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是一场智者的对话;
教研,是一次温暖的唤醒;
教研,是一种走心的体验;
教研,是一段儿童视角的思考。
教研是推动幼儿园内涵发展、教师专业能力提升、解决日常教育问题的最好载体。在西湖区教育局和学前教育指导中心的指导与推动下,近年来涌现了一批批优秀的教研团队,为提升园本教研质量而努力着,从创新形式到有效策略,从创造氛围到呈现实效,他们的努力大家看得见,他们的经验今天也拿来和大家一起分享!
教研的目的之一,就是将“阳春白雪”的教育理论与“下里巴人”的教育现场紧密的链接起来,如何让理论触手可及?如何让理论落地生根?他们是这样做的:
闻欲顺幼儿园 金珍珍
大禹路幼儿园 徐琼
高宽课程是一个计划——工作——回顾的循环过程。将这一课程理念融入到教研中,可以这样做:
第一步:读一读。重点阅读《高宽课程的理论与实践》的 “计划——工作——回顾”章节。第二步:谈一谈。围绕“高宽课程与我们的主题区域游戏,有哪些对接?”开展面对面的线上教研活动,以及利用网络的线下微信群交流。第三步:做一做。将认识运用到游戏的指导中,和孩子一起计划游戏内容、玩一玩发现问题、思考调整游戏内容。在这一过程中,发现问题。第四步:研一研。当我们将高宽课程与孩子们共同运用到游戏中后,发生了什么改变?出现了什么问题?原因是什么?可以如何推进呢?围绕着这些问题,带着老师一起来研一研,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共同提升。第五步:理一理。带着前期对理论的学习、实践与反思,和老师们一起再还原到理论中,形成新认识和我们自己的“理论”!
枫华府第学前教育集团 孙兰飞
对比式教研,让我们走进PCK
对比式教研,是以同一个素材或主题为载体,在三个年段教师间开展的集体性的教研活动。以领域教学知识(PCK)为例,我们是这样开展的。
第一阶段的教研,结合领域教学知识PCK的三个纬度来展开,在平面、立体、动态的三种纬度对比中,梳理出了PCK除了有无限扩展性外,还具有螺旋上升的运动性。第二阶段的教研,在同主题异年龄段的对比构思中进行,梳理出了可以在教学内容知识、教学对象知识对比中,去衡量主题定位的适宜性;可以在教学对象知识、教学策略知识对比中,去验证活动形式的合理性。
两个对比式教研,不仅让教师重新认识了领域教学知识,更让教师们感受到了运用领域教学知识的重要性。
闻裕顺幼儿园 程海霞
教研预准备,让我们有备而研
教研预准备是基于教研的有效性和教师自主教研能力发展的思考来做的一件事。旨在通过教研预准备帮助教研组长找到教研内容的适宜性、针对性和引领性,即教研内容必须适宜、支持和满足教师,并以发展为导向,具有提升和引领的作用。其次,帮助教师有“感”参与,有备参与,有惑参与,以达到把教研还给老师的目的,转变教师在教研活动中的角色定位和教研态度,在此过程中在促进教师教研品质、教研能力发展,并最终把这种发展回馈到幼儿的身上,因为专业的成长最终的目的是为了支持和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
教研管理者运用适宜的教研载体与组织方式,与教师展开积极互动与对话的动态操作过程,能有效调动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教师的学习意识和能力。
小和山学前教育集团 程洁
视频深加工线上教研,教研可以无边界
留下幼儿园 沈佳
“巴林特” 温情教研,教研也要有温度
巴林特
工作坊
巴林特工作坊是来源于医学领域。将巴林特小组的模式运用到教研中,实际是把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遭遇的各种“事儿”,通过团队的研修来达成关注教师心灵成长、共同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
1.特质一:从感性的发泄情绪导向——理性的重构问题根源
关注对象是困惑者本身,最基本的流程是, 诉:关注点——表达情绪;问:关注点——疏解困顿;帮:关注点——重构认知;感:关注点——自信成长。
2.特质二:从多视角体悟问题根源——启发性解决问题导向。关注对象是困惑点内容,根据不同的群体和产生的问题情境调整关注点,看:关注点——辨析审视;学:关注点——吸纳内涵;跟:关注点——情绪跟进。
文新幼儿园 应莉
体验式案例研修,教研可以更有效
体验式案例研修是以儿童游戏现场中的典型案例为载体,形成以“问题探寻—观察体验——策略提炼——实践检验”为线索的研修循环模式。让教师通过体验印象深刻的案例片断,自己感受和发现问题,从而激发教师主动思考学习的主观意愿,进而达到提升教师游戏指导能力的研修目的。在反复辩证过程中,不断优化调整问题建构的思路,重在助推教师的灵活运用及有效迁移能力,从而更直接了解孩子的需求和内心状态。它主要包括四个核心要素:
第一是捕捉关键问题,在孩子的游戏中发现问题冲突;
第二是还原真实情境,在具体的情境中发现核心问题;
第三是体验情景过程,在亲身的参与中萌发游戏共感;
第四是实践调整策略,在真实的互动中检验指导成效。
西湖区紫荆幼儿园 陈芳
主题系列化教研,教研需要有连续
我园在园本教研过程中,不断反思、探究适宜有效的园本教研方式,提出以“主题系列化”教研方式来开展园本教研活动。
“主题系列化”教研,即一学期我们就围绕一个教研主题内容,以循序渐进、层层递进的形式形成一系列的教研活动。经过教研主题内容前、中、后的三审议,形成立体系统的教研方案。前审议:确定教研主题后,分析教师现有的教育行为及儿童观、经验能力。中审议:教研一个阶段后,教师运用验证,根据教师的实践活动成效与反思不断调整跟进。后审议:整个教研主题结束后,教研组分析汇总,形成园本研修资料供老师们参考使用。在这一立体教研圈,使园本教研有深度。
在专业的教研团队引领下,老师们的教育观念在悄然发生转变,变得更加“基于儿童,为儿童发展”。老师们的教育行为在渐渐发生改变,变得更加“温暖与走心”。
基于相信孩子是有能力的学习者理念下如何为幼儿提供支持,浙大西溪幼儿园教研团队是这样做的:
小班:可结合孩子生活中实际碰到的问题,引导幼儿关注标志的作用,理解与环境的互动关系。小班幼儿制作的标记物品要有鲜明的特征且容易表达,如玩具纽扣、雪花片等。例如:找不到玩具、衣服脱放位置要求等,知道标记的提醒作用,能让生活更为方便有序。
中班:可引导孩子寻找发现环境中存在的问题,思考如何合理解决,共同制定规则,制作相应标记。如中班故事《水洒了怎么办》、制作《来园五件事》提醒标志等
大班:除了关注班级环境,可更多引导孩子关注公共环境,开展公共服务。如公共活动区安全提示、各种公共规则的制定等。
小班:可更多运用实物、照片、拓印、剪贴画、涂色等方式进行,也可借助利用大孩子的作品进行理解。数字等可用点数表示。教师做好前期的思考,如提供适宜的纸张或底版让幼制作,在制作中根据孩子情况做一些引导,制作好后再做一些艺术处理等。让幼儿的制作更有成效。
中班:可多听幼儿的想法,让他们选择自己愿意的方式,如描画物品、自由作画表现等。制作中更多鼓励幼儿主动思考解决问题,引导共同商量。
大班:鼓励幼儿自由表征,更多引导幼儿集体商讨互助,主动建构。如画幼儿园的平面图。
我们需要细心观察、耐心倾听幼儿想法,允许并鼓励孩子自由表达和创造,帮助幼儿成功,激发幼儿自信。
基于数学关键经验的个别化学习材料的优化,申花路幼儿园教研团队是这样做的:
解读出核心经验—“点数”
结合学习路径——“按物点数——说出总数——按物取物”,对提示卡进行了一些层次性的调整。第一层次:有序的排序进行点数;第二层次:环形的排序进行点数;第三层次:凌乱的排序进行点数。孩子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进行自主选择,在多款提示卡的操作互动下获得成功的体验。
解读出数学核心经验—“计数”能力
根据两个孩子的学习路径却不一样,进行了这些调整措施:优化提示卡,提示卡上的物体转换为数字;改变形式,设计两种骰子增加趣味性;铺垫前经验,从送一个数量的牛奶发展到送两个数量的牛奶,为后期数学核心经验“数的组成”提供前经验的铺垫。
对数学核心经验下的其他材料进行优化
如,针对大中小不同年龄段的“有趣的小鱼”,小班——对应、排序,中班——模式,大班——初步学习看坐标定位找方位;中班的材料-趣味棋;大班游戏“趣味测量”;方位、数序背景下的一些材料优化等等。
专家点评
教研水平持续提升,我们的教研中教育理念清晰、策略多样、教师参与度高;
研究视角更为下沉,我们的教研中更多的看到了儿童,基于儿童的教育游戏现场,基于儿童的问题与需求。我们的教研中更多的看到了一线教师,教研不再是教育负责人的一言堂;
研究领域更为整合,我们的研究内容涉及了教育教学、游戏、环境、材料提供等的各个方面,教研领域的拓展与整合,让教研更接地气。
与会老师认真聆听
认真记录
如何关照不同幼儿园和教师的教研需求,看到精英幼儿园的教研经验外,也要关注新办园、民办园、发展园的教研发展,梳理出相应的教研经验和可操作的策略,帮助不同层次园所都能有所发展。
如何吸纳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研修技术,要防止教研过度“技术化” ,教研是为解决实际问题,要避免为“求新”、“抓眼球”,而失去了群众的基础。教研的着眼点,依旧应该是儿童,为如何观察儿童、解读儿童、读懂儿童而服务。
如何更接地气地做好朴素的教研,要做人人会做、愿意做、喜欢做,并从中获得成长的教研,吸纳不同层次的每一个教师,深入浅出,化高深为普通,化高端为朴素,做有特色、有教师需要的,有西湖特质的教研。
教研是一场“走向成长”的旅程,过程有点儿艰辛、有点儿曲折,但幸好旅途中有每一位智慧的教研者为伴,旅途中可以享受我们和孩子每一个成长的当下。因此,我们还将继续“痛并快乐着”,让我们一起做有滋有味的教研,做有思想的儿童研究者!
THANK YOU
谢谢您的认真阅读
扫描二维码
关注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