10/12
10月12日下午
周浦幼儿园灵山园区
聚焦“一个发现”
镜头下的灵山园区
灵秀青山环绕
园区景色宜人
野趣生态空间
大气温馨的园区
12个研修团队5分钟精炼表达亮观点
|
象山幼儿园 |
|
呈现了在主题开展前对“主要资源、核心经验、必备经历、学习路径”的梳理与架构。
|
|
回龙幼儿园 |
从儿童经验出发,理清主题开展前儿童的“必备经历”、“核心经验”以及主题开展可以借力的相关重要资源。
|
袁浦幼儿园 |
|
通过“背景与内涵、核心经验、重要资源、必备经历”4块内容,呈现主题说明图。
闻裕顺幼儿园
主题《小蜗一家》“一条路”的审议图
象山幼儿园
主题《我长大了》“一条路”的审议图
第903医院幼儿园
主题《绿野寻踪》“一条路”的审议图
之江幼儿园
主题《大自然的语言》“一条路”的审议图
对“教案”与“学案”的差异思考。
袁浦幼儿园
对“教案”中幼儿学习方式进行提炼梳理。
午山幼儿园瑷骊山园区
对语言活动《成长的烦恼》其中一个环节的“预设”与“现场记录”进行反思。
象山幼儿园
对音乐活动《农场音乐会》的学案思考。
转塘幼儿园
交通厅幼儿园在审议中提出发现与困惑:“无患子”果实实验,当幼儿探索中,教师的关注点都趋向于“吹出泡泡的结果”,而忽略了过重的隐藏的契机。
定山幼儿园研修团队对“大阅兵”活动中的幼儿表达机会补充分、表达内容不深入、表达方式不丰富,从而引发了对“学案”的优化思考。
第903医院幼儿园对“教师教案预设”的教师帮助选择等现象展开了反思。
之江幼儿园从学案中的幼儿出发,提出了在活动中教师“给的太多、却又太少”。
西子湖幼儿园发现同样的表达记录环节,幼儿对有表格的记录表达的更清晰,更有利于学习与发现。
周浦幼儿园研修团队从儿童立场出发对《破迷宫》学案的学习方式进行提炼梳理,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做优化。
袁浦幼儿园在学案实施中,为避免出现“关注结果、偏重认知”的现象,调整以儿童探索学习为主的学习方式。
★追随儿童,重“体验探索”,谈“表达表现”
一次研修的目的在于将许多前期没有厘清的要素进行整合与反思,并形成新的问题,转化为下一轮研修的新发现。
走进南片第二次研修现场
2019/10/17
10月17日
袁浦幼儿园中心园区
聚焦问题,谈优化策略
镜头下的袁浦中心园区
田园菜地里的生机
自然丰富的游戏空间
袁浦幼儿园
袁浦幼儿园对《身体转啊转》活动优化的具体思考
周浦幼儿园
提出“真正的放手是有智慧的退出”
定山幼儿园
基于3个“发现”,提出相应的优化,来满足幼儿在活动中的表达。
第903医院幼儿园
分享运用“六顶思考帽”对活动进行优化的思考。
回龙幼儿园
研修团队优化的关键“对教师的支持行为”进行调试
之江幼儿园
之江幼儿园对幼儿学习方式优化的具体思考
转塘幼儿园
对音乐活动《农场音乐会》调整优化的具体思考
沈颖洁老师点评:
很欣喜在南片第一次研修分享中看到了老师们对于一个主题审议如何基于儿童学习方式来发现问题。比如我们看到了:儿童想表达的没有充分表达、教师给的太多替代了儿童的探索、儿童不知道该如何记录;而也正是这类“发现”明确了我们优化的方向,那就是教师到底要为儿童创设怎样的学习探索环境,以及满足不同儿童的学习方式。
南片研修团队教师有话说
我们正在经历一次理念至行动的蜕变,系童心寻真知,我们在研修中借助拟态式学习支架助力儿童探究静电现象。
——之江幼儿园 池露菡
教师开始思考幼儿的学习方式,有时是从一个问题开始,有时是美好的愿望,有时是从孩子们当下遇到的困境开始。这一转向的思考是师幼共同的关于适宜学习方式形成的过程,也是师幼共同建立信任关系,重塑学习观和知识观的过程。
——第903医院幼儿园 吴晓艳
这次研修于我而言是一次儿童观的洗礼,从一张图,一条路,一个学案的反复研讨与调整中,逐渐清晰教案与学案的区别,幼儿学习方式的概念,优化学习方式的落地行动,看见学习,看见儿童,我们在路上!
——袁浦幼儿园外张园区 周丽
活动前,识别核心经验,让活动内容符合儿童经验水平;活动中,架构学习支架,让学习顺应儿童发展特点;活动后,反思优化推进,不断满足儿童发展需要。
—— 转塘幼儿园梦园路园区 俞丽丽
参与片级研修让我对“学案”有更清晰认识,基于“儿童的兴趣点”还原教学现场,了解儿童必须经历,把握核心经验,观察儿童来反思教育行为是否适恰,需要不断推敲前行。
——西子湖幼儿园 孙艳芳
高质量的学习,一定始于兴趣,源于经验,基于能力。选择儿童喜欢的方式进行活动,支持儿童主动学习,我们一直在探寻。
——定山幼儿园 戴晓凌
本次研修,让我们有了再次审议已经做过相对成熟的主题的机会,让每位参加现场的老师,能基于自己的思考,厘清困惑,再回到课程里,然后看见儿童,关注学习品质。
——周浦幼儿园 周玲辉
此次研修收获匪浅,对“学案”有了更深一层次的认识,对主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解析!一次次磨合,一次次成长!
——浙江省交通运输厅幼儿园 任丽丽
两次的研讨,让我心动过后有行动,同伴之间的交流,让理论实践再次升华。我们从教师的“教”,转变为幼儿的“学”,真正意义上的站在幼儿的角度上去思考问题,指导有针对性、启发性,了解了幼儿的内在需要。
——闻裕顺 侯颖
主题审议的研修,是观点的碰撞,是智慧的分享,是将主题经验通过儿童喜欢的、适宜的方式转换成了儿童的经验,是一次审视过往、明确方向的有意义的研修之旅。我们很庆幸,我们又靠近了儿童一点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