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
写文章或文档对现在的我们来说都非常熟悉了,动笔之前一定离不开范文的借鉴。学习和参考范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写文章,哪些范文的模板是可以直接嵌套的?幼师课件网的编辑花时间专门编辑了有关故事大全,供您参考,并请收藏本页!
有关故事大全 篇1
故事:春天的故事
从小喜欢春天,因为在春天一切都是新的,新的开始,新朋友,新季节,绿的草,红的花,粉红色的记忆,在阳光下翻晒着,再现曾经的点点滴滴。
岁月短暂,青春变老。那些不愿提起的思绪,难以忘记的记忆,风划过,晴朗天空,梦浮现,春光满面。站在这风雨桥上,一切过往,一段欣喜,似乎可以模糊看见,给人感动,怀念再次清晰涌现。
那时我们还小,刚进入中学,不懂爱情,不懂人情世故,不懂时间冷漠,社会残酷。怀揣着梦想,春光满面,以为可以有一番作为。不觉间,烟雨中,课堂后,漫步校园,和程江,田江,王睿鑫成为知己。
大家都是农村孩子,并不富裕。但我们有志气,爱学习,懂得感恩,懂得勤俭节约,懂得艰苦奋斗,几年过去,季节轮换,我们收获较多,友谊,知识,感恩和团结,待到各奔东西,交流减少,也许已经忘掉彼此。但那段记忆却难以剪断,时光也无法忘记。
那时候我们在寨乐中学上初一,对世界充满想象力,所以大家都很努力,成绩进步很快,只有英语例外。因为对于农村孩子而言,英语很难,学起来很吃力。但我们从没有放弃,下定决心要把它学好。所以每到夜晚,月亮出来时,各自锁住门,程江提议,举手表决,我们几个,约好,带一本书,一支笔,意气风发,鼓足勇气,走向翟老师家,向她请教英语问题。但经过我们细心的观察,不能去得太早,因为考虑到老师要吃饭,要批改作文,所以,我们出去后,先去河边走走,寨乐中学有一条河,早已忘记那条河叫什么,反正印象不是很深刻,也没有人给我说过。
顺着河岸走去,青蛙都睡了,很安静,没有鸟声,没有鸡鸣,只听见风声呼呼的吹。偶尔,向田野望去,可以看见几只萤火虫,向我们奔来,而我们总会擦肩而过。我们试着去抓,却抓不住,弄了一身泥。就这样,几个人说着笑着,就走到大堰边,静静停下来,按照习惯,我们脱光衣服,放在岸边的石头上,准备跳去水中,洗掉身上的污浊,以及一天的晦气,那是我们最开心的事。
在月光微微的轻抚下,我们轻数三声,程江先跳去水中,随着是王睿鑫,最后是田江和我,大约游半个小时左右,累了,就休息一会儿,看看天空的月亮,星星。田江不喜欢游泳,几分钟后,就离开水面,坐在岸边看着我们游。程江水性好,一口气,能游十几米,是我们的榜样,但他很谦虚。而我和王睿鑫从小在水边长大,也会一点,时而潜入水底,时而浮出水面,玩得很兴奋。田野里有青蛙的叫声,婉转优雅,而我们不会唱几首歌,敞开嗓子,大叫一声,坐下闲聊。水是静止不动的,漂浮着许多青菜树叶,可以说是一潭死水,看不清水中的奥秘,却能让我们全身舒心,过后留恋。
每一天晚上都一样,都是一起出行,一起走入老地方,一起游泳,一起看星星和月亮。也因此,我们的游泳技术一天天好起来,可是我们还是不敢到更深的地方去游泳。有时候,去早了,月亮还没出来,水中也有几只鸭子,嘎嘎叫,当地农民来敢鸭,也脱掉衣服,去水中游一圈,满意了才离开。每当看见这些高手在水里游时,我们都离得远远的,拒不下水的,因为人家姿势优美,经验丰富,而我们动作笨拙,难以拿出手。
每次游完半个小时,我们穿好衣服,一个跟着一个,就欢快地离开,向老师家进发。走了三分钟,大街上很静,远远看去,老师家的灯光亮着,我们欣喜无比,因为这是好的预兆。证明老师还没休息,我们就可以请教一些简单的问题。老师家的们好像那个时候都不会关的,轻轻一推,就看见老师家的小孩子,小文文正在调皮,独自玩着玩具车,而老师恰好在看电视,偶尔也评论一下,放下趣事。
很多时候,看到我们来,老师很热情,也很有耐心。拿出瓜子,水果,让我们品尝,认真给我们解答每个难题,看着老师热情,似乎我们从来没有客气过,吃水果,看电视,和小文文成为朋友。每一次问问题,老师都热心解答,什么是现在进行时,一般将来时,如何背单词,如何把成绩弄好等。而我们,恰如几只温顺的小绵羊,静静听着,独立思考,也作一些简单笔记,字看起来很丑。
夜很晚了,看见老师也疲倦,我们几个,摇摇晃晃,在月光下,穿过农贸大街,商铺已经关门,只有那家外地包子店,还开着灯,还听得见和面的声音,准备着明天的生意,而我们回到住处,和衣而睡,做了一个美美的梦。
时光划过,春天已去,但春天的记忆,月光下的故事,难以放下,时常牵挂,一生最美。
有关故事大全 篇2
睡前故事:听故事•讲故事•画故事
小松鼠的记性真糟。
他爱听猴爷爷讲故事,故事使他乐得前仰后合,他一路笑着回家,他要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和妹妹听。可是一进家门,小松鼠怎么也记不清故事是讲些什么了,一句也想不起来。
他很苦恼。
第二天,小松鼠去听故事,他带了个口袋,请猴爷爷对着口袋讲故事。讲完了,小松鼠就把装着故事的口袋背回家去。
一进家门,他就使劲抖口袋,想把故事倒出来,可是听了半天,一句话也没有了。
小松鼠气坏了。
他想啊,想啊,要想个好办法,记住猴爷爷的故事。想了一天一夜,小松鼠终于想出了好办法。
第二天,他带上笔,带上很多枯树叶,他一面听猴爷爷讲故事,一面把故事画下来;回到家里,他一面看着枯树叶上的画,一面讲了个非常好听的故事。
以后,他每次听故事时,都一边听一边画,回家不用枯树叶子,他也能把故事讲出来了,他的记性变得越来越好。
据说,后来小松鼠记得很多很多故事,在森林里的故事比赛中,他还获得了故事大王的称号。
同时,他还成了一个有名的画家
有关故事大全 篇3
故事:不是故事的故事
不是故事的故事
看到几个电工正在换电线杆,一根12米高的混凝土制成的电杆,代替了原来的9米杆。这是供电公司第三次更换电杆了。看着高大的电杆和拉在杆头的黑皮胶线,我想起了已经成了故事的几件事。
1、安装电灯
鲁队长是山岭岗生产队的队长。一次,县里召开三级干部会议,他去参加会议,住在县招待所。那时,农村还没有电灯,晚上照明主要点煤油灯和松树明子。鲁队长看到招待所点着电灯,明亮,使用方便、省事。鲁队长过去虽然听说过电灯,但没有见过。第一次看到明亮的电灯,既新鲜又好奇,心想,我们那里如果能点上电灯该多好啊!
会议休息的时候,鲁队长就仔细地观察,看看安装电灯需要什么材料,线路是如何布置的。他把这些都一一记下来。
散会后,鲁队长到县百货公司,购买了胶电线、开关、灯头、灯泡等,准备回家安装电灯。走了一天山路,到家已是傍晚,鲁队长又饿又累。他顾不上休息,喝了几口水,就开始安装电灯。
村里的人听说鲁队长家要安电灯,都纷纷来看过究竟。山岭岗地处高寒山区,土地贫瘠,经济落后,当时一个全劳力每天的劳动产值不到两角人民币。祖祖辈辈都是辛苦一生,到头来还是吃不饱穿暖。除了鲁队长见识广一点外,其他大多数人连县城在那个方向都不清楚。鲁队长按照在招待所看到的样式把电灯安装好后,就去拉开关,可不管怎么拉开关,电灯就是不亮。鲁队长弄得满头大汗不知如何是好。围观的人有的说要用火在电灯泡上点一下,有的说要给电灯泡灌上一点煤油。鲁队长焦急地说:“不是、不是,都不是!”村里人走后,鲁队长一屁股跌坐在门槛上,连连的唉声叹气。这件事最终成了一个笑话,在当地流传。
几年后,大队建设小水电站,鲁队长带领生产队的人积极参加电站建设。电站建成后,鲁队长和村里的人都点上了电灯。
2、关电灯
过去,农村没有电灯,晚上多数人家点煤油灯,少数人家点松树明子,有的点菜油灯(用一个土碗,倒入菜油,用棉线或破布条做灯芯)等。农村机关单位的工作人员晚上办公点马灯,学校学生上自习点汽灯。
20世纪70年初,我们村建了一座装机48千瓦的小水电站。电站竣工发电后,输电线架进了村,每家每户都安装上了电灯。我们村的段奶奶,是五保户,70多岁了,她一生没有出过远门,最远只去过村公所,乡政府在什么地方她虽然听说过,但没有去过,县城在哪里她就更不知道了。在架线点电灯这件事上,村干部没有忘记她,也给她安装上了电灯。当时电站送电都有固定的时间,白天一般不发电,晚上7点送电,午夜12点停电,到凌晨5点又送电,到7点停电。除非特殊情况外,一般都按规定时间供电。
有一天早上,段奶奶要到几里外的河边的磨房磨面,天还没亮,看不清路,要点火把去。她以为电灯跟煤油灯一样,可以点火,就拿起火把凑向电灯,以为能够取到火,点燃火把。她不停地向灯泡吹气,可是弄了半天,连点火星都不见,口也吹干了,火把怎么也点不着。她忿忿地自语:“这烂东西要不成,连个火也点不着。”她只好找出火柴点燃火把,准备去磨面。因天还未亮,她担心电灯亮着她不在家会有人来偷东西,便用嘴去吹电灯,想把电灯吹熄。她朝灯泡“噗、噗”的用力吹气,那灯泡只是前后摆动,吹了半天,搞得头晕脑昏口干舌燥,也无法把电灯吹熄。她十分恼火,嘀嘀咕咕地:“这电灯我说不安不安他们不听,总是要安给我,说是照顾我。现在让我吹也吹不熄,面也去磨不成了。”她没办法,只好把点燃了火把吹灭,坐在凳子上,等到天亮后,才去磨面。
事后,段奶奶找到电工员,说她不想点电灯了,点电灯很麻烦。电工员感到奇怪,向她了解原因后,又到她家教她开灯关灯,直到她记住会使用后,方才放心地离开。后来,段奶奶对人说,电灯比煤油灯好用,更亮更方便。
3、手电的故事
在改革开放之前,农村经济困难,物质条件差,许多人吃不饱穿不暖。人们晚上出门上路,多数点火把,一般人打不起手电。我经常在晚上跟父亲去离家几里的河边碾米磨面,路不好走,挑担点火把不方便,总想能够买一把手电筒。
一年年底,我家第一次丢掉超支户的帽子,分红分得11.5元钱。我与父母要了3元钱,到购销店买了一把手电筒。有了手电,我晚上出门办事就方便多了。
离我家不远处住着一位60多岁的独人,她姓张。张奶奶跟村里的人关系不错,大家都很关心她。邻居家吃什么好东西都要端给她一点,逢年过节,有的人家会请她去吃饭。我记得这年的腊月二十八,我家杀年猪。我们请张奶奶来吃晚饭,饭后她跟大家一起烤火,讲话闲谈到九点多钟,她说时间不早要回家了。天黑路难走,我要送她回家,她不肯。考虑到点火把不安全,我就把手电筒拿给她,怕她不知道如何关闭电筒,我还教给她回到家后怎样把电筒的开关闭了。我把张奶奶送出门外,她点着电筒慢慢地走去。这条路她熟悉,我也就没有送她回家。
第二天,她来我家还电筒。我接过手电筒一看,电筒湿漉漉的,开关开着,没有关闭过,打开后盖,取出电池,电池已流出腐水。看着被水浸泡过的电筒,我才想起,原来张奶奶忘记了关电筒的方法,她是用灭火的方法,把电筒放进水中,想把电筒关闭掉。弟弟从我手中拿过电筒,转过背,吃吃地笑弯了腰。看着自己好不容易才买得的电筒喝了一夜水,我心里不是滋味,但我怎能为一把手电筒责怪张奶奶呢?她这么大年纪了,平生第一次使用电筒,就算弄坏了也何必去计较呢。
后来,农村经济条件逐步好转,人们晚上外出走夜路,不需要再打火把,使用手电筒既方便又安全,手电筒代替了火把。有一天晚上,我从学校回家,路上遇到张奶奶,她打着手电筒,我问她要到哪里,她告诉我说要去串门子。点火把走夜路已成了历史,我们只有到《老山界》等文章中去寻找了。现在电筒的种类繁多,式样在不断翻新,有使用电池的,有充电的,老少都会使用,弄坏或丢了一把手电筒,人们往往不当一回事,需要时,随处都可以买到,喜欢哪种就买哪种,再也不会为一把电筒的得失而产生什么想法了。这飞跃的变化,真是做梦也想不到的啊。
有关故事大全 篇4
秃子的故事
有个秃子,把别人的头发戴在头上,骑马出行。一阵风把假发吹掉了,旁观的人都禁不住哈哈大笑。秃子停下来说:“这头发本来不属于我,从我这里丢掉了,有什么奇怪呢?它不是也曾离开了那生长它的原来主人吗?”
秃子的故事点评
秃子没有头发,只能戴假发,一阵风把假发吹掉了,大家都在取笑秃子,秃子停下来说:“这头发本来不属于我,从我这里丢掉了,有什么奇怪呢?它不是也曾离开了那生长它的原来主人吗?”假发是特地做出来给头发秃的人服务的,并不是自己离开主人的。
有关故事大全 篇5
睡前故事影子的故事
那是一个极偏僻的林区小镇,位于小兴安岭深处。也许是这里有原始森林的缘故,到了盛夏季节,来采风旅游的人特别多。四面青山环绕,万木葱茏,小镇如同世外桃源般美丽。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我们几个去游览当地有名的南山森林公园。公园的门前是一条平整的山路,阳光直射其上,便越发地觉得热。山路上的人也渐渐多起来,但两个很奇怪的人吸引了我们的目光。看样子是一对母女,母亲三十多岁的模样,小女孩也就八九岁,她们穿得破旧,就站在左侧的路旁。当有人走近她们,小女孩便跑上前去,和人们说着什么。人们都不解地看她,然后纷纷绕到旁边去,那女孩神情显得很着急。
等我们走近,女孩跑到我们面前,她红着脸说:“叔叔们,你们能轻点儿走吗?轻点儿走过我妈身边!”我们全愣住了,而女孩似乎要流下泪来,说:“求求你们了,你们别绕过去,轻点儿从我妈那儿走过去!”我们互相看了看,尽管充满了疑惑,还是放轻了脚步,悄悄从那妇女身边走过。那妇女站在阳光下,脸上淌满了汗,很憔悴。见我们这样做了,女孩开心地笑了。
我终于忍不住,踅回到女孩身前,问:“小姑娘,你这是在做什么呢?”女孩看了不远处的妈妈一眼,说:“我和妈妈在给爸爸治病呢!”我更加奇怪:“这样怎么能治病呢?你爸爸得了什么病呀?”女孩说:“我爸这两年总咳嗽,还吐血,吃了很多药也没好。后山的张婶说我爸的病是从我妈身上得的,说我妈气运太旺,要想我爸的病能好,就得让一万个人踩过我妈的影子,那样我爸就能好了。可是,张婶说我妈的影子被人踩以后,身体以后就会变弱。”
我呆住了,没想到这里竟闭塞落后到这种程度!良久,我才问她:“你们每天都来这儿?”女孩点了点头,说:“快一个月了,可数来数去的,人数怎么也不够。我爸一点儿也没见好,张婶说是踩的人太少了!我们就天天来,在这儿一待一天,要是赶上阴天,我就很难受,因为我妈就没有影子了!”我回头看了看那个妇女,她站在那里又热又累,有些微微地摇晃,就对女孩说:“你怎么不去扶着妈妈,离这么远干什么?”女孩说:“我妈的身体真的是越来越弱了,是被人们踩的,我在这儿,就是想告诉走过来的人,轻点儿走,别把我妈的影子踩疼了!”
那一瞬间,有一种东西在心底悄悄地涌动。女孩跑回妈妈身边,伸手给她擦了擦脸上的汗,又立刻闪到一边,把妈妈的影子让出来。她小心地凝望着从那影子上走过的每一双脚,有一种既心疼又无奈的神情,希望和痛苦都交织在她漆黑的眼中。我轻轻地从她们身边走过,心里装着温暖。是的,这个孩子用她朴素的爱,浸润了日渐麻木的生命。等赶上伙伴们时,回头望去,那两个身影被大片大片的阳光拥抱着,湮没于人群之中。
今年我又去了一次那个小镇,却再也没见到那对母女。想必女孩的爸爸病已经好了吧,他们一家快乐地生活在这天涯一般的地方,再也不会因为影子而疼痛。
睡前故事影子的故事点评
故事里的小女孩懂事得让人感动又心疼,他们因为不懂,所以听张婶的话让别人来踩影子,但是小女孩又心疼妈妈。哎,祝愿他们以后的日子生活越来越好。
有关故事大全 篇6
故事:故事新编
故事新编
狐狸和乌鸦
狐狸见乌鸦衔着一块肉站在树枝上,就想把肉据为己有。它开始跟乌鸦搭讪:你的歌声是那么美妙,你才是真正的世界好声音
乌鸦听得不耐烦了,就张开嘴,让那块肉从嘴里滑了下去。狐狸捡起肉,喜滋滋地跑远了。
看着狐狸的背影,乌鸦不屑地说:小样儿,还以为自己聪明绝顶呢。那块肉刚被检测过,瘦肉精严重超标,我正发愁没地儿扔呢。
讳疾忌医
扁鹊拜见蔡桓公,发现他肤色反常,就说:你有外伤,需要赶紧用药。
桓公摆摆手说:伤不起啊伤不起,现在药价太高。
过了几天,扁鹊又去拜见桓公,发现他的病情已经加重,就对他说:不能再耽搁了,你需要立刻住院治疗。
桓公摇摇头说:病不起啊病不起,现在住院费太贵。
又过了几天,扁鹊再见到桓公时,不禁大惊失色。他对桓公说:再不治疗,恐怕会有生命危险。
桓公叹了口气说:死不起啊死不起,现在墓地价格都快超过房价了。
井底之蛙
坐在井底的青蛙不顾别人的讽刺挖苦,一直呆在井底。为此,它背负了目光短浅、顽固不化的名声。
几年以后,忽然有许多人聚在井口,都来观看这只青蛙。原来,跳到井外的青蛙都被人们捉住吃光了。人们看到井底的青蛙,都啧啧称奇。
很快,许多关于井底之蛙的传奇故事应运而生,这只青蛙一夜间就成了世界名蛙。
有关故事大全 篇7
故事:石磨的故事
墙角的石磨
转响农村的生活
转响一家人的深情厚意
石磨的咿咿声
是农家人最动听的音乐
是我心中
流淌不尽的河……
记不清这是谁网上写的诗了,但谁都知道石磨是农村人必不可少的农具。它以上扇转盘、下扇碾盘、木担架,石墩为组成部分。有了石磨,磨米面、磨豆浆都十分方便。所以,父亲张喜一直希望家中有一口石磨,以方便生活。
于是全家人在吃饭的时候顺便开个小会议,一起商量造石磨事宜。
张喜放下筷子,用手抹了抹嘴巴,以商量的口吻讲开了:“我决定造一个石磨。你们意见怎么样?咱们家人口多,每天需要四五斤米面才够吃。四五斤米面一天量,十天就是四五十斤。这么大的量,如果天天上别人的家里用石磨,那是很烦人的。虽然人家不说,但我们老打忧人家也终究不是个事。因此我认为咱家造一口石磨是当务之急。”
“造石磨可以呀!我听人说,石磨不光有磨米面的功能,传说它还有其它用途呢!比如白虎用途、辟邪用途、转运用途、和合用途……等等,古时人造一个石磨放在门的右边白虎方,可作辟邪趋吉之用。”母亲阿花神神秘秘地接话说。
“造就要造好一点的。像马大姨那口石磨就不成,磨米面也跟着出石粉来了。大家讲讲,要找什么材料做石磨比较好?”张喜继续询问道。
阿花认为,去后山上撬来两块青石随便做一个,能磨米就行了。张喜一听立马反对:“青石属于碳酸岩,不够硬度,而且青石较脆,容易磨损。不行,不行!”
儿子张云见识多广,早知道做石磨算花岗岩最好。他告诉父母亲:“花岗岩的硬度很高,比大理石还要硬。它有优良的耐磨损性,耐腐蚀,韧性好,抗风化,吸水性较好,非常适合做石磨。”
“能有花岗石来做石磨是太好了,但本地没有花岗岩石呀!”张喜的话一说,全家人又静入沉默中。
正好张喜有个小姑子嫁在广西邕宁昆仑镇,那里盛产花岗岩石。得知娘家要找花岗岩做个好石磨,于是小姑子到采石场拣了人家丢弃的两块边脚料,运回娘家。那时候交通没有现在的四通八达,公路只通到乡镇,十分不便。张喜的小姑子先把石头运到乡里,再找了辆马车运到家里。
张喜得了这两块上好的花岗岩石头,非常高兴。“你为咱家立大功了!”张喜对妹妹说,还特地宰杀了一只下蛋的母鸡招待妹妹。
张喜为做这口石磨做了准备,叫上张云,父子俩合力把那两块笨重的花岗石抬到庭院的空地上。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就等着石匠师傅上门了。
盼久了,张云不耐烦地牢骚了一句:“这天下石匠怕是死绝了吧?平常不想做石磨时,就见他隔三差五的进村吆喝。”
坐在一边的张喜闻听此言,立刻怒目制止张云:“云儿别乱胡说!石匠又不知道你要造磨!耐心等待吧。”
等啊等,转眼间大年初二都过去了,还是不见石匠的影子。又过了两天,才有带着女儿阿巧的石匠师傅,挑着雕凿工具箱走村串寨而来。
张喜急忙把他们请到家中,好菜好酒地款待石匠师傅父女俩。
三杯下肚,老石匠却说到初十才开工造磨。这又为何?
原来大年初十这一天是“石磨日”,也叫作石头节。风俗是以大地为主进行祭拜石头的日子。祖辈讲究大年初十这天,要做5件事。
1、祭拜石头
大年初十这天也是石磨节,要向石头焚香祭拜表示我们对大地的石头很尊敬。求石头保佑来年五谷丰登。
2、在石头上贴对联
大年初十要在石头上贴福字或对联表示喜庆和吉利。让石头给我们带来好运。
3、吃莜面做成的面食
在大年初十这一天做十个鱼形莜面食来吃。
4、吃饺子
据说在大年初十这天吃鼠形饺孑,是为了让老鼠娶亲顺利,才不影响我们来年的大丰收了。
5、闹花灯,喝花灯酒
在大年初十这一天要点花灯,花灯也寓意着添丁;过石磨节还要喝花灯酒,好让我们在新年硕果累累。
老石匠定好了日子,计划大年初十那一天开凿动工。谁知日子临近,石匠却病倒了。
老石匠的女儿哭丧着脸来找张喜求帮忙:“伯父,我爹生病了,帮帮我去找医生啊。”
张喜安慰了女孩几句,急忙赶到厢房看过老石匠,见老石匠发烧得厉害,就叫过儿子,要他和老石匠的女儿阿巧结伴去乡里请医生。
张云那时年轻,也就二十多岁。长得帅,又勤快。听过父亲吩咐,立马拉上阿巧就走。
虽说阿巧经常随父走村串寨,走惯山路。但此次出门求医,由于心急,刚翻过一道山梁就把脚崴了。
“张哥,我走不动了,怎么办?”阿巧望着自己肿胀的脚踝,无奈地叹气。
“再翻过一道山梁,就是平路了。我来背你吧!”张云没有犹豫蹲下了身子……
跟着张云阿巧他们来的医生,看过老石匠,说是路途劳累,感染了风寒。经过打针吃药,烧当晚就退了。
张喜见老石匠身体虚弱,天天对石匠照顾有加,还叫张云每天上山采来草药炖鸡汤为老石匠补身子。
“好心得好报”。老石匠感恩张喜父子的盛情招待和救命之恩,决意免费为张喜把花岗石雕凿成石磨,还把飘亮的爱女阿巧许配给张云做媳妇。
年初十开工那天,老石匠先是点香火祭拜了贴了“福”字的花岗石,又酒肉祭祀了鲁班大师。为何老石匠要拜朩匠鼻祖鲁班呢?
原来,春秋时期鲁国人,著名工匠家,被后世尊为中国工匠师祖的鲁班大师是石磨的发明人。曲尺、墨斗、刨子等等也都是鲁班发明的。鲁班一生成就,是土木建筑鼻祖、木匠鼻祖、戏班的祖师。
石匠说祭拜他,为的是让鲁班大师保佑开工顺利。
第二天,老石匠把工场用竹篾围了起来,不让別人观看。不管谁谁,连张喜这亲家公想看也不行。就这样,老石匠在工场里,一个人“叮叮当当”的摆弄那石头。
过了半月,酒足饭饱的老石匠给亲家带来了喜讯:“石磨完工了!”
张大爷的父亲听说石磨已做好,高兴得一夜未眠。这也不奇怪,那个年代家有一个石磨,绝不逊色你现在拥有一部汽车。
在阳宅三要六事中,石磨也占一事。所以石磨的安置也极为重要。老石匠找来亲家:“明天是黄道吉日。你们找三尺红布、再找香火纸钱来,我祭祀后,我们就安装石磨。”
第二天,张喜杀鸡宰鸭,叫上亲戚朋友,一同来看安装石磨。村里的人闻说张家今天要给石磨立位,也都赶来看个新奇。
随着“噼噼啪啪”的炮竹声,众人见老石匠抬手慢慢地扯下盖在石磨上的红布……
各雕有一只白虎图的两块石墩上,两根碗口粗的老椿木做成的承重架上,安放着花岗岩石雕凿而成的圆柱形石磨。
磨扇表面的雕凿十分飘亮,上扇转盘和下扇碾盘合吻就如一幅装裱好的字画。整个磨壁周边雕刻有栩栩如生的荷花锦鲤;中间磨口还刻有五个大字,每个字上下盘各占一半。当你磨米停止旋转时,那五个大字就滴溜溜自动重叠在一起,展现出苍劲的唐伯虎草书“家和万事兴”。不禁令人拍案称奇!
石磨中央部位凿有磨腔;上扇还凿有填加粮食的漏斗形孔道,孔道与磨肚相通。在两片磨扇的对合面上,分别凿成凸凹不平的磨齿。下片磨扇的中心,安置一个向上突出的钢球做立轴。上片磨扇的中心,也凿有能套在下扇凸起的半个球形立轴上的套孔。使用时,由于是活动的钢球,推动起来石磨旋转十分轻松。连十岁小孩都可推动。最主要的,磨出来的米面极为细腻,煮的米粥格外香甜好吃。
张喜等人见到此石磨如此与众不同,格外喜欢,大赞老石匠手艺高超。最后包了个大红包要送给老石匠,但老石匠死活不收。
老石匠说:“亲家,大凡一家人家,过日子,总得要和和气气。从来说:家和万事兴。你们送我礼物,还不如按我在石磨上的题字行事。”
张喜紧握老石匠的手:“亲家您放心,我们一定不会忘记你的吉言,照办就是。”
从此后张家人,一代传一代,以石磨上“家和万事兴”为铭,和和睦睦过着幸福的日子!
有关故事大全 篇8
故事:好的故事
伊在跳舞,伊在森林里跳舞,伊在夜色中的森林中跳舞。夜色的森林是无边的黑暗,天上的极光适时地喷薄而出,映得森林的上空一片五光十色。就在这样光明与黑暗的交界,伊不知疲倦地跳着。然而伊的舞却并不是独舞,伊的每个动作都表明她需要一个舞伴,因为动作的残缺摆在那里。伊穿着的也不是鲜艳的舞裙,而是灰色的麻衣。伊的头发凌乱着,披散着,随着舞动划过空气,像精灵的影不可捉摸。伊的脸上有莫名的哀伤,伊有一只闪着似悲愤而又哀伤的眼睛,另一只眼睛的所在却包着一块黑布,用两条带子扎缚起来。如果夜永远漫长,伊的舞似乎将永不停歇。
天上的极光摇曳着,像是伊舞动的衣裾搅动了天上的宁静。除此以外,森林依然静谧。忽而夜色中轻轻走近了一个人,不太长的头发,蓝色而脉脉的眼睛,苍白的脸色,好看的额头。他轻轻地走近,走近,停下,凝望着伊旁若无人的独舞。伊似也并无所觉,依然固执地转着圈,和并不存在的舞伴纠缠,像梦呓般的陶醉。伊也沉默,他也沉默。我们不知道伊来自何方,也不知道他来自何方。只是伊在疯狂地跳,他在静静地看,像早已达成的默契的约定。这样过了很久很久,当阳光照进森林,不见了伊,也不见了他,似乎一切都并不曾存在过。然而极光每个夜晚必定闪耀在森林上空,给树木投下黑漆漆的影,伊也必守时地跳在那里,他也必守时地看在那里。
终于有一天,伊倦了,伊不跳了,伊决定换一种方式存活。伊走向他,淡漠地静静地走向他,极光忽而放肆地落在伊的脑后,伊的肩膀上,伊灰色的麻衣上,像是给伊披上了一袭天然的婚纱。伊和他的故事就这样开始了。森林的最深处有一座不小的木屋,伊曾细心地分隔了各个部分。在货仓的位置伊莫名其妙地种了一株白果树。这树就在木屋里生长,不用阳光,只在夜里从窗中透过的极光下显出透明的水晶般的华彩,流动着像喧闹的活物。唯有其果子却是不透明的,洁白如雪的美丽。伊只吃这树的果子,伊眼睛里的悲愤和哀伤渐渐地淡了,伊的脸上也渐渐地有了隐约可见的血色。伊和他有了孩子,伊给孩子们的食物也是这树上的果子,不过每次给他们之前,伊总要在锅里煮过,让那白色褪尽,变作透明,然后交到孩子们的手里。日复一日,孩子们长大了,他们离开了森林,离开独眼的伊和总是平静沉默着的他。
从此,伊便守在白果树下,怔怔地出神,不知在想什么。而他也望着伊怔怔地出神,也不知在想着什么。白果树似无所觉般依然夜夜释放光华,吸收夜晚天空中五颜六色的极光,然后再汹涌地放射出去,映得整个小屋都在发光。伊便在这样的明亮中静默,思考,等待着不知怎样的结局。这样地过了很久,直到他们的孩子也有了孩子,伊似乎累了,伊试着想再重温那些舞步,但是却再也不能记起,伊的脚也变得蹒跚。有一天,伊打算离去,伊的一只眼睛已经用得太累太累,伊想去找回另一只眼睛。伊不知该往哪里去,伊只有犹豫,抚摸着盖住另一只眼睛的眼罩若有所失。终于,伊决定要出走,她迈步,却觉得衣裾被什么东西扯住了。伊迟疑着回过头来,看到一个花儿一样可爱而又美丽的小女孩,扯着伊的裙裾哀求:Grandma,Idon\\’twantyoutoleave!——伊有些眩晕,伊从未看到过这等完美无瑕的活物。
然而伊终究还是横了下心,挥手撩开那只稚嫩的小手,转过头去。伊觉得必须要走了,但是还想看看那个孩子。伊转过头,却看到孩子跑向小屋,小小的身影渐渐消失在屋里的黑暗之中。伊看着孩子消失的方向怔怔地出神,像在努力回忆那些已经丢失的东西。伊的眼前渐渐空白,思绪已然不知去了何处,直到忽然觉到有人在自己的手里放入了什么东西。伊醒了过来,有那么一忽儿似乎思想还没复苏般僵硬。然后伊望向手心,一枚煮过的透明的白果子赫然躺在那里,而那个漂亮的小女孩正一脸阳光地看着伊。伊愣了一下,似乎想起了什么,记忆挣扎着从黑暗中揪出那些早已深埋的东西。伊再次望向手心里的果子,忽然落泪了,泪珠静静地从眼里滑落,点点滴在森林静谧的土地上。他不知道何时出现在身旁,而孩子却已不见了。伊望向他,长久以来第一次认真地望着他。他忽而笑了,长久以来伊第一次看到他的微笑,看到他原本苍白的脸在笑意中慢慢镀上阳光的色彩。他走近伊,伊正踟躇着是否要后退来拉开距离,他却已缓缓地贴近了伊。伊心跳得很狂野,伊从未感到如此紧张,伊头一次感到自己是活着的。他轻轻地、小心地解开布带,从伊的眼睛上取下那块伊从未取下的布。伊有点恼怒了,既恼怒于他的冒失,也恼怒于自己的羞耻被人这样揭开。——但忽然伊便诧异了,伊觉得那只长期在黑暗中的眼睛居然在痒,居然像一团活物般想要挣脱封闭去行使自己的使命。伊小心地释放它,伊突然间被巨大的幸福感所包围,因为伊看见了,伊以为看不见的眼睛却看见了。
伊从狂喜中沉静下来,慢慢抬起头看了看他,他正盯着伊瞧,瞧得伊不得不再次垂下头去。良久,伊终于再次鼓起勇气,抬起头看着他笑意盈盈的俊脸,伊的脸上渐渐漾开一个微小而矜持的笑,那么美,瞬间便醉了一切。他拖着伊的手,看着伊,伊也看着他,彼此的微笑映衬着。忽而一片轻雾笼来,伊和他便渐渐得轻了,渐渐漂浮起来,渐渐不明朗起来……当阳光驱散薄雾,照进森林间这片空地的时候,不见任何人,连木屋并也不见,伊大约终于宁静了……
有关故事大全 篇9
故事:[海外故事]
高罗佩(1910年-1967年),荷兰著名汉学家,著有《大唐狄公案》等书。他将东方公案传奇与西方侦探小说的悬疑、推理手法巧妙结合,文字生动有趣,情节曲折丰富,对读者有很强的吸引力。本故事根据他的作品《跛腿乞丐》改编。
疑神疑鬼
正月十五是传统元宵佳节,浦阳城张灯结彩,老百姓喜气洋洋。
但有个人此刻却非常痛苦,谁?浦阳县令狄公。
一大清早,前来拜贺的客人就一批接一批,弄得他焦头烂额,直到送走最后一位叫林子展的富商,他这才感到浑身一阵轻松。
这时,月出东山,衙院里外已挂满了灯笼,他的三个孩子正在花园里为一个绘着八仙画像的大灯笼点火。
狄公正想走出去看看,却见洪参军走了进来,他忙问道:洪参军,有什么要紧事吗?
洪参军道:没什么,只是城北出了件小事,一个老乞丐跌死在一条干涸的河沟里,头撞破在沟底的大石上。我问了大家,都说没见过此人,想必是外乡赶来城里乞讨的。
狄公问:这乞丐跌死在河沟的哪一段?洪参军答道:靠近富商林子展家后街。
哦,狄公点了点头,对洪参军说,今天是元宵节,你早点回去吧。
送走洪参军,狄公正想回府,猛见影壁后闪出一个老翁,拄着竹杖一拐一瘸向他走来。眼看就要与他照面,却突然身形一闪,不见了影踪。
狄公吓出一身冷汗,稍稍醒悟,便高声大叫:老翁出来!但见本官无妨。花园内一片寂静。狄公壮大了胆,走近竹林又叫了几声,仍无人答应。狄公虽不信鬼魂显灵之说,但也不得不感到那老翁行迹蹊跷:莫非是在提醒自己,他死得冤枉?想到此,狄公心中愈加不安,便唤过家丁,传洪参军速至。
过了一会,洪参军气喘吁吁地赶了过来。狄公却漫不经心地道:我想去看看那个死去的老乞丐。
洪参军领着狄公来到一间偏室,老乞丐的尸身就躺在一张长桌上。狄公从洪参军手上接过蜡烛,挪开芦席,定睛细看:死者看上去在五十上下,皱纹凹陷很深,但脸廓却有棱有角,两片薄薄的嘴唇上还蓄着整齐的短须。他又掀开死者的袍襟,见左腿畸态萎缩,向一侧拐翻。
狄公点了点头说:这乞丐一定跛得厉害。洪参军从墙角拿过一根竹杖说:是的,这竹杖是在河沟底找到的。
狄公抬了抬死者的胳膊,却已僵硬。他又细细看了死者的手,惊道:此人的手柔滑细润,没有茧壳,来,你将尸身翻过来。洪参军照做了。
狄公仔细查看脑勺上的伤裂处,用手绢在伤口轻轻擦拭,移近烛光细看,不禁疑惑起来:洪参军,伤口处有细沙和白瓷屑末,河沟底哪会有这两样东西?洪参军摇了摇头。
狄公抬起头盯着洪参军,道:这人并不是乞丐,也不是不慎失足跌下了河沟。他是被人杀死后扔进河沟里的!说到这里,他问道,这两天有没有人报家人失踪的?
失踪?洪参军猛悟道,富商林子展昨天说,他家的坐馆先生王文轩歇假后两天没有回馆了。
狄公一怔:真有此事?那他下午怎么不曾提起?快与我备轿,去林子展家!
形迹可疑
说话间,便来到林府,进客厅坐定,狄公开门见山便问林子展:本官有件事相问,府上的王文轩回来了没有?林子展答道:王先生前日歇假,至今尚未回馆,不知哪里去了?
狄公问:这个王先生长相如何?林子展微微一惊,答道:那太好认了,是个瘸子!
还有呢?狄公追问道。林子展略一思索,又说:人长得颇高,也很瘦,头发花白。
狄公接着问:他来府上坐馆多久了?林子展道:约有一年了。是京师一位同行举荐来的,为两个幼孙开蒙。
狄公说:他来浦阳坐馆,是否带了家眷?这倒不知,不才对家务极少关心。林子展想想又说,这样吧,我把管家叫来,兴许他比我知道得多些。狄公赞道:那太好了!
很快,管家便传至客厅,狄公问他:你可知道王先生在浦阳有无家小?管家答:并没有。
管家见狄公和颜悦色的,便放松了戒心,补充说:王先生生活十分清苦,他坐馆薪水本不低,却从不肯乱花。歇馆外出时,也从不见他雇轿子,总是一拐一瘸地步行。言谈中,得知他曾有家小,后来离异了。似乎是那夫人忌妒心重,两人性情合不来。
林子展觉得管家话多了,便拿眼色制止他。管家明白自己的言语放肆了,不觉低下了头。狄公心知肚明,便起身对管家道:能否领我到王先生书房去看看?
林子展站起身也要跟随,狄公把手一拦,道:林兄在此暂候片刻。
说完,跟着管家穿廊绕舍,来到林府西院一间小屋。房内陈设十分简陋,只有几件家具,墙上挂着好几幅水墨兰花,笔势疏淡,十分有生色。
管家道:王先生最爱兰花,这些都是他一手画的。
王先生如此喜爱兰花,房中为何没有摆设几盆?
这个管家似乎也回答不出。狄公拉开书桌抽屉,只见空白纸笺,并无钱银。又打开衣箱,里面尽是些破旧的衣衫,箱底有个钱盒,却只有几文散钱。
狄公问:王先生出去时,有谁进来过?管家暗吃一惊:没人,这房间的钥匙只有王先生和我有。
狄公沉吟半晌,挥手道:我们回客厅去吧。从西院回来的路上,狄公小声问管家:这里附近可有妓馆?
管家答道:后门外隔两条街便有一家,唤作乐春坊,那鸨儿姓高,是个风流寡妇。那妓馆甚是清雅,一般客官不敢问津。
狄公不住点头,面露喜色
半信半疑
辞别林子展,狄公一行直奔乐春坊妓馆。乐春坊因地处城北,稍稍清静一些,但在今晚,门首却也悬挂着四个巨大的灯笼,照得周围如同白昼。坊主高寡妇见是官府来人,不知何事,忙不迭将狄公一行引进一间幽静小轩。
狄公道:本官来此,只是问个信儿,没甚大事,休要惊慌。高寡妇堆起一脸笑容道:老妇一定如实相告,只不知大人要问何事?
坊内共有多少女子挂牌?狄公问。
回大人,共有八位姑娘。我们的账目每三个月上报一次衙门,照例纳税,从不敢偷漏。
狄公探问道:听说其中一位已被客官赎出,请问那女子的姓氏、名号。高寡妇一听,愤然作色道:不知老爷哪里听来如此误传?
狄公尴尬起来,好半天才说道:那必是坊外的女子了。高院主可听说坊外新近有人被赎身从良的吗?
高寡妇见自己脱了干系,这才搔了搔头上油光的髻饼,道:大人想必是说邻街的梁文文小姐吧。梁小姐原先在京师挂牌,声名大噪。她积下私房钱替自己赎了身子,潜来浦阳想找一个合适的富户结为夫妻。新近听说与一位阔大官人打得火热
狄公一听,忙问:高院主可知那阔大官人是谁?
高寡妇说:实不相瞒,听说那阔爷便是邻县金华的县令罗大人。
狄公不禁笑了。那个罗县令,他早有耳闻,是个风流才子。梁小姐当年名动京师,如今潜来浦阳,罗县令焉能不知?故追逐到此,暗里与梁小姐结下鸳盟,亦是情理中事。狄公问清了梁文文的宅址,便起身告辞。
梁小姐的宅舍离这里果然没几十步路。洪参军道:大人,你看狄公摇手止住了洪参军。他早已看得明白,梁宅不仅后门正对着那条干涸的河沟,且与林府没隔多远路。
狄公上前敲门,半晌一个女子在里面问道:谁?
狄公道:金华县令有口信给梁文文小姐。大门立刻开了,走出来一位风姿翩翩的女子。狄公吩咐衙役在大门外守候,便带着洪参军进了客厅,分宾主坐定。狄公胡乱报了姓名,只道是从金华县来。
那女子道:小妇人正是梁文文,得见两位大人,十分荣幸。狄公见梁文文生得弱不禁风,心中不觉狐疑。
突然,狄公的目光被窗前的花架吸引住了。那花架很高,共三层,每一层上摆着一排白瓷花盆,盆内栽着兰花,那幽香令人陶醉。
罗县令不止一次说起梁小姐喜爱兰花。不瞒你说,在下也喜欢养兰花说到这里,狄公故作惊讶状,说,哟,顶层中间的那一盆花枯萎了,能否取下让我看看?
梁文文忙搬来一架竹梯,搭在花架上,吩咐狄公在下面扶定竹梯脚,自己小心地向上爬。梁文文端起那白瓷花盆时,狄公仰头一望,恍然大悟!
尽释前疑
却说梁文文将那盆枯萎的兰花取下交给狄公。狄公接过看了半晌,道:梁小姐,原先那只白瓷花盆哪里去了?梁文文一怔:什么意思?
狄公正色道:还不明白吗?梁小姐正是用那只白瓷花盆砸破了王文轩的头颅!
你信口雌黄,含血喷人,你到底是谁?梁文文怒道。
本官正是这浦阳县令,特来勘查王文轩遇害一案。梁小姐藏起了那只碎花盆,将兰花移栽到这新盆内,难怪要枯萎了。
梁文文脸色转白,抵赖道:小妇人从不认识什么王文轩,哪里会去谋财害命?
狄公厉声道:你杀死王文轩,并非为了谋财害命,而是除去自己的老情人,以便与罗县令成全好事。
老情人?梁文文尖声叫道,这跛子丑八怪竟是我的情人?呸!
狄公道:王文轩在京师时就为你花去了不少钱财,闻知你到了浦阳,便也赶来,为的是想续旧情。他坐馆一年,积蓄全数都交与了你。
狄公缓了语气道:唉,王文轩虽然长得猥琐,但心地忠厚,甘心为你奉献。而你,竟狠心杀死了一个可怜的痴情人!狄公示意洪参军,洪参军出客厅一拍手,衙役立即进来,将梁文文押送县衙大牢